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住宅的价格取决于它的地理位置,还有周边的一些教育、医疗等资源的配比和方便程度。
而商铺更多看重它的面积、人流量、周围的竞争关系、业态分布等等。
夫妻俩看的商铺基本都在繁华地带,人流比较密集,所以定价都很昂贵。
价格是同类型住宅的一点五倍到两倍左右。
以夫妻俩现在住着的这间“学区房”为例,当时从向麟手中买过来时,花了三百二十两,现在看的这个铺子的面积虽然不太大,只有住宅的一半不到,也就是六十平左右,折下来差不多也要三百两银子。
而这,也是梁崇的最高心理价位。
放在达州的话,这种铺子的价格应该还能再翻个两倍,但这儿毕竟是营州,所以三百两也算是很高了。
却没想到那牙人一开口,便要四百两银子。
如果按月租,租金也要二两银子一个月,说之所以收的贵,是因为这儿是去东市的必经之路,不管卖什么肯定都不会亏本。
这样算来,租金一年就要二十多两,还不如直接买下来。
好在谢湍意比较给力,摩拳擦掌,寸步不让,先是说这儿的面积太小,摆个货物都不太方便。
又指出了几个墙面剥落的地方,说夫妻俩还得贴钱重新修缮,还把在其他牙人那里打听到的同类型商铺的价格暗戳戳的透露了一下。
话里话外都是铺子不值这个价,夫妻俩对它的大小和原来的装潢都不是很满意,还要再考虑看看。
牙人见他还算懂行,也没有被谢湍意一连串的挑刺儿吓到,俗话说,讲价的才是真买家,不是看上了,压根不会费力说这儿说那儿。
跟谢湍意讨价还价了一番,磨了差不多半个时辰,最终以二百九十两的价格成交。
价格定下来之后,牙人摸了摸额头上的汗,有些欲哭无泪,他也是看谢湍意是个秀才,所以才接待得十分殷切,想着秀才老爷家多少有一些银钱。
而且读书人都好面子,在价格方面,多多少少不能不要脸皮。
却没想到他们家拿主意的是梁崇,讲价的秀才还是个狠手,砍价比一般市井妇人都无赖,根本没有秀才老爷的矜持,就差把“我们家很穷”几个字写在脸上了。
但牙人也就表面上装得很肉痛,其实这个价格还是有的赚的,就是赚的少些,不然也不会往外卖。
再者,他也是考虑到赚的少些就少些,就当跟夫妻俩结个善缘,认识个秀才爷也好,日后有什么事儿,也好开口求人。
所以最终还是跟夫妻俩妥协了。
干这行的,本就是赚个信息差和嘴皮子的钱,中间的利润赚多赚少,各凭本事,他也不是很懊恼。
很快便给夫妻俩交了铺子的钥匙,约上见证人和前任房东等各路人马,去官府办理了过户手续。
从此,梁崇的户头下又响当当的多了一间铺子。
虽然目前还未产生任何盈利,就已经花了一大笔钱出去,但家中的资产明眼看着是越来越多了。
大业朝正处在战乱之后百废待兴的状态,官府十分鼓励百姓读书,又要依靠商人开展贸易激活战后经济,且商人缴纳的赋税还是朝廷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所以大业朝虽然也有些重农抑商,但这是由于社会的生产结构决定的,除社会风气之外,并没有什么商人之家三代不能科举的规定。
除了纳税比普通百姓多,商人在其他方面享受的权益和普通人也没什么区别。
而且因为没有科考限制,拿银子去捐官的也多。
总之,开个铺子并不会影响到谢湍意的前程,也不会影响到两人的后代。
商铺一到手,梁崇便请了原先帮他们家盖房的那支施工队过来,帮忙重新装修。
原来饭馆的墙壁是深色,比较压抑,现在四面内墙都要重新刷成白色。
时下没有白色的油漆,工匠们会用石灰、糯米浆、松木灰等天然材料来刷白墙,用这些材料刷出来的墙,虽然不是纯白,但也比墙体的砖和土块直接裸露在外好看的多。
最重要的是,刷白墙之后,屋内的采光就会大大的改善。
此外,梁崇还请人在屋顶用木板镶了一个吊顶。
其实就是把弧形的屋顶用木板封起来,装修成平面的,封层时,还要在顶上瓦片和新装的木板之间留下一定的空隙,用来储物。
很多人家储存谷子、麦子、玉米等粮食,多是放在水缸内,再移到层板上面,在南方,还会用竹子编成一大片的毯子做成楼板,人踩在上面都没问题,承重力非常可以。
到时候,可以在木板下面封上些浅色的布,再挂上几串风铃,每隔一段时间,便换一下布的颜色,转变装修的风格。
又让谢湍意跑腿,请木匠帮她打了一批货物柜。
整个柜子都被均等的分成了几个格子,高五格、宽三格,呈现井字形,前后左右上下都能放东西。
还特意让木匠打小一点,方便随时调换位置。
柜子脚还加了个底子,确保摆的时候稳稳当当。
杂七杂八的,光装修和柜子的这些材料费、人工费,就又投入了差不多二十两银子进去。
弄好了柜子和装修的事情,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
那就是货源从哪儿来。
知晓梁崇开店的模式后,周围的亲戚朋友们倒是都纷纷支持了一下。
现在能确定的,就是自家的干羊肚菌,托雅家的蜂蜜,玲儿那边的狍角帽子、鹿皮靴、鹿皮大衣,霜竹自己手工做的手帕、荷包等。
另外,黄大夫给他们送来了一批医馆出产的养生草药包,有泡澡的、泡脚的、敷脸的,还逐一写了用处及用法。
黄杜仲则租了两个格子,用来放自己创作的书法画作等,他虽然不是名家,却对自己的画作颇为自得。
反正梁崇每月收的租金也不贵,摆在这儿,说不得就被别人看上了。
还有村里木匠做的小型的木碗、果盘、漆器,夫妻俩收的山货等。
不过这些看着多,其实仔细算来,也填不了几个格子。
而且这些东西,除开少部分物品,其余的大家都司空见惯,没什么特别的,缺少了主打的招牌货物,只放这些,可以预见吸引不了多少人来。
最终还是要对外开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哑女的古代生活日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