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内一时只剩下灵泉汩汩之声与几人粗重的喘息。
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力量透支的虚脱感交织,但更多的是绝处逢生后,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之火。
墨炎挣扎着坐起身,抹了把脸上的汗与不知何时溢出的细微血渍,目光灼灼地望向那枚缓缓落在玉白骸骨前方的须弥戒:“前辈遗泽,莫非就在这戒指之中?”
皇羽已调整好气息,星眸睁开,虽依旧清冷,却也含着一丝郑重:“天珩子前辈舍身封魔,所留之物,定非寻常。”
凌玥微微颔首,她感应最是敏锐,轻声道:“戒中似有灵韵内敛,波动与前辈同源,更与这方稳固后的洞天隐隐相连。”
莫昱调息片刻,压下经脉中因过度催动混沌之力而产生的隐隐刺痛,率先起身,走到骸骨之前,深深一揖:
“晚辈等人,侥幸不负前辈所托,平息源眼之患。今承前辈遗泽,必不敢忘今日初心,若有所得,当善用之。”
言罢,他伸出右手,那枚古朴的须弥戒似有所感,自动飞起,套在了他的食指之上。
触感温凉,并无沉重之感,反而如同一道清泉,悄然融入他的气息。
神识探入,戒指内部空间远比想象中广阔,并非堆满奇珍异宝,反而显得颇为空旷、有序。
最引人注目的,是悬浮于中央的三样物事。
左侧是一枚非金非玉的青色令牌,正面刻着“两仪”二字,背面则是“微尘”二字,道韵流转,似乎与整个洞天福地休戚相关。
右侧是一卷不知何种兽皮制成的古老卷轴,色泽暗沉,却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厚重气息,卷轴表面以古老的云篆书写着《混沌源初经》五个大字。
而在正中,则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简,其上有柔和白光闪烁,与天珩子残魂的气息一般无二。
莫昱心念一动,先将那青色令牌取出。令牌甫一现身,便自动飞起,悬于石窟顶端,洒下清辉。
霎时间,整个石窟的灵气流动更加有序,四壁符文隐去,仿佛与整个山岩融为一体,气息彻底内敛,从外界感知,此地恐怕与寻常山壁无异。
“此乃两仪微尘令,”莫昱根据令牌传来的信息解释道,“执此令,便是这方洞天之主,可掌控此地阵法禁制,汇聚灵气,亦可凭此令感应并短暂开启出入通道。”
众人闻言,皆是心中一喜。
有了此物,这处宝地方真正成为了他们可以完全掌控的安全据点和修行净土。
接着,莫昱取出了那枚核心玉简。
神识沉入,天珩子那温和而带着一丝疲惫的声音便直接在他心间响起,亦同时被莫昱分享,回荡在其余三人识海:
“后来者,汝等能至此处,平息源眼之患,便是与吾有缘,亦是苍生之幸。吾名天珩子,乃上古‘归墟道宗’末代护法长老……”
随着玉简中信息的流淌,一段尘封的历史画卷在四人面前徐徐展开。
原来,归墟道宗乃是上古时期一个专研混沌、两仪、空间等大道的神秘宗门,鼎盛一时。然而,一场源自九幽之地的“幽冥劫”爆发,无数幽冥裂隙出现在大地,死气弥漫,侵蚀生灵。
归墟道宗举全宗之力,镇压最大的几处“幽冥源眼”,宗主与多位长老皆力战而陨。
实力强悍的天珩子奉命镇压此处源眼,最终以身为祭,结合宗门至宝“两仪微尘阵图”,方才成功,自身却也油尽灯枯,只得留下残魂与传承,以待有缘。
“吾之传承,分而为二。”
天珩子的声音继续道,“《混沌源初经》,乃我归墟道宗镇派基石,非身具混沌灵根或类似本源之力者不可修习,强行为之,必遭反噬。
另一部分,乃吾毕生所学之精要,包含阵法、炼器、丹道、以及星辰、太阴、烈阳等诸般大道感悟与神通秘术,藏于另一枚传承玉简之中,以待有缘同道。”
话音至此,那悬浮在须弥戒空间中的第三样物事——那卷《混沌源初经》旁,又浮现出一枚稍小些的白色玉简。
“得吾传承,望汝等能持正守心,他日若幽冥再临,望能挺身而出,护佑苍生……此间洞天,灵气经两仪微尘阵转化,已带有一丝混沌初开之生机,于修炼《混沌源初经》乃至其他功法,皆有事半功倍之效……吾魂将散,前路漫漫,汝等……好自为之。”
天珩子的声音渐渐低沉,最终消散。玉简也随之化为齑粉。
石窟内一片寂静。
众人皆被这段历史与天珩子的嘱托所震撼,更感受到了肩头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无敌从仙帝传承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