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点头,目光看向远处的沧澜河:“便道要跟跨河大桥的桥墩位置对齐,施工时注意保护河道生态,别乱排建筑垃圾。”
“您放心,我们已经跟环保局对接了,专门安排了建筑垃圾清运车,每天定时清理。”邱向阳一边说,一边递上早已准备好的施工方案:“这是便道的详细规划图,您看看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章永年接过方案,快速翻了几页,指着其中一处:“这里的弯道半径太小,施工材料运输车可能过不去,建议加宽半米,这样能避免拥堵。”
邱向阳愣了愣,随即笑道:“还是章主任考虑周到,我马上让规划局修改。”他看向章永年的眼神,多了几分认可——之前他还觉得,章永年从县长调去政府办是“平调”,现在才明白,能跟着张扬参与核心项目,比在县里当县长更有分量。
离开临县时,天色渐暗。
车往市区驶去,章永年看着窗外掠过的路灯,突然开口:“邱向阳今天的态度,比上次我来的时候客气多了。”
张扬笑了笑,没说话。
他心里清楚,邱向阳的客气,不是冲他个人,而是冲“能决定项目推进节奏”的权力。
跨河大桥能带动临县的经济发展,东方电子的配套产业能给临县带来就业,谁能主导这些项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而现在,这个“主导权”,早已悄悄转移到他手里。
回到市区,张扬没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城建局。
魏浩然正在办公室跟施工队对接安全培训细节,看到他进来,连忙起身:“市长,您怎么来了?安全培训方案已经定好了,省应急管理厅的专家明天就到。”
“我来看看桥墩浇筑的材料准备情况。”张扬走到办公桌前,拿起材料清单:“河底岩层施工需要的高强度水泥,供应商那边能按时供货吗?”
“已经确认过了,供应商在邻市有仓库,三天内就能运到现场。”魏浩然指着清单上的“高强度水泥”那行字:“我还让赵磊去仓库实地考察了,质量没问题,符合国家标准。”
张扬点头,目光落在墙上的嘉和市地图上,跨河大桥的路线用红色马克笔标注着,像一条贯穿南北的动脉。
他想起一年前刚到嘉和时,这幅地图上还只有零星的项目标记,如今却布满了红色线条——跨河大桥、东方电子技改园区、保障房小区、老城区改造片区,每一条线条,都是他一步步推进的结果,也是权力重新悄然移位的见证。
晚上,林振华接到老领导的电话,对方问起嘉和的工作情况,特意提到:“张扬是个干实事的年轻人,你多带带他,把嘉和的发展搞上去。”
林振华握着电话,嘴上应着“是,我会的”,心里却五味杂陈。
他知道,“多带带”不过是客气话,现在的张扬,早已不需要“带”,反而成了嘉和发展的“主心骨”。
挂了电话,林振华走到窗边,看着市政府办公楼的方向。
那里的灯还亮着,他知道,张扬肯定还在加班——要么在看施工方案,要么在对接项目进度。
而此时的市政府办公室,张扬刚挂了赵瑞敏的电话。
对方在电话里说:“省里准备把嘉和的新区建设作为典型案例,下个月组织其他地市来考察,你好好准备下汇报材料。”
“谢谢您的支持,我们一定做好准备。”张扬挂了电话,拿起桌上的汇报材料提纲,上面已经列好了“跨河大桥的经济效益分析”、“东方电子技改的产业带动作用”、“保障房建设的民生成效”三个重点。
章永年敲门进来,手里拿着整理好的会议纪要:“市长,今天常委会的纪要已经整理好,您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张扬接过纪要,快速翻了一遍,在“临县副县长人选”那页签上名字:“没问题,明天让张部长按这个纪要推进。”
他抬头看向章永年:“明天去省发改委汇报材料,你跟我一起去,顺便对接下专项资金的拨付细节。”
“好,我现在就准备材料。”章永年应声离开,脚步轻快。
他能感觉到,跟着张扬工作,虽然累,却格外有奔头——每一个项目的推进,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能清晰看到嘉和的变化,这种“看得见的成效”,比在县里熬资历更有意义。
深夜的嘉和,大部分建筑已经陷入黑暗,只有市政府和城建局的办公楼还亮着灯。
张扬站在窗前,看着远处跨河大桥施工围挡的灯光,像一串落在黑夜中的珍珠。他知道,这种“灯光常亮”的日子,还要持续很久,但他并不觉得累——比起权力带来的满足感,更让他踏实的,是看着嘉和一点点变好,看着老百姓因为跨河大桥出行更方便,因为东方电子技改有了新工作,因为保障房有了安稳的家。
第二天一早,张扬和章永年去省发改委汇报。
汇报会上,张扬详细阐述了跨河大桥的建设进度和东方电子的技改成效,引得在场的官员频频点头。
发改委主任笑着说:“嘉和的工作效率,在全省都是靠前的,尤其是张市长,年轻有为,敢闯敢干,值得其他地市学习。”
章永年站在旁边,看着张扬从容应对的样子,心里更加确定——跟着这样的领导,才能真正干成事。
他想起之前在白颍县,县委书记总把权力攥在手里,自己有想法却没机会实施,如今在政府办,张扬不仅给机会,还会手把手教他怎么协调部门、怎么推进项目,这种“放手又扶一把”的信任,让他干劲更足。
回到嘉和时,已是傍晚。
车刚驶入市区,就看到路边的宣传栏上,新贴了跨河大桥的建设进度海报,上面写着“预计明年年底通车,惠及沿线50万群众”。
章永年指着海报说:“这是文旅局昨天贴的,何锐志副局长还专门跟我对接了,想借着大桥建设推广沿线旅游。”
张扬抬眼看向海报,嘴角勾了勾。
何锐志从政府办调去文旅局后,起初还带着情绪,如今却主动对接项目,显然也认清了现实——跟着项目走,才能有实绩,而现在嘉和的核心项目,都围绕着他推进的方向。
走进市政府办公楼,迎面碰到林振华的秘书。
对方笑着打招呼:“市长,林书记让我跟您说,明天上午的市委理论学习会,您要是忙项目,可以不用参加,我把学习材料给您送过来。”
“不用,我会准时参加。”张扬点头,心里清楚,林振华的“不用参加”,既是客气,也是默认他的工作重心在项目上。
这种“默认”,比任何话语都更能说明权力格局的变化——嘉和的重心,早已从市委书记的办公室,悄悄移到了市政府的项目推进会上。
晚上,魏浩然打来电话,说跨河大桥的桥墩钢筋笼已经全部验收合格,下周就能开始浇筑混凝土。
张扬挂了电话,拿起桌上的施工预案,在“10月28日桥墩浇筑”那行字上画了个圈。
随着桥墩浇筑的启动,嘉和的发展会进入更快的节奏,而他身上的担子,也会更重,但他并不畏惧——比起权力带来的光环,他更在意的,是能亲手把嘉和的蓝图,变成老百姓能摸到的现实。
市委大院里,林振华看着市政府办公楼亮着的灯,轻轻叹了口气。
他翻开桌上的日历,距离年底的党代会还有一个月,到时候张扬会正式去掉“代”字,成为名副其实的嘉和市市长。
从那时起,嘉和的“张扬时代”,会来得更明显——而他,能做的,就是做好配合,让嘉和的发展能更稳、更快,因为他别无选择……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分手后:前女友仰望我登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