其内置的AI辅助预筛选和实时重建算法,能自动识别高质量数据区域并进行初步处理,实现了从“手动操作、事后分析”到“智能采集、实时反馈”的转变。
最关键的是,G4的设计理念超越了“单机”范畴,致力于成为“多尺度研究的中枢”。 它拥有标准化的高速数据接口和自动化控制协议,能无缝对接细胞成像、蛋白质纯化、超算模拟等上下游平台,形成一个从细胞到原子的一体化研究流水线。而G3i等前代机型更多是性能卓越的独立设备,在系统整合性与智能化程度上与G4存在显着差距。
简而言之,如果说Krios G3i是功能强大的“单反相机”,那么泰坦 Krios G4就是一台集成了顶级传感器、AI摄影师并能实时进行后期处理的“全自动智能电影摄影机”。它不仅是观测工具,更是一个高效能、智能化的生命微观结构解析工厂,将结构生物学带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通量、原子级分辨和动态研究的新纪元。
这一台仪器的价格显然是无比昂贵的,但对他而言,一切的硬件和平台都只是工具。
他从来没想过从仪器上省钱,毕竟要是最后的实验数据不准,导致投入这么多时间和精力都被白费那反而更让人心疼。
他最终的目标,始终是那片浩瀚而迷人的生命科学未知之境。
正如他刚刚在讲话中提到的那样,未来他还要继续投入资金建设生物超算中心、蛋白质相互作用平台、甚至是细胞成像平台。
现在烧的钱只能说是毛毛雨。
不过路要一步步走,不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再加上整个南江给他支持力度虽然很大,但也不会投给一个看不到希望的无底洞。
研究院刚刚成立,很多地方需要用钱,在下一笔资金打过来之前,他也得精打细算。
所以,完全靠上面的转移支付也不是长久之计。
现在的当务之急自然是先把研究院的摊子给铺起来,慢慢用产出来弥补。
......
自“泰坦 Krios G4”冷冻电镜在繁缕研究院安家落户后,生物成像中心便成了院里最热闹的“打卡点”。
尤其是几位国内结构生物学界的院士,如今来繁缕的频率,比回自己实验室还勤。
这天下午,陆时羡刚开完会,就在成像中心门口撞见了华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刘路明院士。
老先生手里拎着个宝贝似的样品盒,脸上堆着笑:“小陆啊,我们那儿那台老G3i突然闹脾气,数据总是不对劲。你看,我这有个急样本来不及等,就想着借你这‘宝贝’扫一下,很快的!”
陆时羡心知肚明,华科院生物物理所在燕京,实验室里的仪器都有专业机构定时保养,运行好得很。
刘路明院士如今已经八十几岁,算得上高龄了,却还亲自从燕京赶到南江来做数据,可以说很不容易。
他也不点破,只是微笑着侧身让开:“刘老您太客气了,请进,我让工程师配合您。”
还没等刘院士进去,江大的陈院士也匆匆赶来,手里同样拿着样品:“巧了巧了!刘老也在?,陆院长我这边有个关键的膜蛋白复合物,状态特别不稳定,就你们这台G4的自动上样和环境控制最稳妥,帮帮忙,测个初始筛查就行!”
紧接着,燕大的李院士也出现了,理由更是直接:“我跟他们不一样,我是来学习的!顺便带了个小样品,验证下G4那个新探测器的信噪比到底有多神……”
一时间,成像中心休息区仿佛成了院士茶话会。
几位平时在各自领域说一不二的泰斗,此刻却像生怕分不到糖的孩子,围着陆时羡和中心工程师,变着法子说明自己样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陆时羡应对自如,安排工程师做好协调,优先保证本院项目的正常进行。
在不影响自身实验进度的情况下,他并不介意满足一些前辈们的需求。
他深知,这些“蹭仪器”的背后,不仅是对顶尖设备的渴望,也是对繁缕研究院学术地位的认可和一种无形的靠拢。
冷冰冰的仪器在贵重,些许的损耗也没有最顶尖的那一批人才重要。
看着几位院士在得到应允后如获至宝的神情,陆时羡对助理轻声交代了他的小心思:“记录一下各位院士的样品类型和研究方向。”
他嘴角微扬,内心不禁想道:这都是未来潜在的重大合作课题。
这台G4,买得值。
当然,仪器到位了,人员也要到位。
之前他从米国挖回来的人虽然不少,但放在整个研究院里就不太够看了。
于是,之前他就让人以“繁缕”研究院的名义面向全球发布招聘公告。
公告在《自然》、《科学》职业版以及数个顶尖学术论坛悄然上线,发布了不少简洁易记的广告,在国际学术界的人才池中激起了层层涟漪。
“探索未知,定义未来。”
“三位诺奖得主领衔,繁缕研究院全球招募同行者。”
......
现在看来,似乎之前高调的揭牌仪式产生的效果颇为不错。
回复的邮件如雪片般飞来,其中不乏来自哈佛、斯坦福、mRc实验室等顶尖机构的简历。
而今天,让陆时羡和负责人才引进的曲溪格外留意的,是三位刚刚从剑桥大学等世界top5的高校完成博士后研究,几乎同期回国的年轻博士。
面试安排在研究院顶层的咖啡区,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江南水乡的潋滟波光,与室内充满未来感的科技风格形成奇妙融合。
曲溪提前向陆时羡简要汇报了这三人的情况。
鲁晨洲,专注计算结构生物学,在《Nature methods》上发表过新算法。
李时维,擅长跨膜蛋白功能研究,技术背景扎实。
张跃,则是神经生物学背景,如他名字般,思维极其活跃。
三位年轻人走进来时,尽管努力保持着镇定,但眼神中那份难以掩饰的激动与紧张,还是暴露了他们面对陆时羡这位学界传奇时的心情。
“坐,不用拘束。”陆时羡放下手中的咖啡杯,语气平和,目光扫过三人,带着一种洞察力,却并不给人以压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没参加高考怎么了?我保送的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