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

首页 >>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三国之绝望皇帝路许你盛世安宁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明骑官场特种兵抗日之全能兵王镇国傻世子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逆世魔女:强宠天才妃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 -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全文阅读 -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txt下载 -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8章 勾命生死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朱标的谕旨下达,引得户部上上下下怨声载道。

侍郎以下的官员都找到夏元吉诉苦:

\"原尚书,洪武二十五年刚刚编造完黄册,现在才过去六年,又重新编造,这还让人活吗?不是说好的十年一造吗?\"

夏元吉一向是不好惹的,当即回怼过去:

\"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你们有胆量找陛下抱怨去,跟我说一丁点用处也没有。\"

每次编造黄册,国子监的监生都是主力,他们有五千人之多,被分派到全国各省监督核查。

他们不是官,不是吏,长达一两年的外放没有任何报酬,仅仅发放口粮。

朱标的谕旨下达之后,国子监里哀鸿遍野,纷纷去找国子监祭酒告假。

告假的理由出奇地一致——病了。

祭酒训斥道:\"病了就能告假吗?休想!除非病死了,否则一律不许告假。\"

一个王朝,最大的财富莫过于土地和人口,清查土地和人口是每一个王朝的头等大事,因为那就是赋税征收、徭役摊派的依据。

古代大规模的人口普查和户籍制度是从商鞅变法开始的。

到了汉朝时期,人口普查已经成为一项完整的制度。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采纳高颎建议,采用\"大索样貌\"的做法,类似于现在的身份证。

到了唐代,\"手实\"是制定户籍的主要依据。

明朝采用的是\"黄册制度\",相比前朝,黄册制度更详实更严谨。

一个小黄册,却掌握数以亿计生民的命脉,这是大明王朝一直在做,却一直突破不了的卡脖子技术。

黄册制度的失败,不仅仅是朱元璋的失败,而且是明朝的失败。

徐达攻破元大都,第一件事就是封锁元朝户部衙门,将天下户籍册封存在数百个大木箱中,派重兵送往南京。

朱元璋如获至宝,亲自监督拆箱,并将户籍册放在祖宗的牌位四周,高高供起。

然后花了十多年的谋划,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大造黄册。

这个大造黄册,就是全国的人囗普查和土地清查。

每一百一十户一个总册。

配合里甲制度,记载人口数和固定财产,把民众分为军、民、匠三等,按记载的内容安排赋税征收,徭役征发。

册子的封面为黄色,一式四份。户主一份,县里一份,府里一份,南京一份。

为了保险起见,南京的那一份就存放在玄武湖湖心的岛上,并且派重兵把守。

对于黄册,朱元璋可真是太上心了。

每次大造黄册,他都亲自主持。

尺寸多大,纸张选用何种材料,字体多大,全都做了严格规定,训令后世,每十年大造一次,更新内容。

他的后辈很听话,基本都遵守了。

有明一代,黄册共造过二十七次。

每次约六万到十万的册。

到万历四十一年,仅玄武湖收贮黄册已有七百万册。

然而,二百多年,黄册记载的人口总量,却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实际上,明中期人口暴增,接近上亿左右,到了晚期,可能己经超过了一亿二千万。

而黄册有时统计出来,全国仅有四千多万人囗,最多时也仅有六千六百万。

黄册作为人囗档案的真实性已有大问题。

第二次大造黄册时,朱元璋安排三千六百名国子监生在湖上搞审核。

到景泰年间减到一千八百人。

到弘治年间减到一千二百人。

国子监生每次都有宁可被开除也要逃跑。

原因很简单,白干,没钱,太苦,每查一次要一年时间。

夏天岛上潮湿闹热,岛上蚊子比苍蝇还大,从早到晚,从黑到亮,没把人咬死,却能把人吵死。

千百人在挤在小岛上吃喝拉撒,屎尿遍地,别提有多酸爽。

到后来,朝廷连几万两的审核工本费也经常给不起,所谓的查册审核,只是走个过场。

每次造新册,要新建六十座库房,经常是这边在盖新的,那边旧的塌了。

库房盖在湖上,黄册极易上潮。

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搬出来晾晒,晒着晒着就晒没了。

有时候碰到突降大雨,数以万计的黄册被泡,简直欲哭无泪。

湖上耗子大如猫,肆无忌惮啃啮黄册,顺便吞啮天下田粮之气。

京库尚且如此,地方上就不用说了。

朱元璋对自己苦心孤诣发明出来黄册颇为自豪,每次大造黄册,他都要郑重其事地祭告天地。

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黄册,打开了明朝黑暗吏治的魔盒。

在编造黄册的过程中,里长会同胥吏、官员,按照自己的需求,随心所欲填写。

黄册具有天然的局限性,颇有些刻舟求剑的味道。

比如,耕牛当年登记的时候确实有,但过一两年,牛死了,今后八九年,胥吏们可不管这些,依然按有征税。

百姓们因此苦不堪言。

再比如土地被洪水淹没了,却依然还是按有田征收。

一场传染病来了,家里人死光了,侥幸活下来的那一个,却要负担已经死去几年了的家庭成员的份额。

这可真是两眼望苍天。

县里的官吏拿着这么一个册子,去找户主。

找不到户主找亲戚。

找不到亲戚找邻居。

邻居全空了,找隔壁村。

所有村子全逃荒去了,那就全县摊派,以此类推。

在老百姓眼中,黄册就像是阎王爷的勾命的生死簿,尽勾穷人的命。

黄册的乱象让百姓们苦不堪言,而那些官吏们却借此中饱私囊。

他们勾结起来,将富人的田地划到穷人名下,使得富人逃脱赋税,而穷人则背负沉重的负担。

这一行为不仅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引发了无数的民怨,尤其是在江南地区,屡屡出现乡民纵火焚烧县里的黄册库。

黄册制将子民分为民户、军户、匠户三大类,大家各司其职,田有人种,仗有人打,武器有人锻造。

但朱元璋似乎忘了,人是流动的,不会因为他划了一个又一个框框就静止不动。

而大量的流动人员,必然会对僵化的底层治理架构形成致命的冲击。

明朝中后期,大量流民涌现,令朝廷无比恐慌,疲于应付,这就是黄册制度所带来的最直观的弊端。

朱允熥命令户部侍郎傅友文主持黄册的重新编制。

为了防止地方上豪绅阻挠清查田亩,朱允熥命令徐辉祖从京营中调集一万人,交给驸马都尉傅忠指挥。

傅忠将一万人分成二百五十队,每队四十人,分散到南直隶各个县里面去,配合国子监的监生清查田亩和人口。

朱允熥又命杨士奇从都察院中调百余名御史,在南直隶各府县巡查,凡地方上的官员和胥吏,敢于互相勾结隐匿田亩者,一律交三法司议处。

在如此高压的震慑之下,田亩清查依然进行得很艰难。

从南宋开始,南方就开始形成强大的宗族社会,即使考上了举人,考上了进士,做了高官,也得敬族长三分。

国子监的监生南方人居多,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即使是易地清查田亩数,他们也总有办法相互包庇。

朱允熥调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花费了近两个月时间,在南直隶的一百二十九个县展开核查,共查出隐匿土地十九万亩。

洪武二十六年公布的全国田亩数为八百五十万顷,南直隶查出的这点隐匿土地,还不够塞牙缝的。

以每亩地五两银子的均价计算,价值不过九十五万两,而这次核查的人力成本高达四十二万两。

这还是在南直隶,如果到了浙江、福建、湖广,成本还会更高。

朱允熥大张旗鼓搞\"摊丁入亩\",第一步清查田亩数就进行不下去,这使他异常愤怒。

朱标道:\"天下事就是这样的。你想清查田亩数,就能查得清清楚楚,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朱允熥哑口无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莲花楼:十年生死不思量签到十年,我被绝色师姐曝光了玉宸金章诸道学宫什么?!教主大人也重生了?冷冰冰的剑修和她那财迷小道侣养鬼为祸择天记梦想为王诸界之深渊恶魔绑定变美系统,绿茶在位面杀疯了法师乔安美人尸香无上女仙君凡人修仙:从八十岁筑基开始阮门闺战,半江瑟瑟半江红霸魏沙漏逆行岁月私欲:江湖往事帝国崛起
经典收藏最强夫婿,女帝终于翻身了!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三国列卒:小兵逆袭开局送我去和亲,奉天靖难你又后悔了屏障之外官居一品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干晋视频通古代,李二变身蜀汉通天代饿殍遍地,你带大家顿顿有肉吃?红楼之挽天倾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大唐皇太子王爷,王妃又去盗墓了要凉,我爹是太子!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龙飞凤儛我保驾大秦:祖龙假驾崩,朕当真了!汉末逆流
最近更新蟠龙谜局让你当山匪,你抢天下美人建神朝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穿越之边疆崛起河葬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边塞枭龙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穿越古代,我有系统娇妻美妾红楼:从灭十国到一字并肩王红楼梦白话文版神女转世,平定四方开局被妻妾们逼宫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北洋钢铁军魂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大汉燕朝之开局一个啃老男五胡烽烟:我的妻妾养成系统天幕通古代,播放星穹铁道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 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 -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txt下载 -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最新章节 - 大明嫡皇孙,开局救活太子朱标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