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营地的情况不可能完全一样,总是有好有坏的,这也是为什么熊洪一直重视交通的原因,只有交通顺畅了,各个村落的情况才能迅速掌握,物资调配才会更快,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缓解。
“唔,平均下来亩数也不算差,有些营地明年再提一提数量,亩数就会更多。”
熊洪微微颔首,对这些亩数还算是满意。
“要是再算上这些地方的粟田,就算按照一亩一百斤,整个部落都有八、九百万斤的收成。”
“石雪队长已经很厉害了,耕地工具这方面我倒是可以解释一下。”
熊山瓮声瓮气地说道,石雪感激地看了他一眼,熊山只是微笑地朝她点点头,继续说道,“去年冬季开始到现在,我们冶炼坊打造的铁犁、青铜犁和耙、铁锹、镐、锄头、镰刀、锛子、连枷等这些工具,几乎每个月都要往各处村落和营地运送。”
“上个月,光是铁犁,就制造了一百二十多具,其他工具,更是成百成百的运送。”
“是的族长,这些工具很抢手,每个营地都需要用上,按照我们的计算,每50亩地,就需要一副铁犁和一头耕牛。”
因为有着各个营地的具体数据,石雪很容易就能得到这个数据,而熊洪也清楚,在原始社会能够达到这样的比例,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知道了,这些工具的确要保证供应,还有牲口,要是这些都不能保证配齐的话,部落纵使营地再多,也还是没办法自给自足。”
虽然部落的冶炼坊产量要比之前高出很多倍,但毕竟条件就摆在这里,大量的农具都需要金属尤其是钢铁来制作,而作为部落唯一能够出产钢铁的地方,冶炼坊自然承载着部落的所有压力。
“目前大部分营地倒是不缺工具,我们正好可以打造一些储存起来,等到明年春耕的时候,那些损坏的铁犁就有替换的了。”
为了尽可能的提高耕地面积,熊洪规定每个营地都要有充足的犁铧和各种农用工具,并进行严格的登记和管理,防止丢失或者被交换到其他部落去。
而族人们都知晓这些工具的宝贵,也知晓熊部落在对族人宽容的同时,也有严酷的惩罚,故而每个村长都对这个规定很是重视。
但再重视,这些铁犁总归是会坏的,如果地里有石头没有清理出来,那损坏的几率就会更高。所以冶炼坊每个月都要完成部落交待的铁犁、工具打造任务,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秋收的其他工具准备的都差不多了吧?”
如果铁犁是耕种必不可少的工具,那镰刀、脱粒机就是收获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镰刀能够保证收割的族人每人一把,还准备了200多把用于替换,如果不够,我们很快就能再生产出来,三天差不多就能制作出100多把。”
熊山将手中的书册翻开,上面记录着每个月各种工具的生产情况,“还有其他的工具,都很是充足。”
“脚踏脱粒机现在能保证每个小队都能有一架,另外我们按照水力磨坊的样式,在靠近河流的粟田附近,也设立了一处水力脱粒坊,不用人力畜力,可以昼夜不停歇,脱粒速度也与脚踏脱粒机不相上下。这处脱粒坊,共有5架脱粒机。”
部落越来越明白水力的重要性,之前用于织布、冶炼、舂米,现在则用来锯木头、脱粒,而这些,也是由于明观院的教授们研究的结果。
“嗯,这些工具应该没什么问题了,还有一个,就是人手安排,这次秋收,你是怎么安排的?”
对于这些工具的情况,熊洪从熊山手中的书册中就能看出来,可以说正是有了冶炼坊,稳定且高产地生产出这么多工具,才让部落的农业耕种逐渐发展起来。
“族长,整个本部共有2200余人,除了一些孩子和行动不便的族人,以及担任其他任务的族人,能够参与收割的,有1500多人,大概100支大大小小的小队,这些小队的具体任务,我都已经安排好了,只要开始收割,按照分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石雪说完人手分配的问题,各个队长遇到的问题也都一一提出,经过讨论之后,基本上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所以秋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几乎都确定了下来。
“既然大家都准备好了,那就按照制定的计划,召集人手,让队员们都知道接下来的收割。”
“从明天开始,到所有粟籽收割完毕,这些天不用早起锻炼、晚上不用上课,所有人都要以秋收为主要的的任务。”
为了提高这些族人的积极性,熊洪还提出了一个想法,就是跟去年一样,根据收割的斤重进行评比,得胜的自然能有额外的奖励。
……
一大早,天还蒙蒙亮,吃过早饭的鸠羽等人,就在队长的安排下来到宗庙广场上列队整齐,等待祭祀仪式结束后,就按照划分的区域,跟着组长去收割粟籽。
族人很快集结完毕,见到人员到齐,熊巫和熊洪也不废话,立马就宣布祭祀仪式正式开始。
熊熊燃烧的火堆驱散了秋季晨间的凉意,鸠羽站在队列里,看着大巫师和巫师院的巫们围在祭坛下方的火堆周围,跳着古朴而神秘的舞蹈,更多的族人则虔诚地站在火堆后方,向昊天祈福。
大巫师的祭祀开场后,族长和大巫师便迈着庄重的步伐,拾阶而上,一路走到祭台最高处,共同将手中的祭品放置在祭台的桌案上。
随后,熊洪族长又开始念起了祈福的祷文。
族长在念什么,鸠羽不懂,但听起来就让他感到很是庄严肃穆,画着暴熊图案的旗帜,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如同活了过来,为族人守护着部落的安宁。
族长念完祭文后,部落各个部门的队长或者负责人,便跟在熊木身后,也分批往祭台上祭拜——普通族人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就连鸠羽他们的组长,都只能羡慕地站在祭台下方。
据说只要是能够站在祭台上的,就会被昊天眷顾。
“……诸位,熊族二年的秋收,今日便正式开始,望诸位族人能齐心协力,尽早将田地中所种庄稼,颗粒归仓。”
祭祀仪式很是庄重,但结束的也快,鸠羽分到一团粟米饭之后,便在各自队长的带领下,依次到祭台旁边领取各种工具。而跟在石块组长后面的几个小队,按照分组,利落地将这些工具给领取完毕。
像鸠羽他们30人的队伍,分到20把镰刀,还有两部脚踏式脱粒机,为了提高收割的速度,队长桦叶便将小队分成两个分队,他和副队长各带着一个分队。
“今日,我们的收割任务,是在南方的沿河耕作区,具体的地方已经划分好了,大概有200多亩,需要在五日内尽快收割完成。”
走在路上,桦叶便开始给队员们安排任务。
“鸠羽、鹭头……你们八人,拿着镰刀从北往南收割,鸽尾、梧果……你们八个人,则从南往北,剩下的人按照分组,把脱粒机抬上,南北各放置一副,他们收割下来的粟杆,每小队安排一个人捆扎、两个人运送,送到脱粒机这里。”
前方的队伍已经到达地头开始分配各自的收割区域,桦叶见状,再次跟队员们重复今日的任务。
“收割要快一些,脚踏脱粒机速度很快,而且只要两个人操作就行,脱粒下来的谷子,你们几个要快点装到袋子里,装好之后,把发给我们的木牌挂在袋子上,剩下的就不用管了,部落会安排人手到地里统一把这些装好的粮食运送回部落。”
为了提升效率,石雪几乎在秋收的各个环节,都安排好了具体的负责人员。收割的收割、脱粒的脱粒、运送的运送、晾晒的晾晒,每个族人在队长的带领下,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怎么跟别人配合。
“我们收割、脱粒和装袋的人手,一天一换,收割是最辛苦的,不过其他的也轻松不到哪去,要是有问题,及时来找我。”
桦叶手上也拿着一把镰刀,看着鸠羽等人,“走,我们到地方了。”
不用多说什么,在桦叶握住一把粟杆用镰刀割断根部的时候,鸠羽、鹭头等人同时站到队长旁边,按照桦叶的指导,开始了收割。
整个沿河耕作区,像石块这样的小组共有三个,加上负责运输的族人,共500余人,任务就是在接下来的五天时间里,将眼前这3000多亩的粟田给收割完毕。
熊洪熊巫走在田埂上,看着排成一条线逐步往前推进的族人们,心中满是感慨。
“巫,几年前你能想到如今的场景吗?”
太阳已经越过不远处的树林,将阳光洒到每个族人的身上,早上还有些淡淡的雾气,让整个秋收的场景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自然是不曾预想过的。”
熊巫也感慨地说了一句,这种场景,要不是亲眼所见,可能自己这一辈子都无法想象的出来。
“看起来这里组织的不错,也不用我们多操心,石雪安排的还是井井有条的。”
眼前的小队分工明确,负责收割的族人割下几株粟杆后便放到地上,粟穗统一摆放在一头,后面跟着的族人,则负责捆扎三四个收割人员收割下来的粟杆,捆扎完成,另一个族人便挑着扁担,快速往后面的脱粒机那边送去。
脱粒的队员,则快速解开粟捆,取下十几株粟穗,放到快速旋转的钉筒上,粟籽在钉筒的反复敲打下很快就将粟穗上面的果实全部打了下来,掉落到脱粒机后方的围挡中。
当脱粒机围挡里粟籽堆满,几人便快速往前铺一块厚实的麻布,将整个脱粒机抬起,往前方搬运十几米,缩短与收割者的距离。
原来放置脱粒机的地方,麻布上已经全部是成堆的粮食了,族人用木锹将成堆的粟籽装到麻袋中,装满封口后,便放在一旁。从怀中掏出写着乙组一队的竹签,跟封绳子绑在一起,等待运送的族人运到营地、过秤登记后,摊开晾晒。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史前部落生存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