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寻找新的封印之地,秦潮心中同样满怀期待,却也早已有了盘算。万年光阴流转,寰宇意志即便再如何漫不经心,也该明白那些囚禁着上古神族的牢笼需得更换位置。若想按图索骥,循着旧时方位寻觅,恐怕希望渺茫。人族发现的那处封禁之地之所以未曾移动,想来也是因为人族始终未能从中取得真正的好处,才被这般安安静静地遗落在原处。
急也无用。这些时日,秦潮肉身的禁锢已解,灵气如涓涓细流般缓缓蕴养着经络,稳固着这第四条经络贯通后激荡的力量。而在神魂层面,识海的变化堪称天翻地覆——上下黑白分明,界限清晰,却仍如初凝的薄冰般动荡未稳,暂时无法进入雷罚之海经受淬炼。于是,他将主要心神投向了命运长河底部那方神秘的石台。
这一专注,还真让他窥见了诸多新奇玄妙。从前欲观命运长河,需以神魂为舟,破浪而行,消耗甚巨;自凝练出这方石台后,竟只需一念起落,意识便可轻巧落足于此。虽要度量周遭流转不不息的规则之力,仍需耗损神魂,但若只是大致观望,所费几乎微不可察,远非昔日那般艰难。
石台与自身的牵连,似乎比想象中更为紧密,否则命运长河的浩瀚伟力,又怎会隔不断这一线沟通?只是挪动石台仍会牵动神魂,但比起以神魂本体亲临长河,已是安全了太多。
这些日子,秦潮便如河底的潜游者,神魂充沛时便催动石台逆流而上,探寻上游的隐秘;疲累时则任其横亘河床,静观四周命运之之流如何奔涌交汇。即便长河表面浪潮翻腾,怒涛拍岸,于深处这方石台却几乎不受波及——毕竟,他早已潜入命运之河的最底层,滔天浪涌,还打不到这里来。
秦潮在命运长河的幽暗底部游走了不知多少个轮回,早已如老渔夫般熟稔这片混沌水域的脾性。他深知,大世降临之际,纵然诸天震动、万道共鸣,却鲜有神族愿涉足此地——并非畏惧,而是因这里太过纷乱如麻。命运的浪潮层层叠叠,前浪未歇,后浪已至,仿佛亿万条银鳞巨蟒在虚空中翻腾撕咬,稍有不慎便会卷入漩涡深处。即便倾注神魂之力,耗尽心血推演,所得也不过是几缕模糊的命运轨迹,如同沙中淘金,得不偿失。更可怕的是,那些看似静止的规则丝线,实则暗藏杀机,一旦被突如其来的浪潮吞噬,轻则意识溃散,重则神魂俱灭,永沦于无尽回响的时光裂隙之中。
看透了这层玄机,秦潮便不再贪多求全。他如一叶扁舟,在横渡命运之河时仅以余光扫视四周,将绝大部分心神凝聚于那方沉浮不定的石台之上,小心翼翼牵引其缓缓上移。偶尔的徘徊游走,不过是为拓宽眼界、积淀见闻。毕竟,神族虽遍布寰宇,浩若星辰,可真正能亲眼得见其威仪、感知其法则者,寥寥无几。而在此处,却能窥得他们遗留于命运丝线中的痕迹——或是一缕灼热如阳的火之律动,或是一道冷寂如渊的冰之箴言,皆是难得的道痕真解。
这一日,秦潮正感神意疲惫,意识如风中残烛,准备徐徐抽离石台,回归本体。就在他即将闭合灵觉的刹那,目光无意掠过上方交织如网的规则丝线,忽而一顿——那一片原本流转有序的光纹之中,竟泛起一丝极细微的扭曲,宛如清泉中落入了一粒黑砂,微不可察,却令人心悸。那不是寻常的波动,而是某种被刻意遮掩、却又无法完全抹去的异象,仿佛一滩浑水之中多了一处异常平静的水域。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系统:开局零天赋,但我苟得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