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黄帝这天突发奇想,心里琢磨着针灸这门道里肯定还有不少有意思的讲究,就跑去问岐伯:“岐伯啊,我听说针刺讲究个‘九宜’,这到底是啥意思呀?快给我说道说道。”岐伯一听,乐了,心想着正好给黄帝好好科普科普这针灸里的大学问,于是就开始了他的精彩讲解。
“黄帝啊,这‘九宜’呢,就好比是打开针灸治疗大门的九把神奇钥匙,每一把都对应着不同的情况,用对了,就能让针灸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把病给治好。简单来说,‘九宜’就是要明明白白知道九针的各种理论,然后根据不同的病情、体质、部位等等,恰到好处地选用合适的针法,这就叫‘九宜’啦。”
第一宜:病情与针具的完美搭配——“选针如选兵器”
“首先啊,咱得根据病情来选针,这就好比上战场得选对兵器一样。不同的病,就像不同的敌人,得用不同的针去对付。比如说,皮肤表面的一些小毛病,像轻微的皮肤瘙痒、皮疹啥的,就像小喽啰,用镵针就行。镵针啊,头是尖的,就像一把小锥子,专门对付这些皮表的问题,轻轻一刺,就把小毛病给解决了,就像用小锥子扎破一个小气球,轻松搞定。
要是病在肌肉里面,像肌肉酸痛、麻木这些,这时候就得用员针啦。员针的头是圆的,但是有个刃口,就像一个小小的圆铲子。它在肌肉里就像个勤劳的小园丁,把肌肉里那些堵塞的‘杂草’(气血不通的地方)给铲平,让气血顺畅流通,肌肉也就不疼不麻啦。
还有那种病情比较严重,病在骨头关节,像是关节炎、骨头疼痛这些‘大怪物’,就得用大针来对付。大针又粗又长,就像一把大宝剑,专门深入到骨头关节的‘老巢’,把里面的邪气给赶出来,让骨头关节恢复正常,就像大侠拿着宝剑打败了大怪物,解救了关节这个‘城堡’。
黄帝您看,这根据病情选针,就像打仗选兵器,选对了才能打胜仗,治好病。要是用错了针,就好比拿着宝剑去对付小喽啰,大材小用不说,还可能把小喽啰吓跑了,病也治不好,所以这第一宜,病情与针具的搭配可重要啦。”
第二宜:体质与针法的巧妙契合——“看人下菜碟”
“除了病情,病人的体质也得考虑,这就像咱们得‘看人下菜碟’。身体强壮的人,就像一辆大卡车,经得起折腾。针刺的时候,手法就可以稍微重一点,用针也可以稍微粗一点,就像给大卡车加足马力,能快速把病治好。比如说,给这些强壮的人针刺足三里穴,这穴位在小腿外侧,膝盖往下四指宽的地方,就可以稍微深刺,用泻法,把身体里的邪气狠狠地赶出去。
可要是碰到身体虚弱的人,就像一辆小电动车,电量本来就不足,经不起大动作。针刺的时候,手法就得轻柔一些,用针也得细一点,就像给小电动车慢慢充电,不能一下子充太多,不然电池可能就坏了。比如给虚弱的人针刺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就得浅刺,用补法,慢慢地给身体补充正气,让身体一点点恢复。
要是不考虑体质,给虚弱的人用强壮人的针法,那就像给小电动车加了太多的电,直接把电池烧了,病人身体可就吃不消啦。所以啊,这第二宜,根据体质来选择合适的针法,也是针灸的关键,得把每个病人都当成独一无二的个体来对待。”
第三宜:部位与针感的精准把握——“针灸的‘点穴秘籍’”
“再说说部位,不同的身体部位,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都不一样,这就像一本针灸的‘点穴秘籍’。比如说,脑袋上的穴位,皮肤比较薄,下面就是骨头,神经也多,针刺的时候就得特别小心,像绣花一样精细。针感呢,可能稍微有点酸麻胀就够了,不能太过,不然病人脑袋嗡嗡的,可就难受了。像针刺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心,这可是个重要穴位,就像脑袋的‘总指挥’,针刺的时候就得轻轻地,让病人微微有点感觉就行,可不敢用力过猛。
肚子上的穴位呢,肌肉相对丰厚,但是下面有很多脏腑,也得谨慎。针刺的时候,针感可以稍微强烈一点,但是也不能伤到脏腑。比如针刺神阙穴,就是肚脐眼,这地方可神奇了,一般不直接针刺,常用艾灸,让温热的感觉渗透进去,就像给肚子里的脏腑做一场温暖的 SpA,调节脏腑功能。
四肢的穴位,像合谷穴,在大拇指和食指并拢后肌肉的最高点,这里肌肉比较厚实,针刺的时候可以稍微深一点,针感也可以明显一些,像酸麻胀的感觉可以传导得远一点。因为四肢就像身体的‘交通要道’,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能把气血引到全身,让全身都通畅起来。
所以啊,这第三宜,根据身体部位来精准把握针感,就像给不同的锁配不同的钥匙,每个部位都有它的特点,得好好琢磨,才能让针灸起到最好的效果。”
第四宜:季节与针法的灵活调整——“跟着季节走”
“黄帝啊,这季节对针灸也有影响呢,咱们得‘跟着季节走’。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阳气开始升发,就像身体里的小种子开始发芽。这时候针刺,手法要轻柔,就像给小种子浇水,轻轻地浇,别把种子冲坏了。可以多选用一些能激发阳气的穴位,像太冲穴,在足背,第 1、2 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它是肝经的原穴,能疏肝理气,帮助阳气升发。
夏天呢,阳气最盛,就像太阳当空照,热得很。这时候人体的气血都浮在体表,针刺可以稍微浅一点,就像在水面上轻轻划一下。而且夏天容易有暑热之邪,针刺可以选一些清热解暑的穴位,比如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能清热解表,把暑热之邪赶出去。
秋天到了,天气转凉,阳气开始收敛,就像人们开始把夏天的衣服收起来。这时候针刺手法可以稍微重一点,帮助气血收敛。可以针刺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这个穴位能健脾益血,顺应秋天收敛的特性,让气血更好地内藏。
冬天,那可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候,天寒地冻的,就像身体被冰雪覆盖。这时候人体的气血都深藏在体内,针刺得深一些,就像要挖到地底下找到宝藏一样。而且要多采用温补的针法,比如艾灸肾俞穴,在腰部,第 2 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给身体补充阳气,就像给身体里的小火炉添柴,让身体暖和起来,抵御寒冷。
你看,这跟着季节调整针法,就像跟着四季的节奏跳舞,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旋律,咱们得踩准节拍,才能让针灸与身体的变化相适应,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要是不考虑季节,夏天还用冬天的深刺重补法,那身体里的阳气就像被大火烤过了头,可能就会出现各种上火的症状;冬天用夏天的浅刺法,就好比给在冰天雪地里的人只穿了一件薄衣服,根本抵御不了寒邪,病也治不好。所以啊,这第四宜,根据季节灵活调整针法,可是针灸里很重要的学问呢。”
第五宜:时辰与气血的奇妙关联——“时间就是良药”
“黄帝呀,时辰和气血的运行也有着奇妙的关联,这就好比时间就是一味良药,把握好了,能让针灸的效果事半功倍。咱们人体的气血啊,在不同的时辰会流经不同的经络脏腑,就像一列列火车,按照固定的时刻表在身体里穿梭。
比如说,早上 5 点到 7 点是卯时,这时候大肠经气血最旺盛,就像大肠经这列火车满载着能量出发了。如果有大肠相关的疾病,像便秘、腹泻啥的,在这个时辰针刺大肠经的穴位,比如合谷穴、曲池穴,就更容易调节大肠的功能,把病治好。就好像在火车能量最足的时候,给它调整一下方向,让它跑得更顺畅。
中午 11 点到 1 点是午时,心经气血最旺,心脏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发动机。要是有心悸、心烦这些心脏方面的问题,在午时针刺心经的穴位,像神门穴,能更好地调节心脏功能,安抚心神。这就好比在发动机最有劲儿的时候,给它做个精细的保养,让它运行得更稳定。
晚上 7 点到 9 点是戌时,心包经气血旺盛,这时候就像给心脏的‘保护罩’充满了能量。如果有胸闷、胸痛这些症状,针刺心包经的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能宽胸理气,保护心脏。就像在心脏的保护罩能量满满的时候,给它加固一下,让心脏更安全。
所以啊,这第五宜,根据时辰来选择针刺的时机,了解气血在不同时辰的运行规律,就像掌握了身体的生物钟,能让针灸更精准地作用于需要的地方,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要是不考虑时辰,随便什么时候针刺,就像在火车还没到站点的时候就去拦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啦。”
第六宜:穴位特性与针法的完美匹配——“穴位的个性密码”
“每个穴位都有它独特的特性,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密码一样,这第六宜就是要让穴位特性与针法完美匹配。比如说,足三里穴,它可是个大补穴,就像身体里的‘正气银行’,储存了大量的正气。如果病人身体虚弱,需要补正气,那就可以用艾灸或者补法针刺足三里,就像往正气银行里存钱,让身体越来越强壮。
再看水沟穴,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人中,这穴位可是个急救大穴,就像身体的‘紧急按钮’。当人突然昏迷、晕厥的时候,赶紧针刺水沟穴,用泻法,就像按下了紧急按钮,能快速唤醒身体的阳气,让人苏醒过来。
还有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它就像身体抵御风邪的‘小卫士’。如果人受了风邪,头痛、头晕,就可以针刺风池穴,用祛风的针法,把风邪赶出去,让小卫士重新站岗放哨,保护身体。
就像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一样,每个穴位也有它最擅长的‘工作’,咱们得根据穴位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针法,这样才能让穴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把病治好。要是把穴位的特性搞错了,比如在需要补的穴位上用泻法,那就像让一个本来应该存钱的银行变成了花钱的地方,身体只会越来越虚,病也治不好啦。所以啊,这第六宜,了解穴位特性与针法的完美匹配,是针灸治疗的关键一环。”
第七宜:医患配合与治疗效果的紧密联系——“针灸的双人舞”
“黄帝啊,这医患配合对针灸治疗效果的影响可大了,就像一场精彩的双人舞,医生和病人得配合默契,才能跳出优美的舞蹈,治好病。首先呢,医生得给病人讲清楚针灸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让病人心里有底,不害怕。比如说,告诉病人针刺的时候可能会有点疼,就像被小蚂蚁咬了一下,但是很快就会好,让病人有个心理准备。
病人呢,要信任医生,积极配合。针刺的时候,得按照医生的要求摆好姿势,不能乱动,就像跳舞的时候要听指挥,跟上节奏。要是病人乱动,针可能就会移位,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伤到身体。
而且,医生在针刺过程中要随时关注病人的反应,就像跳舞的时候要留意舞伴的状态。如果病人觉得疼得受不了,或者有头晕、心慌这些不舒服的感觉,医生得马上调整针刺的手法或者把针拔出来,采取相应的措施。
比如说,有个病人第一次针灸,心里特别紧张,肌肉绷得紧紧的。这时候医生就得先安抚病人的情绪,让他放松,还可以一边和病人聊天,转移他的注意力,就像跳舞前先和舞伴沟通好,让彼此放松下来。等病人放松了,再针刺,效果就会好很多。所以啊,这第七宜,医患配合就像一场针灸的双人舞,只有医生和病人配合得好,才能跳出精彩的舞蹈,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第八宜:病情变化与针法调整的动态平衡——“针灸的实时导航”
“这病情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开车在路上,路况随时会变化,咱们得有个‘实时导航’,根据病情变化调整针法,保持动态平衡。比如说,一个病人刚开始是风寒感冒,头痛、怕冷、流清鼻涕。这时候呢,咱们就用祛风散寒的针法,针刺风池、列缺这些穴位,把风寒之邪赶出去。
但是过了几天,病情可能发生变化了,寒邪在身体里待久了,可能化热了,病人开始发烧、嗓子疼、流黄鼻涕。这时候,原来的祛风散寒针法就不太合适了,得赶紧调整,改成清热泻火的针法,针刺大椎、尺泽这些穴位,把热邪清出去。
就好比你开车,本来导航给你规划的路线是去一个地方,结果路上遇到封路了,你就得重新规划路线,不然就到不了目的地。病情也是这样,咱们得像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时刻关注病情变化这个‘路况’,及时调整针法这个‘路线’。
再比如说,有些慢性病,像关节炎,刚开始的时候,疼痛比较剧烈,这时候针刺手法可能要重一些,力度大一点,就像用重锤敲开堵塞的经络,让气血流通。随着治疗的进展,疼痛减轻了,病情好转了,针刺手法就得相应地减轻,改成轻柔一点的刺激,就像给经络做一场温柔的按摩,巩固治疗效果。
要是不根据病情变化调整针法,一直用刚开始的方法,就像明明路已经通了,你还非要走原来那条绕远的路,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让病情加重。所以啊,这第八宜,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针法,就像给针灸治疗装上了一个‘实时导航’,能让咱们在治疗疾病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更快地把病人治好。”
第九宜:多种疗法结合与整体疗效提升——“中医的组合拳”
“黄帝呀,这第九宜就是要懂得把多种疗法结合起来,提升整体疗效,就像打一套精彩的组合拳,威力更大。针灸虽然厉害,但有时候光靠它还不够,咱们可以和中药、推拿、食疗这些方法搭配起来。
比如说,对于一些虚寒体质的人,经常手脚冰凉、肚子怕冷。咱们除了用艾灸温通经络、补充阳气之外,还可以让他喝点当归生姜羊肉汤。这当归生姜羊肉汤就像一碗温暖的‘能量汤’,能补血散寒,从内到外给身体补充热量。再配合上推拿,在肚子上、腰部这些地方推一推、揉一揉,促进气血运行,就像给身体里的气血开了一条高速公路,让它们跑得更快。这样针灸、食疗、推拿一起上,效果可比单用一种方法好多了。
再比如,有个病人颈椎病犯了,脖子疼得厉害。咱们先给他针刺颈部的穴位,像风池、天柱,缓解疼痛。然后再给他做推拿,把颈部僵硬的肌肉放松开,就像给紧绷的橡皮筋松松劲。还可以让他吃点活血化瘀的中药,像丹参、川芎,把经络里堵塞的瘀血化开,让气血畅通无阻。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就像一套组合拳,一拳接着一拳,把颈椎病这个‘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而且不同的疗法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相互配合能取长补短。针灸能快速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中药可以从整体上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推拿能放松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食疗则能通过日常饮食慢慢滋养身体。它们就像一群各有所长的小伙伴,团结起来,共同为病人的健康努力。所以啊,这第九宜,多种疗法结合,能让中医治疗的效果更上一层楼,给病人带来更大的好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