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东方泛起鱼肚白,芦苇荡上空的黑烟终于被晨风吹散,只剩下几缕淡灰色的烟丝,缠在湿漉漉的芦苇梢上。
杜家兄弟和队员们早已收拾妥当,田小哥蹲在船头,用河水擦洗着短刀上的血渍,刀刃在晨光里闪着亮。
船老大解了缆绳,长篙往岸边礁石上一点,船身缓缓驶离碎石滩。
杜老三站在船尾,回头望了眼那片焦黑的芦苇荡,昨夜的火光仿佛还在眼前跳动,他啐了口唾沫:
“这群杂碎,也算没白活——烧得连骨头渣都不剩,不留污秽在人间啊!”
杜老五正帮着升帆,帆布被风一鼓,“哗啦”一声展开,带着焦糊味的空气里顿时涌入些清新的水汽。
他望着前方开阔的水面,晨光洒在波粼上,像撒了把碎金子,心里那点沉甸甸的感觉轻了不少。
“往南走,过了这片水域,就是吴老伯说的船行了。”
田小哥收起短刀,指了指远处的水线,“那边水道宽,没什么暗礁,走起来顺。”
杜老三接过队员递来的干粮,掰了半块递给田小哥:“吃点东西吧,昨晚折腾半宿,也该垫垫肚子。”
田小哥接过来塞进嘴里,嚼得咯吱响:“等买了船,回去改造的时候,我给你们露一手。
——在船底装几排暗桨,遇上水匪,划得比他们快一倍。”
杜老五听得认真,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借着晨光写写画画:“暗桨?是藏在船帮下面吗?会不会影响船身平衡?”
“问得好。”
田小哥来了兴致,凑过去比划,“得找老木匠算好尺寸,龙骨上留槽,平时藏着,用时抽出来……”
船在晨光里平稳前行,帆被风推得满满当当,船尾划出两道长长的水痕。
芦苇荡的焦糊味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水草的清香。
杜老三望着远处越来越清晰的船影,心里踏实了——乌鱼帮没了,水路清净了,接下来,就该把船买回去,让将军的战船,早日在这水面上立起来。
风从帆上掠过,带着股轻快的劲儿,仿佛连船行的速度都快了几分。
船行至钟离地界时,杜家兄弟正趴在船舷边打盹,忽被一阵密集的号子声惊醒。
抬头一看,两人都愣住了——眼前的淮河水面上,商船、漕船、渔船挤得像棋盘上的子,桅杆密密麻麻竖成了林,帆布被风鼓得像云朵,五颜六色在阳光下晃得人眼晕。
“我的娘哎……”
杜老三揉了揉眼睛,半天合不拢嘴。只见两岸的码头一个接一个,大的能停下十几艘大船,小的也泊着三五条货船,脚夫扛着麻包在跳板上穿梭,喊着号子来回奔忙;
岸边的商铺挨着商铺,茶馆、饭铺、货栈挤得满满当当,挑着担子的小贩穿梭其间。
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混着船工的吆喝,热闹得像要把水面掀翻。
杜老五手里的小本子差点掉水里,他指着远处一个码头,那里正有几艘漕船靠岸,士兵扛着粮袋往岸上运,动作快得像流水:
“三哥,你看那船,比咱小青山的货船大两倍还多!”
田小哥蹲在船头,见怪不怪地笑:“钟离可是淮河上的聚宝盆,南来北往的货都在这儿周转,光是码头税,就够官府肥得流油。”
他指着水面上穿梭的小快船,“那些是‘飞子’,专跑短途带货,一天能打三个来回。”
杜家队员们也都看直了眼,有个年轻队员忍不住道:
“咱白水镇的码头,跟这儿比,就像个小水洼……”
正说着,一艘装饰华丽的画舫从旁边驶过,窗子里传来丝竹声,隐约能看见绫罗绸缎的影子。
杜老三咂舌:“这船不是运货的吧?咋这么花哨?”
“那是盐商的游船。”田小哥撇撇嘴,“人家一趟货赚的钱,够寻常船行跑半年。”
船缓缓驶入主航道,周围的船更多了,不时有船工隔着水面打招呼,吆喝声此起彼伏。
杜老五望着这热闹景象,忽然明白二哥为何执意要建码头、造战船。
——这水上的生意,比陆地上兴旺十倍不止,守住了水路,才算真正握住了财运。
“等咱的战船造好了,也来这钟离转一转。”
杜老三握紧拳头,眼里闪着光,“让他们瞧瞧,小青山出来的船,不比任何一艘差!”
田小哥拍了拍他的肩膀,指着前方一个最大的码头:
“到了,顺江号的分号就在那儿。咱去挑几艘最结实的,回去改造成战船,保准在这淮河上,能闯出个名堂来。”
船慢慢靠近码头,岸边的喧嚣声越来越响,杜家兄弟站在船头,望着这片繁荣景象,心里那点拘谨早没了,只剩下一股子跃跃欲试的劲儿。
——这水上的世界,比他们想象的更广阔,也更值得去闯一闯。
船刚在顺江造船坊的专用码头泊稳,就见一个穿着青绸短褂、手里攥着一把奇形怪状的铁尺的中年汉子快步迎上来,脸上堆着精明的笑:
“几位客官是来瞧船的?我是这儿的管事,姓周。”
杜老三刚说明来意后,周管事眼睛一亮,忙引着众人往造船厂走:
“贵客远来,可得好好瞧瞧咱顺江号的家底!”
一进船厂,杜家兄弟又是一惊。
只见开阔的场地上,密密麻麻立着十几排龙骨,最长的足有三丈,碗口粗的原木被架在支架上,工匠们正围着敲打,木屑纷飞中,时不时传来刨子的“沙沙”声。
场边的空地上,倒扣着几十艘半成品船,船底刷着亮闪闪的桐油,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几个学徒正拿着刷子,往缝隙里补涂桐油,动作麻利得很。
“这些都是等着上甲板的。”
周管事指着那些半成品,用他手里的铁尺比划给大家看,
“咱这儿的船,龙骨用的都是三年以上的老楠木,泡在水里十年不腐;
船底刷的桐油,掺了松香和鱼油,滑得很,水匪的钩子都挂不住。”
往前走,便是组装船身的区域。十几个老师傅正围着一艘大船拼接木板,榫卯咬合的声音清脆利落,旁边堆着成捆的麻丝和桐油灰,是用来填缝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穿越古代成农夫小鲜肉特种兵想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