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离开狮驼国后,继续西行。
时值寒冬,岭头梅花初绽,池面结起薄冰,红叶飘零,唯有青松依旧苍翠。
一行人顶着凛冽寒风前行数月,忽见前方出现一座城池。
唐僧勒马问道:“悟空,前方是什么地方?”
孙悟空跳上云头观望片刻,回落地面答道:
“师父,到了便知。若是王国都城,需倒换关文;若是普通州县,直接通过便是。”
说话间已到城门外。
唐僧下马,师徒四人走进瓮城,见一个老兵正倚着向阳的墙根打盹。
孙悟空上前轻推,叫道:
“长官醒醒。”
老兵猛然惊醒,睡眼惺忪间见孙悟空雷公脸模样,吓得跪地磕头:
“雷公爷爷饶命!”
孙悟空笑道:
“莫要胡说!我是东土大唐往西天取经的和尚。初到贵地,不知此处是何所在,特来问询。”
老兵这才定神,赔罪道:
“长老恕罪。此地原名比丘国,如今改叫小子城。”
孙悟空转身回报唐僧。
唐僧疑惑道:“既称比丘,为何又叫小子?”
猪八戒插嘴:“想必是老国王驾崩,新君年幼,故称小子城。”
唐僧摇头:“断无此理。我们进城再打听。”
沙僧也道:“那老兵被大师兄吓得不轻,说话难免有误。还是进城问问明白。”
四人穿过三重城门,来到繁华街市。
但见酒楼歌馆人声喧闹,彩铺茶房帘幕高悬。
万户千门生意兴隆,六街三市财源广进。
买金贩锦的客人络绎不绝,争名逐利之徒熙熙攘攘。
市容整洁,秩序井然,俨然太平盛世景象。
然而奇怪的是,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着一个鹅笼,外罩五色彩缎遮幔。
唐僧诧异:“徒儿们,为何此地人家都在门口放置鹅笼?”
猪八戒左右张望,笑道:
“师父,今日定是黄道吉日,适宜婚嫁会友,这是在行礼呢。”
孙悟空摇头:
“荒唐!岂有全城同时行礼之理?其中必有蹊跷,待俺老孙查看一番。”
唐僧忙道:
“悟空,你相貌凶恶,恐惊扰百姓。”
孙悟空笑道:
“师父放心,我变化了去。”
说罢念动咒语,化作一只蜜蜂,飞向鹅笼,钻入幔中察看。
只见里面坐着都是一些五六岁的孩童,有的在玩耍,有的在啼哭,有的在吃果子,有的在睡觉。
孙悟空连看八九家,笼中皆是男童,不见一个女孩。
现回原形,回报唐僧:
“笼中都是不满七岁的孩童,不知何故被关其中。”
唐僧听了,满心疑惑。
这时师徒四人转过街角,看见一座衙门,上面写着“金亭馆驿”。
唐僧高兴道:“徒弟们,我们进这驿馆去,一来问问地方情况,二来喂喂马,三来天色已晚,正好投宿。”
四人走进馆驿,驿丞闻报迎出,相互见礼后,唐僧说明来意。
驿丞命人奉茶,安排食宿。
唐僧谢过,问道:
“今日可否面圣倒换关文?”
驿丞道:“今日已晚,明日早朝方可。诸位先在驿中歇息。”
安顿妥当后,唐僧忍不住问道:
“贫僧有一事不明,望赐教。贵处养育孩儿,不知有何特别习俗?”
驿丞道: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养育孩童,无非父精母血,怀胎十月,生下后哺乳三年,渐渐长大,与别处并无不同。”
唐僧道:
“方才进城,见街坊人家门口皆设鹅笼,内藏小儿。此事蹊跷,故有此问。”
驿丞脸色顿变,附耳低语:
“长老莫问,莫管,莫理会。请早些安歇,明日赶路便是。”
唐僧执意追问,驿丞无奈,屏退左右,在灯下悄声道:
“此乃当今国王无道之事,何必多问!”
唐僧坚持要问个明白,驿丞只得实言相告:
“三年前,一老道携一绝色女子入宫。那女子貌若观音,年方二八,被国王纳为美后。自此国王沉溺美色,不理朝政,如今已是形销骨立,命在旦夕。太医院束手无策,那老道被封为国丈,称有海外秘方可延寿,只是药引需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汤服用。这些鹅笼中的孩童,就是选中的药引。百姓惧于王法,不敢反抗,只得编造谣言,将比丘国改称小子城。长老明日面圣,切莫提及此事!”
唐僧闻言,吓得骨软筋麻,泪如雨下:
“昏君!昏君!贪欢爱美,自取其祸,为何要伤这许多小儿性命!”
猪八戒劝道:
“师父何必为他人的事烦恼?他伤的是自己的子民,与我们何干?快些歇息吧。”
唐僧泣道:“出家人以慈悲为本,眼见这无道之事,怎能不悲?”
沙僧道:
“师父莫急,明日面圣时见机行事。或许那国丈是妖邪,假借药引之名欲行不轨。”
孙悟空笑道:
“沙师弟言之有理。师父放心,明日老孙随你入朝。若那国丈是人,我以正道点化他;若是妖,我就拿了他,救这些孩童性命。”
唐僧大喜,躬身施礼:
“此计大妙!只是面圣时不可贸然提及,以免惹祸。”
孙悟空道:“老孙自有分寸。今夜先将这些孩童移出城去,教他明日无药引可取。”唐僧连声称善。
孙悟空吩咐八戒、沙僧守护师父,自己来到空中,念动真言。
叫声“唵净法界”,把城隍、土地、社令、真官,以及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与护教伽蓝等众神,都拘到空中,众神施礼道:
“大圣,不知深夜相召,可有急事?”
孙悟空说明原委,命众神将全城鹅笼连带孩童一并移出城外,安置在山林深处,好生照看。
众神领命,各显神通。
顿时满城阴风骤起,惨雾弥漫。
家家户户的鹅笼在神不知鬼不觉间被摄走。
孙悟空回驿馆报信,唐僧感激不尽,师徒四人方才安歇。
次日清晨,唐僧准备入朝。
孙悟空变作蟭蟟虫,藏在师父帽中。来到朝门,黄门官通报后,国王宣唐僧进殿。
只见国王面容憔悴,精神萎靡,说话有气无力。
唐僧献上文牒,国王勉强用了印。
正要问话,忽报国丈到来。
国王忙下龙床相迎。
唐僧侧立一旁,见一老道大摇大摆上殿。
但见他:
头戴淡鹅黄云锦巾,身着沉香色鹤氅。
腰系三股攒绒带,足踏云头履。
手拄九节盘龙杖,胸挂团花锦囊。
面如美玉,须发苍然。
金睛似火,长眉入鬓。
步履生云,香雾缭绕。
那国丈来到宝殿前,根本不行礼,昂首挺胸直接走上殿来。
国王欠身道:“国丈仙驾,今天这么早降临,真是欣喜。”
就请其在左边的绣墩上坐下。
唐僧上前一步,躬身合十道:
\"国丈大人,贫僧有礼了。\"
那国丈端坐绣墩,纹丝不动,只将拂尘轻摆,转头问国王:
\"这和尚从何而来?\"
国王忙道:\"乃东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经的圣僧,今日特来倒换关文。\"
国丈捻须长笑:
“西方之路黑漫漫,黄沙蔽日,妖魔横行,有什么值得你舍生忘死前去?”
三藏正色道:
“阿弥陀佛。西方乃极乐胜境,金光普照,八德池中莲花盛开,如何不是好去处?”
国王听得入神,忍不住探身问道:
“长老既为佛门弟子,朕有一问:修行佛法,真能超脱生死,得证长生否?\"
唐僧合掌应道:
\"陛下,修行佛法,重在明心见性。若能万缘放下,诸法皆空,自然超脱轮回。\"
国丈不待唐僧说完,便拂袖冷笑:
\"好个'万缘放下'!你佛门终日枯坐,谓之参禅,殊不知这恰是作茧自缚!\"
唐僧从容应道:
\"非也。大智闲闲,在无生无灭中得大自在;真机默默,于寂灭清净中见真如。心净则智慧明照,性空则万境皆清。\"
\"空谈!\"
国丈拍案而起,
\"你佛门终日说空,却连自己的臭皮囊都要脱去!岂知我道门修士,采天地灵气,取日月精华,炼就金丹大道,方是长生正途!\"
\"道长所言差矣。\"唐僧微微摇头,
\"执着肉身,反成桎梏。若说采阴补阳,更是入了邪道。唯有放下执着,清净自性,方是正道。\"
国丈仰天大笑:
\"好个清净自性!你可知我道门神通?携箪瓢访仙山,采百药济世人。摘仙花为冠,折香蕙为席。歌可动九霄,舞能惊鬼神。炼阴阳而结丹,运水火以成胎。二八阴消时若恍若惚,三九阳长时如杳如冥。这才是与天地同寿的真法门!\"
唐僧肃然道:
\"道长所言,尽是外在功夫。我佛门修行,重在内心觉悟。行善布施是功德,持戒禅定是根本。不执着于形相,不贪恋于长生,方能得大自在。\"
\"荒谬!\"
国丈戟指喝道,
\"你佛门终日说寂灭,不过是逃避现实!涅盘之后留下一具臭皮囊,算什么超脱?哪像我道门修士,阐道法,扬太上之正教;施符水,除人世之妖氛。参满天之华采,表妙道之殷勤。比你那静禅释教,寂灭阴神,涅盘遗臭壳,又不脱凡尘!三教之中无上品,古来惟道独称尊!”
满朝文武听得如痴如醉,但见:
佛道交锋处,真机各显扬。
一个说寂灭,一个论阴阳。
空有难相契,虚实自成章。
满朝皆侧耳,唯闻语铿锵。
国王听得眉飞色舞,连声喝彩:“好个'惟道独称尊'!国丈高见!”
众官员纷纷附和,殿中尽是赞叹之声。
三藏见众人皆倾向国丈,不禁合掌默然,眼中流露出悲悯之色。
国王又叫光禄寺安排素斋,款待那远来的僧人,然后送出城西去。
三藏谢恩退下,刚下殿,往外正走,孙悟空从帽顶上飞下来,落在三藏耳边道:
“师父,这国丈是个妖邪,国王受了妖气。你先去驿站中等斋饭吃,等老孙在这里听听消息。”
三藏明了,独自返回驿站。
孙悟空一翅膀飞进金銮殿的翡翠屏风中钉住,只见那班官员中闪出五城兵马官奏道:
“我主,今天夜里一阵冷风,把各坊各家鹅笼里的小儿,连笼子都刮走了,一点踪迹都没有。”
国王听了奏报,又惊又恼,对国丈道:
“这是老天要灭亡我啊!连续几个月病重,御医医治无效。幸亏国丈赐给仙方,专门等着今天午时开刀,取这些小儿心肝做药引,没想到被冷风刮去。这不是老天要灭我是什么?”
不想国丈却笑道:
“陛下,此乃天赐长生。我见那东土和尚是十世修行的真体。若取他的心肝煎汤,胜过小儿心肝万倍!”
昏君大喜,急命紧闭城门,发兵围住馆驿。
孙悟空急飞回驿馆,现形报信。
唐僧吓得魂不附体。
孙悟空道:
“若要活命,须得师作徒,徒作师。”
孙悟空命八戒和泥,八戒用尿调和,敷在唐僧脸上,念咒变成孙悟空模样;自己则变作唐僧。
刚装扮停当,官兵已到,将假唐僧押往宫中。
国王道:
“朕得重病,需长老心肝作药引。”
假唐僧问:“不知要何种心肝?”
国丈指定道:“要你的黑心!”
假唐僧慨然道:“快取刀来!”
接过牛耳短刀,剖开胸膛,骨碌碌滚出一堆心来:
红心、白心、黄心、贪心、妒心、名利心、好胜心、杀害心、狠毒心……却无一个黑心。
国王惊骇,连叫收起。
假唐僧现出本相,正是孙悟空。
指着国丈喝道:
“陛下!这国丈才是黑心,正好做药引!”
言罢举棒便打。
国丈急取蟠龙拐相迎。
二人在半空中一场恶斗:
如意金箍棒,蟠龙铁拐杖,虚空之中云霭霭。
原来国丈是妖精,进献妖女惑君王。
国王贪欢病缠身,妖邪欲害小儿郎。
幸遇大圣显神通,解危救难降魔障。
铁棒当头势凶猛,拐杖迎击堪喝彩。
杀得满天雾气罩城池,城中百姓尽惊慌。
文武官员魂飞散,嫔妃宫女面如霜。
昏王战战兢兢无处藏,魂不守舍心惶惶。
棒起好似虎出山,拐轮犹如龙离海。
今番大闹比丘城,邪正分明见真章。
斗了二十余合,妖道不敌,化寒光落入宫中,携美后不知去向。
孙悟空按落云头,文武百官跪谢不已。
国王被太监搀出,问道:
“长老早间容貌俊伟,为何此时变了模样?”
孙悟空笑道:“早间是我师父唐僧,我是他徒弟孙悟空。因知你信妖言要取我师父心肝,故变化模样,特来降妖。”
国王羞愧,急请唐僧等人入宫。
唐僧脸上臊泥未除,羞于见人。
八戒道:“师父莫怕,定是师兄得胜,请我们受赏。”
三人来到宫中,孙悟空为师父恢复原貌。
国王亲迎,口称圣僧。
孙悟空问明妖道住处——城南七十里柳林坡清华庄,便带着八戒腾云而去。
结果孙悟空与猪八戒在那柳林坡前寻觅多时,但见溪流潺潺,杨柳依依,却始终寻不着那清华庄的踪影。
孙悟空焦躁,正要捻诀念动真言,拘唤土地,忽见天际一道玄光垂落,云气散处,显出一位仙官。
但见这仙官:
身穿玄天法袍,上绣周天星辰;
腰束金丝绦带,悬着监察玉令;
眉心一道竖目开合间神光流转,
手持神鞭凛凛生威。
端的是一派威严气象。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洪荒:截教女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