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世民只是三言两语便将学生们的热情点燃,秦明眉头微挑,心中暗自感叹:
[二凤,不愧是你啊!]
[这鼓舞士气的本事,硬是要得!]
他转而望向台下,果不其然看到长孙皇后眉开眼笑的模样,宛如演唱会现场的“小迷妹”。
秦明丝毫不怀疑,此时台下这些人手中若是有荧光棒,长孙皇后一定是挥舞得最快的。
李世民见他的“言语”,得到了书院师生们的响应,
那刻意绷紧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今天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笑容——
仿佛是看到帝国未来栋梁的欣慰笑容。
李世民抬手虚按,待声音平息,缓缓开口,语气缓和,带着期许:
“好!朕,相信你们!”
“朕,更相信为你们授业解惑的师长,相信创办清北书院的秦山长!”
他再次看向台下的秦明等人,目光中多了几分托付的意味:
“秦明、诸位院长、先生们,即日起,朕就将这万千学子交给你们了!”
“望你们谨记院训,勿忘初心,为大唐培养出真正的栋梁之材!”
随着李世民的话音落下,
站在舞台一侧的秦明、杨梓君、孙思邈、王绩、李春等人,纷纷上前一步。
礼堂内原本坐着的众多教书先生,也纷纷起身。
之后,他们在秦明的带领下,作揖行礼,齐声道:
“吾等谨遵圣人教诲,必不负重托!”
李世民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面向全场,声音传遍每一个角落。
“朕今日,在此宣布!”
“清北书院,乃朕亲旨认可之大唐最高学府之一!”
“与国子监并立,皆为国之储才重地!”
“书院所出之杰出人才,经考核,朝廷将不拘一格,量才擢用!”
“望尔等师生,同心同德,刻苦钻研,扬我所学,壮我国威!”
李世民这番训示,既有殷切期望,更有沉重警示。
恩威并施,高屋建瓴。
不仅彻底奠定了清北书院的合法地位,也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理想之火与报国之志。
他的话音方落,坐在礼堂后排的那些热血少年、少女们纷纷起身,扯着嗓子喊道:
“大唐——万胜!”
“陛下万寿!圣人千秋!大唐永固!”
而坐在人群之中的五位皇子——燕王李佑、梁王李愔、汉王李贞、晋王李治、申王李慎,皆被周围的同窗感染,一个个面红耳赤,挥舞着拳头,高声呼喊。
顷刻间,山呼“万寿”、“千秋”之声,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整个礼堂。
声浪直冲云霄,经久不息!
听着满堂的呼喊声,站在讲台前的李世民,忍不住开怀大笑,心中无比畅快与自豪。
片刻后,他无意中瞥见秦明向他招手,这才恋恋不舍地朝台下挥了挥手。
在山呼海啸声中,磨磨蹭蹭地走下了舞台。
杨梓君不敢耽搁,急忙再次上台,沉声道:
“下面,有请教务处主任——姜洛苡,在此重申一下,书院的院规院纪......”
话音落下,整个礼堂顿时为之一静。
随着一阵宛如珠翠相击的细微声音响起,
身着一袭淡紫色儒衫,青丝高挽,别着一枚青玉簪子的姜洛苡,脚步轻盈地行至讲台前。
站定后,她并未立即开口,而是目光清冷而坚定地扫过台下。
那份沉静的气度,让原本有些躁动的学子们,不自觉地正襟危坐。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她朱唇轻启,声音清越,不带丝毫暖意,却字字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清北书院,立志高远,欲成大事,必先立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纪律,难聚众志。”
她微微停顿,让这句话的分量沉入众人心中,随后才继续道:
“书院院规,首重德行。”
“凡我书院学子,当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为立身之本......”
就在姜洛苡在台上侃侃而谈之际,
端坐在台下贵宾席的裴蒹葭和崔有容,却忍不住相视一眼,异口同声道:
“裴家姐姐\/崔家妹妹,你可识得此女?”
话音落下,
两女顿时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顷刻间,她们心中陡然升起一种“自家夫君被不知从哪来的狐媚子魅惑了”的感觉。
下一秒,她们纷纷侧目,将目光投向舞台边缘的秦明。
二女的眼神似嗔似怨,宛如遭受了不公正待遇的“深闺怨妇”。
待到似有所觉的秦明投来目光,她们却又纷纷垂眸,耳根泛红,“不敢”与秦明对视。
一刻钟后,
姜洛苡终于将院规院纪宣读完毕。
她环顾四周,望着台下略显错愕的来宾,露出一抹浅笑,缓缓道:
“稍后,吾会命人,将详细院规条文张贴于各学院的布告栏,务必熟读。”
“教务处将不定期抽调班级,进行例行考核。”
话音落下,
近千名师生刚刚放松的心情,瞬间紧绷;
反观受邀前来的朝中众臣、世家勋贵以及学生家长们,则是眸光流转,异彩连连。
毕竟,在场没有蠢人——他们都懂得“严师出高徒”的道理。
故而,短暂的沉寂过后,礼堂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其热烈程度,比之先前,犹有过之!
见此一幕,李世民不禁摇头苦笑,但他那双睿智的眼睛里,却满是欣慰。
姜洛苡见状,微微颔首,退后一步,将舞台交还给司仪杨梓君。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里,
书院的四位院长—王绩、杨梓君、孙思邈、李春,轮番上台。
他们依次阐述了四大学院的教育方针、升班和转院机制。
典礼最后,秦明这位“甩手山长”再次被邀请上台。
他扶着讲台边缘,朗声道:
“开院典礼,至此礼成!”
“请诸位宾客移步宴会厅,书院略备薄宴,聊表谢意。”
“诸位学子,由各班先生带领,有序退场,返回各个书院的学生食堂。”
随着秦明的话音落下,这场注定将载入史册的开院典礼正式结束。
人流开始缓缓移动,
学子们在先生们的引导下,虽然依旧兴奋,却井然有序地依次退场。
宾客们则相互招呼着,议论着方才的盛况,缓步向着礼堂后方的宴会厅走去。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也在几位重臣的簇拥下起身。
经过秦明身边时,李世民脚步微顿,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规矩立得不错。”
他低声对秦明说了一句,便迈步向前。
秦明躬身相送。
他心中明白,书院的骨架,今日算是彻底立起来了。
接下来的路,便是如何让这个骨架生长出血肉。
让“横渠四句”的终极理想,真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直至参天。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唐秦公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