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

山风木鱼

首页 >> 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 >> 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万历1592亡命之徒李辰安钟离若水大秦:帝皇签到崛起神级英雄水浒赘婿:娘子,我们反了吧!大秦之召唤群雄邪王盛宠:神医嫡女嚣张妃汉末天子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 山风木鱼 - 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全文阅读 - 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txt下载 - 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44章 国难当头,必有妖孽横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诗云: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莞簟不可近,絺绤再三濯。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的六月,骄阳似火。天下大旱,已经连续四个多月没有下一滴雨了。

草木焦卷,湖泊干涸。

这是中国历史上灾难深重的一年。

大量的庄稼因缺水而晒成了干草,就连百姓的正常饮水也成了问题。大汉天下,北至幽州,南至荆州江东,几乎全都受到这次严重干旱的影响。

又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

许多无粮就食的百姓,被迫离乡背井,四处逃荒。可是,在这种炎炎烈日下,他们又能走得多远?

选择晚上赶路也许会稍微好一点。

但是,逃荒却不只是赶路,而是一边赶路一边乞讨。晚上赶路是讨不到粮食和饮水的。因此,绝大多数的百姓还是只能选择在火热的太阳底下踽踽而行。

四处都是倒毙的尸体。

这些尸体在炎热的气温下迅速腐烂,生蛆。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动物污染,植物污染,食物污染。于是,一场席卷天下的大瘟疫终于爆发了!

瘟疫!

这才是导致汉末人口减少最直接的原因!

汉末人口从6500万减少到三国后期的3000多万,真正直接死于战乱的人口最多也就在三四百万左右,绝大多数都是死于因战乱和干旱导致的饥荒和瘟疫。

因瘟疫而死的人口,保守估算在一千万以上!

由于陶应的穿越,历史改变了很多。但这场大干旱和大疫病依旧是如期而至。

袁绍退兵了。

因为袁军中出现了瘟疫。袁绍不得不停止了进攻,将兵力从黎阳大营后撤,然后分散内黄、繁阳等地的成多个营地,互相隔离,并采取一些措施对瘟疫进行防治。

曹操也退兵了。

也是从黄河沿岸的战场撤回主力,分散隔离,以免混在一起全部感染温疫。一场席卷天下的瘟疫,让天下诸侯间的战争几乎全都停了下来。

为了防止瘟疫进一步传播,诸侯们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出台了最严管控令,即:

不许路上有行人。

不许离开所在的村庄。

甚至,不许离开自己的住房。

这种管控禁令,既使在后世施行起来也会遇到很大的阻力。何况是在古代。一些没粮没水的百姓,也不愿在家里饿死渴死,纷纷躲入山中,或趁夜、趁乱四处逃亡。

于是,又有很多的百姓被拦路设卡的军队直接射杀,然后一把火烧成灰烬。

人心惶惶,乱象丛生,鬼蜮横行。

……

陶应治下三州,相比曹操和袁绍要稍微好一点。

最好的是交州。

交州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啊。这地方包含了后世的广东、广西、越南以及云南南部,地域非常辽阔,在籍人口才一百五十多万。

一百五十多万人分散在这么辽阔的地方,又没有受到旱灾的影响,纵然有人将瘟疫传过去,也很容易就被得到控制。

然后,就是扬州。

扬州百姓都是家有余粮,官府的粮仓也都是满的。而且吏治也相对比较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一道“居家隔离令”下去,纷纷响应号召。百姓们都居住在家中不会到处乱跑。而地方上的驻军和衙役,则负责组织人手送水、送粮、送菜、送药到百姓的家门口。

一场瘟情,也是对官吏的考核。

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暴露很多问题。一些表现好的官吏被挑出来予以提升,一些无能的官吏被罢免职务,贬为庶民。

而一些乘机捞好处、贪污挪用救灾钱粮的官吏,则被砍头示众,处以极刑。

总体来说,扬州的情况还是可控的。

不可控的是荆州。

荆州刚刚经历战乱,很多百姓都是家中没有余粮,而地方上的基层官吏,几乎全都还是刘备任荆州牧时的旧吏。

这些荆州旧吏,心思极其复杂。

怀着各种心思的人都有。

有想要用好的业绩来引起陶应的重视的;也有想趁乱捞好处,大肆贪污挪用救灾钱粮的。

更有想要捞一把就跑的!

甚至,还有些世家氏族暗中资助盗匪,四处抢劫救灾物资,或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发动叛乱的。

……

鉴于荆州的这种严峻的情况,陶应推迟了返回丹阳秣陵的时间。选择依旧留在荆州指挥抗疫。

先是根据自己后世的经验,制定了一系到的防疫措施,比如说:水源检测、守护水源、不饮生水、居家隔离、佩戴简易口罩、烈酒消毒、服务上门等等。

总之,与后世相比,就少了个核酸检测。

……

药品方面,陶应派人到南阳请到了医圣张仲景。

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之后,张仲景针对不同的症状,给出了几个相对较好的药方。但是,这些药方也只是预防和缓解症状方面有用,对根治疫病并无特效。

不过,有预防作用,就会使生病的人少很多。

减缓症状,也可以使一部分原本挺不过去的人,最后活了下来。

……

然后,问题较大的就是……官吏管理。

大量的地方基层官吏人浮于事,他们高高在上,只顾自家利益和安全,哪里会去管什么百姓死活?

千百年来,这种思想一脉相承。

后世的明朝时代尚且如此,何况是在这种两千年前的古代?无所做为,这还是其次,充其量也就是个“庸吏”而已。

更可恨的是有些官吏借此大发国难之财!

于是,荆南荆北,开始乱象丛生。

有贪赎救灾之财的;有对配送的水和食品收取高额费用的;有拦路设卡时,为中饱和囊,只要给钱就放行的;有将州牧府拔下的免费物资卖出天价的。

几乎是绝大多数的地方官吏,都因此而发了大财。

荆州官吏,从根子上都烂掉了!

同一个染缸,不黑者反成异类!

面对这种情况,陶应觉得很是无奈而又悲哀。于是,便让贾诩出动寒鸦司抓了几个贪官的典型。

结果一查,这些贪官的家人早就转移到了荆州之外。有的去了曹操的地盘,有的去了益州,有的去了袁绍那里。

这就是古代的“果”官。

当然,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最严重的是某一天,一大早的,正当陶应在呼呼大睡时,贾诩跑过来汇报:“主公,十万火急,情况非常不好!”

陶应披衣而起,走到屋外问道:“何事?!”

“有人将药材全部买空!”

贾诩道:“张机公布的那些药材,全部被一家姓张的豪强高价买光!”

“莫非是张仲景的本家?”陶应问道。

“非也!”

贾诩道:“此人虽姓张,却非南阳张氏,而是……荆南永州祁阳人,与张仲景半点关系都扯不上。”

荆南永州祁阳。

也就是后世那个“张某子”的家乡,那么,这个借瘟疫大发国难财的张姓豪强,很有可能是“张某子”的老祖宗。

看来,姓张的有好人也有坏人。

有张仲景这样的医圣。也有…………张姓豪强那样在瘟疫流行时大发国难财的畜生!

……

“抓起来,千刀凌迟!”

陶应没有问这个姓张的豪强的姓名,也没有说抓起来罚点钱了事。而是直接下令抓起处以……千刀凌迟的极刑。

顿了一下又道:“凡参与此事的官员,也一并抓起来杀了。张姓豪强和这些发国难财的官员的家人,灭九族。如果他们的家人、族人转移去了其它诸侯的地盘,那就出动寒鸦司去抓捕,或与其它诸侯交涉,全都要抓回来杀掉!纵然是穷搜天下,也不能让一人漏网!”

娘希匹!

看看今后,谁还敢趁着瘟疫,大发国难之财!

……

夫天下之人,没有人不爱财,然有“三财”,却绝不可赚:

不贪国难之财。

不取天灾之利。

不夺贫弱之食!

……

(奉劝看书之人,千万别干这种……断子绝孙……的坏事。)

……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闯关游戏,词条太强了重生之我为书狂阮门闺战,半江瑟瑟半江红云鸾玉宸金章报告夫人,纪少又来要名分了诸界之深渊恶魔茅山鬼道江山战图开局从召唤诸天崛起私欲:江湖往事我带可爱徒弟重振宗门冷冰冰的剑修和她那财迷小道侣生子当如孙仲谋噬灭剑神剑圣狂想曲择天记网王之剧情外的原住民我有一本气运天书神行无道
经典收藏汉末逆流我于历史中长生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人间之孤味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暴君总想生三胎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厨神:从烧尾宴开始诸君,且听剑吟明末大军阀大唐房二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凡尘如梦商业三国饿殍遍地,你带大家顿顿有肉吃?后汉英雄志三国列卒:小兵逆袭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是,教宗南疆少年走天下
最近更新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大乾风云起苍穹笔架叉将军浴血山河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历史中的酒馆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 山风木鱼 - 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txt下载 - 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最新章节 - 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