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恪见到杜若手中拿着一根竹管,便知道鹰将又送来新消息了。
接过竹管,取出一份写满文字的布条,展开细看起来。这是从青龙城发过来的,一看字迹就知道是高芝写的。里面的内容,一是有关这段时间以来筹集各种物资的情况;二是关于对京城实施“经济封锁”的各项进展事宜;此外,高芝还提了一嘴关于林宗师及她的小徒弟,一个叫做红豆的小姑娘的事情,信里面还说这个小姑娘,乃是红红女王的女儿。
看到这儿,张恪皱了皱眉,心忖:红红的女儿?红红……竟然已经结了婚,还有了孩子了?这事儿……怎么这么突然了?张恪心情有些复杂的看着这条消息。当初去往红民国,帮助其平定叛乱,其后发生过一件似梦非梦的事情,一直让张恪耿耿于怀。他曾经好几次想要再去一趟海外,找红红问个清楚,却始终找不到空闲。后来,他倒是拜托了林宗师帮忙,对方也答应了,但后来却没有了下文。总之,这笔糊涂账过去几年了,他还是一头雾水的。莫非,当初那个真的只是一个梦?信里面并没有更多的提及有关红红的事情,张恪猜想高芝应该只是顺手写下这个事儿而已的。不过,却是又勾起了他对那个梦的回忆了。只不过,唉,如今人家红红都有了孩子了,即便是当年果真是发生过什么事的,似乎都已经不方便再去提起了的。只是,这事儿终究还是会让他纠结不已啊!
杜若在一旁,看着张恪一边盯着信,一边眉头紧锁,还唉声叹气的,不由得关心的问道:“出什么事了吗?张恪。”
张恪闻声,回过神儿来:“嗯?啊……,哦,没什么,只是……嗯,没事儿的。”
杜若莫名其妙的看着他,心说:你这到底是在说啥啊?张恪见到她的样子,张了张嘴却又闭上了,因为这事儿还真的很难三言两语说清楚的。尤其杜若涉世未深,便是他说得清楚,她也未必理解得了的。
最终,张恪摇了摇头,道:“没什么事的。对了,鹰将怎么样了?”
“哦,想必也是一路上乏了,吃了东西后,便自己飞走了,应该是去找地方休息了吧。”
“嗯。这段时间暂时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好好休养一下,你好好照料他。过年前后,也许便又有用得着他的地方呢!”
杜若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鹰将无疑是非常傲娇的,从不接受陌生人的投喂,甚至不喜欢陌生人靠其太近。除了王大丫姐妹外,目前就只有杜若能够去接近并照料他的。甚至于面对张恪时,鹰将也总是表现出不怎么愿意搭理的样子。对此,张恪也有些纳闷:咱也没有得罪过他啊,咋还跟咱甩脸子呢?最终经过张恪粗略的判断:鹰将应该是只喜欢人类女生,但不喜欢男的,嗯,这家伙居然还是个渣鹰啊!
这当然只是玩笑话,张恪交待完后,便继续书写起来。根据高芝的来信可知,对京城的“经济封锁”计划实施得相当顺利。而张恪计划里所锚定的四种大宗商品:柴薪、盐巴、砖瓦、酒曲。已经在短短的两个月里,涨了好几次价了,如今的价格比起入冬前,已经翻了一倍了。而这四样东西,要么是生活必需品,要么就是这段时间最走俏的物资,事关所有人的生活,不由得大家不对其关注有加。
先说柴薪,这可是家家户户烧火煮饭取暖之物,那真的是天天都离不开它的。眼见着马上要过年了,天气也越来越冷了,也是时候多屯上一点了。谁知道,跑去一问,才知道价格居然涨了一倍了。京中百姓为此叫苦不迭的,可是那些商家也是无可奈何的,直言:这可真不是我们要随意涨价的,而是咱们进货时,就已经是这么贵的了;而且不怕告诉你们,这价格估摸着还会再往上涨的,你们若不趁现在买,过几天只怕还要更贵的。大家一听,也有点慌了,没有这东西,这日子咋过啊?那还是买吧!而在这种价格恐慌心理的驱动下,更是催生着京城柴薪的价格“噌噌噌”的又往上涨了一波再一波。
而像盐巴,跟柴薪的情况也很类似。原本入冬后,为了更好的储备过冬食物,便需要比平时用到更大量的盐巴。往年,到了这个季节,盐巴的价格一般也会有些波动的。只是,今年这个价格那就不能叫做波动了,那涨起来根本就不带停的,那只能叫涨飞了。只是,再贵也得买啊,谁家生活少得了这东西啊?不制作点腌菜、腌肉,那还咋过年过冬啊?
此外,还有砖瓦。虽然不是每家每户都用得上,不过在入冬后,下雪前,许多人家还是需要买上一些,把自家的房子,有破损的地方修补修补的。再怎么样,大家总还是想着过个好年的嘛!总不能过年的时候,一家团聚却“屋漏偏逢连夜雪”,那也忒可怜了吧?只是,这玩意儿多少年来,一直就都没怎么涨过价的,也不知道咋的,今年愣是涨了一倍。没办法啊,那也必须得买。
最后,便是酒曲。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对于酒,无论是制作、销售,朝廷都是严格管控的。一方面,酒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会产生非常多的税收,对朝廷来说,这块收入委实是不小的。酒在民众生活中的运用,也十分广泛:祭祀、红白事、宴客、节庆、烹饪、医用等等。因此其制造量一直都很大。可是,这玩意儿固然有利可图,但却不能无节制的制造。因为三五斤粮食才能酿造出一斤酒,这要是都把粮食拿去酿酒了,有可能会造成粮荒的,这后果可就严重了。朝廷之所以不许民间私自制作酒曲和酿酒,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垄断这个行业的,而是确实有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的。
不过,过于严厉的、一刀切似的封杀,显然是会遭到百姓的反对和抵触的。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民间私底下偷偷酿酒的,一直大有人在。这种事儿,朝廷也不是不知道,但能怎么样了?真要严刑峻法?那得要弄死多少人啊?而且大部分百姓私自酿出的酒,并没有拿出去售卖,而且一般来说,量也没有很大。故此,官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也不能太放任了,那律法不就成了摆设了,朝廷的威严何在?于是,官府便退而求其次,只抓住制作“私曲”这一条,进行严厉的打击,从源头上控制住民间私自酿酒的行为。
最近几年,因为西南大旱,不仅粮食减产了一大块,还有数百万灾民嗷嗷待哺,为了保证粮食的供给,朝廷对于酿酒的规模控制得便更加的严格了。为此,不仅严厉打击私曲制作,也严格控制官方授权的洒曲作坊的产量。这当然会使得相关商品的价格被不断的推高,因为物以稀为贵嘛!这事儿,其实大部分人还是能理解的,毕竟吃饭还是最重要的,酒少喝一点又不会馋死人。朝廷这么做,无可厚非。只不过,原本许多人以为随着西南地区的平定、雨水降下,这涨势也应该会停下来的。没想到,这酒曲反而涨得越发厉害了。
酒曲贵了,酒自然也就贵了。这对那些酒蒙子来说,可就要了亲命了。之前,虽然也很贵,但无非就是少喝点,不至于断了这一口。可是如今,他们发现再这样下去,那是真的要喝不起了。于是,民间私曲制作者,敏锐嗅到了商机,开始偷偷摸摸制造。有一些品质上、工艺上要求没那么高的酒曲,三五天就能制造出来一批,虽然质量差点儿,但终究聊胜于无啊!不过,这些人自然也是冲着赚大钱来的,因此也没打算降价出售,毕竟这可是犯法的买卖,有极大的风险的。因此,虽然黑市上酒曲多了,但价格可是没有降下来的。尤其像京城这个人朝最大的消费市场,那更是居高不下的。
总之,在市场供需、心理预期、货运涨价、节庆期间以及人为干预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京城的多种大宗商品便一直在涨价。这事儿已经影响到了京城百姓的正常生活了。京城官府其实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发现这些苗头了,可是那个时候粮食的价格并没有什么波动。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粮价稳定,其它商品的价格波动一般情况下,便不会持续太久,早晚会回归正常的。基于这个判断,官府便没有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现如今快过年了,他们虽然已经发现情况不妙了,然而已经晚了,他们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了。卷入这个漩涡中的人实在太多了,包括:河运、陆运、商户、作坊,甚至于一些……世家大户、朝廷官员。许多人眼看着有利可图,纷纷自发、主动的跟进,让这些商品价格非理性的不断走高,从这里面大赚特赚。在这种恶性循环下,以至于后来,已经不局限于那四种商品了,许多东西也都莫名其妙的跟着涨价了。
可是,有人欢喜便有人愁,对于中下层百姓而言,面对这种情况,却只能任人宰割了。因为,这里面有不少都是生活必需品,再加上临近过年,总不能不办点儿年货吧?大家对于过年的执念,深入骨髓,哪怕是心疼到不行,也会硬着头皮去挨一刀的。可是,虽然被迫引颈受戮了,但心里面的不满自然是不消说的。而集体的不满情绪,总是需要找到宣泄窗口的。于是,在一些“有心人”的引导下,京城百姓渐渐的把不满的对象,集中到了某人身上了。当然,这其实也很正常,谁让那个人最显眼了。而且,你坐上那个位置才多久啊,就弄得民不聊生了。以前老皇帝主政几十年,咋没有出现这种幺蛾子呢?真的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啊!事实上,大部分人倒也真的不太清楚这事儿到底应该怪谁的。不过,既然如今是你当家,那对不起了,你就必须要担这个责的。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小族长的奋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