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和美国两个国家中,佛朗哥显然更倾向于和东非打交道,毕竟东非本身在西班牙内战中就和佛朗哥有所勾结,东非和西班牙又是传统友好国家。
佛朗哥说道:“西班牙和东非建立合作关系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我们本身和东非就具备很好的互补性,东非对欧洲的贸易里,长期以来西班牙都承担着‘中间人’的角色。”
“而且意大利和东非之间在经济上的勾连也比较频繁,尤其是北非铁路开通之后。”
“意大利可以这么干,我们照猫画虎,德国方面也没有什么好指责的,除非他们能说服意大利断绝和东非的交往。”
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别说意大利,就算德国在当前阶段也不可能和东非翻脸。
对于德国来说,现在东非扮演的角色非常像前世德国对苏联开战前,苏联所扮演的角色。
在苏联明确和德国敌对的情况下,德国就不得不在能源,矿产和粮食等领域加强对东非的依赖。
这些物资在前世多为苏联为德国提供,能源方面东非是世界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德国想从苏联进口石油基本只能通过走私等手段,成本更高,风险也不可控。
矿产方面,东非是不逊色苏联的矿产资源大国,除了本土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外,东非还控制着南洋,印度洋和南美很多地区的重要矿产资源。
粮食这是苏联掌握的又一重要资源,虽然说苏联农业发展模式问题很多,但是控制着欧洲最广阔和肥沃的耕地资源,这就注定了苏联的粮食对欧洲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苏联没有赶上好时候,因为东非的崛起,这也导致国际粮食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东非这个国家的出现和崛起,本身就是对原本世界农业市场的巨大冲击,农业上东非粮食产量完全可以满足本国两亿多人人口的需求,还有余力对外出口。
东非的这两亿人口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对世界的影响是极大的。
毕竟看一看东非本土和海外殖民地在地图上的分布位置,主要就是非洲和南洋,这些地区前世别说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反而是重要的粮食进口区域。
当然,这些问题佛朗哥现在并不关心,西班牙又不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所以对能源和矿产的依赖程度并不高。
至于农业问题,现在佛朗哥并没有认识到未来事情的严重性,不过西班牙确实有粮食进口的需求。
西班牙的农业条件实际上是比较差的,尤其是水资源缺乏和干旱的问题,实际上西班牙的不少国土和地中海对面的摩洛哥没有区别。
这或许也是在古代阿拉伯教势力能够在西班牙建立长期政权的原因之一,而不是欧洲的其他地方。
佛朗哥说道:“战后的恢复和经济发展工作,我们亟需从海外获得更多的贷款和援助,东非是一个比德国和意大利更好的选择。”
对于现在的西班牙而言,战后想要恢复和发展,借钱就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佛朗哥并不想过于依赖德国和意大利,除此外光是内战,佛朗哥政府就已经欠了两国太多的债务。
“继续和德国,意大利借钱,就必须抵押更多的重要国家资产,甚至是在主权上对德国和意大利做出让步。”
“东非的条件应该会相对宽松一些。”
这是佛朗哥的判断,东非到底不属于欧洲,而且东非对西班牙能图谋的东西也并不迫切。
布兰科也说道:“东非最看重的是我们的位置,西班牙可以说是欧洲和南大西洋之间的桥头堡,因此东非西海岸的对欧洲贸易里,我们对东非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我们可以围绕这一点,和东非加强在经济上的联络,甚至是更进一步的吸引东非企业对西班牙的投资。”
“在政治上,这对于我们也是一个不错的保险,如果未来德国在欧洲出现颓势,我们就可以利用和东非的联系避免站错队。”
“当然,如果能和美国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再好不过。”
这是典型的两头下注,不过却正合佛朗哥的意。
……
在佛朗哥打算“两头下注”的时候,在西班牙的东边,一千多公里外的南斯拉夫共和国,此时却采取了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外交策略。
萨格勒布。
这里是原克罗地亚的首都,现在也是南斯拉夫这个欧洲新国家的政治中心,
因为一战后奥匈帝国没有和前世一样解体,反而更加强势,这就导致战后塞尔维亚受到了奥匈帝国的重点“关照”。
南斯拉夫民族运动的中心就彻底转移到了当时还在奥匈帝国治下的克罗地亚,换句话说克罗地亚成为了南斯拉夫民族独立的主导力量,所以萨格勒布也就成为新国家的首都。
但是这个新独立的国家,严重缺乏安全感,总统科舒蒂奇和政府高层们就带着这样的严重焦虑。
此时政府外交部长马切克就在和科舒蒂奇总统讨论着南斯拉夫的处境。
马切克外交部长十分头疼的说道:“南斯拉夫现在可以说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尤其是在我们驱逐了乌斯塔沙组织之后,引起了德国和意大利的强烈不满。”
“德国和意大利方面都对我们发出了警告,现在我们的任何选择都有可能给南斯拉夫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科舒蒂奇总统叹了口气说道:“不管如何,乌斯塔沙这种极端危险的组织,我们是绝对不允许他们存在的。”
“他们的思想过于极端,而且手段也过于残忍恐怖,如果让他们成为政府领导人,那南斯拉夫就必然会爆发内乱,这绝对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我们和塞尔维亚还有斯洛文尼亚本质上都是南斯拉夫人,可是他们却想让克罗地亚完全凌驾于塞尔维亚和斯洛文尼亚之上,这是破坏南斯拉夫民族内部的团结。”
“他们掌握政权,必然会引发南斯拉夫民族和国家的分裂,甚至是内战。”
“而且他们背后的德国和意大利,对于我们南斯拉夫而言也是极其危险的存在,尤其是德国,可以说德国的种族思想中根本就没有我们南斯拉夫人生存的空间。”
南斯拉夫也属于斯拉夫人这个大家庭,而阿道夫政府的种族思想中,斯拉夫属于“劣等民族”,那南斯拉夫自然绕不开和德国在种族认知上的矛盾。
“而且德国本身就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存在,他们希望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甚至斯洛文尼亚和波斯尼亚回归到之前的状态。”
“这样南斯拉夫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德国的威胁。”
“意大利也觊觎我们的领土,尤其是克罗地亚的沿海部分。我们和德国,意大利有着现实利益上的冲突。”
马切克外交部长虽然对科舒蒂奇总统的说法并不完全认同,但是他对于乌斯塔沙组织这种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看法和科舒蒂奇完全是一致的。
“乌斯塔沙确实是南斯拉夫里的毒瘤,组建南斯拉夫本身就是所有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人的共同理想,是恢复南斯拉夫这个古老族群的拨乱反正。”
“所以绝对不能让他们主导,甚至是进入政府内部。”
“不过,现在我们既然要排除这个组织在政府之外,就必然要承受来自德国和意大利的怒火……”
和德国、意大利为敌,很显然马切克外交部长完全没有这种想法,可现实是南斯拉夫政府必须做出取舍,分裂南斯拉夫不能选,和德国、意大利为敌也不想选。
而这两者发生冲突时,南斯拉夫就必须下定决心了。
科舒蒂奇总统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做太多的考虑,就斩钉截铁的说道:“南斯拉夫绝对不会因为惧怕战争就对他们屈服!”
“当年我们能够击败奥斯曼人,击败奥匈帝国,同样不会畏惧德国和意大利的威胁。”
马切克部长忧心楚楚的说道:“如果下定了决心,我们必须为战争做好准备了!”
“之前法国和苏联已经和我们进行了联系,现在想把国家武装起来,我们也应该做出选择,尤其是和苏联人的谈判。”
“还有和达尔马提亚王国的外交工作,我们应该也加以重视,达尔马提亚王国背后是东非,我们和达尔马提亚王国如果能够放下双方在领土上的争议,这样也能尽可能的减少我们的压力。”
南斯拉夫和苏联,达尔马提亚王国两个国家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前者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差别,后者则是领土问题上的纠纷。
而这些问题,显然都需要科舒蒂奇总统拿主意。
科舒蒂奇总统皱着眉头说道:“苏联方面,我们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再抱着意识形态上的想法和他们接触。”
“现在南斯拉夫面临的是生死存亡的问题,什么都可以和苏联谈,我想苏联方面也是有求于我们的。”
“他们在面对德国时的压力一点也不比我们少,两国可以平等的对话。”
“两个国家什么都可以合作,尤其是军事和经济领域,我们需要苏联人的支持。”
“军事方面我们需要武装自己的军队,并且建设一套相对独立的军事工业,来确保在战时状态,我们的武器来源不会被掐断。”
“经济上,我们必须团结塞尔维亚和斯洛文尼亚,我们需要加强对塞尔维亚等地区的建设,并且建设更多的铁路和公路,工厂和企业。”
很显然,让南斯拉夫民族内的所有人团结在一起,就必须让他们享受到和克罗地亚完全对等的待遇,从而减少原本三族之间的间隙。
想做到这一点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南斯拉夫政府肯定没有这个能力,但是有苏联和法国的支持,想办到这一点就不难了。
科舒蒂奇总接着说道:“我们和苏联,法国在对德国问题上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他们想要让南斯拉夫承受德国的压力就必须对我们毫无保留的提供各个领域的支持。”
“我们可以和法国签订军事盟约,两国共进退,苏联则签订秘密协议。”
对待法国和苏联,南斯拉夫的态度终究是有一定的差别,如果没有法国这个选项的话,那科舒蒂奇总统必然不会顾及苏联的政治体制。
可是,现在苏联终究是国际社会上不受待见的国家,所以南斯拉夫能够暗中和苏联结盟最好。
马切克外交部长点点头说道:“我想苏联不会介意我们这么做,毕竟现在苏联在整个欧洲大陆上能够选择的国家,也只有我们了。”
南斯拉夫好歹有法国这个选项,而苏联别说在欧洲,就算全世界都找不出一个完全可以信任的盟友。
这也是南斯拉夫和苏联合作的底气所在。
科舒蒂奇总统接着说道:“至于你之前提到的达尔马提亚王国,我们和达尔马提亚王国确实也应该做一个了断了!”
“达尔马提亚王国的存在已经是既定事实,而且背后站着东非,我们没有必要在历史问题上再和他们过家家。”
“两国的领土问题,现在也到了应该解决的时候,我们可以和达尔马提亚王国做出妥协,确定两国的边境。”
“不过,达尔马提亚王国也应该在交通领域对我们做出让步,尤其是原达尔马提亚和波斯尼亚的铁路,应该恢复,这对于接下来我们接受法国和苏联的援助很重要。”
“如果未来和德国爆发战争的话,萨格勒布的位置并不安全,我们必须以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作为战略后方。”
“尤其是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的山区,我认为这里是我们布置国防工程的重点所在。”
克罗地亚距离德国实在太近,而作为首都的萨格勒布,距离德国边境更是只有一百多公里。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两国爆发战争,萨格勒布会立刻变成前线,有失陷的风险,说难听点,这种风险几乎是百分百的。
科舒蒂奇总统可不认为南斯拉夫能在萨格勒布抵挡住德国人的兵锋,甚至整个克罗地亚都做不到这一点。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科舒蒂奇才更加明白,如果南斯拉夫想和德国抗衡,就必须充分的借助地形优势,也就是原奥匈帝国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南部的山区。
这样一来,南斯拉夫政府就必须确保塞尔维亚人和他们坚定的站在同一战线上,因为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南部本身就是塞尔维亚人占据绝对多数。
虽然现在明面上没有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之分了,可这也仅仅是明面上,南斯拉夫独立的时间终究太晚,两个民族想真正毫无芥蒂很难做到。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非洲创业实录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