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数载,这一年长安城的金桂比往年开得更盛。
太极殿外的石阶上,落满了细碎的金黄花瓣,随风卷起时,竟似带着几分暖意。
这日朝会,李世民身着赭黄常服端坐御座,案头堆叠的奏疏多是各州府报来的丰收喜讯——自亲征辽东推行新政,曾经因征战而略显疲惫的大唐,如今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焕发生机,而太子李治治国之术,也在岁月的打磨中愈发成熟。
“启禀陛下,今年关中、河南、河北诸州粮产再创新高,仅关中一地便余粮二百万石,较之前一年翻了近一倍。
各州府义仓皆已满溢,臣请陛下准许将多余粮食调运至边地,既充实军粮,也可低价售予边民,缓解其购粮压力。”
户部尚书手持账册,声音里满是振奋。他俯身递上的粮册上,红色朱砂标注的“盈余”二字密密麻麻,像极了田地里饱满的麦穗。
李世民指尖轻叩案几,目光扫过殿内群臣,语气沉稳:“卢卿所言甚妥。令司农寺即刻统筹调运,沿途驿站需全力配合,不得延误。
另外,今年秋收后,凡缴纳赋税超过定额的农户,除原定赏赐外,再额外免除次年一半徭役——百姓辛苦劳作换得丰收,朝廷当让他们多得实惠。”
这番话刚落,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响,内侍匆匆进来禀报:“陛下,西域王爷府遣使求见,说有紧急喜讯要当面奏报。”
群臣闻言皆面露好奇,自太宗调整对外策略,与薛延陀和亲、遣兵士助边民耕作以来,西域已多年无战事,如今又有何喜讯?
片刻后,一位身着锦衣的使者捧着锦盒快步入殿,跪地叩首:“启禀陛下,龟兹、于阗、疏勒、焉耆四国国王亲自率使团前来长安,现已至玉门关外。
四国愿将各自属地内的商道交由大唐管理,每年向朝廷缴纳贡赋,只求大唐能继续派遣农桑博士,传授耕种、纺织之术。”
使者打开锦盒,里面盛放的不仅有四国国王的降书,还有西域特产的夜明珠与驼绒织锦。
李世民拿起书信细看,指尖拂过“永归大唐,世代称臣”的字迹,心中不禁想起凌云,凌云曾对他说:“西域用兵之道,在于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今看来,凌云的理念终是实现了。
“令鸿胪寺即刻前往玉门关迎接使团,沿途各州府需妥善安置,不得怠慢。”李世民放下奏折,目光转向兵部尚书任雅相,“西域商道交由我朝管理,是诸国对大唐的信任。
令安西都护府挑选五百名精通商律的官吏,前往西域规范商税,既要保障大唐利益,也不可苛待诸国商旅——互通有无方能长久。”
任雅相躬身领命,心中感慨万千。他曾随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见惯了沙场的血腥与百姓的困苦;如今无需一兵一卒,却能让西域诸侯主动归附,这份“以文德怀远”的成效,比任何战功都更显大唐的强盛。
朝议过半,话题转向内政吏治。御史大夫韦思谦手持巡查奏报出列,语气严肃却难掩欣慰:“陛下,去年秋冬之际,臣奉命巡查江南诸州,发现地方吏治较往年有极大改善。
前两年因贪腐被查处的二十余名官员,其空缺职位已由寒门学子填补,这些新官多能体恤民情,如苏州县丞张柬之,上任半年便疏通了当地淤塞的河道,让数千亩农田得以灌溉;杭州刺史狄仁杰,严惩了欺压百姓的豪强,为数十户人家平反冤狱。
如今江南百姓安居乐业,民间皆称‘今日之治,不输贞观’。”
“张柬之、狄仁杰……”李世民轻声念着这两个名字,将其记在案头的纸上,“此二人既有才干,又能体恤百姓,当予以提拔。令吏部即刻考察二人政绩,若属实,张柬之可擢升为荆州长史,狄仁杰调任并州司马——让有能者居其位,方能让吏治愈发清明。”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群臣:“当年废除门第之限,扩招国子监,便是为了让寒门有识之士能为国效力。
如今看来,此法成效显着。令国子监今年再扩招两百名生员,各州府需严格筛选,无论出身贵贱,只要品行端正、学识出众,皆可推荐入学。
另外,凡国子监生员考核合格后,需先到地方任职三年,积累实务经验,再根据政绩决定是否调回中央——纸上谈兵终是无用,唯有经受过百姓检验,方能成为合格的官员。”
散朝后,李世民没有返回寝宫,而是带着几名内侍步行前往长安西市。
此时已近黄昏,西市的街道上依旧人声鼎沸,商贩的吆喝声、孩童的嬉笑声、西域胡商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他走到一家卖胡饼的摊位前,摊主是一位来自波斯的商人,见他衣着华贵却毫无架子,连忙热情地递上刚出炉的胡饼:“客官尝尝,这是用大唐的面粉和波斯的香料做的,味道极好!”
李世民接过胡饼,咬了一口,酥脆的外皮带着淡淡的香料味,确实美味。他笑着问道:“你在长安做生意多年,觉得如今的日子如何?”
商人闻言,脸上露出真挚的笑容:“托大唐天子的福,如今商道通畅,关税也低,我从波斯运来的香料、珠宝,不到一个月就能到长安,赚的钱比以前多了三倍!
我已在长安买了宅子,打算接家人过来常住——这里比波斯更太平,更热闹!”
李世民听着,心中满是感慨。他沿着西市的街道缓缓走着,看到绸缎庄里挂着江南新织的丝绸,药材铺里摆满了西域的雪莲与人参,酒楼里坐满了来自各地的商旅,甚至还有几个吐蕃使者正在与大唐商人讨价还价。
这一派“万国来朝、互通有无”的景象,正是父亲当年推行新政时所期盼的盛世。
走到西市尽头,李世民驻足回望,夕阳的余晖洒在鳞次栉比的店铺上,为整个西市镀上了一层金色。
“陛下,天色不早了,该回宫了。”内侍轻声提醒。
李世民点点头,转身往回宫的方向走去。晚风拂过,带着金桂的香气,也带着百姓的笑语声。
他知道,大唐的盛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知错能改、推行新政的结果,也是天下百姓共同努力的成果。
而自己肩上的担子,便是守住这份盛世,让大唐的繁华,如长安的金桂般,年年岁岁,馥郁芬芳。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唐之混世异姓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