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之海中,时间失去了意义。
姜帅的神识化身,如同一块贪婪的海绵,持续不断地汲取着周遭的法则养分。那缕融合了毁灭意韵与净化雷意的混沌雾气,已不再是稀薄的边缘点缀,而是逐渐浸润了他整个神识化身,使其呈现出一种内敛的、深沉的灰蒙蒙光泽,边缘偶尔流转过一丝暗红与一抹极难察觉的亮紫。
然而,力量的提升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对法则理解的加深,与东方朔那场生死战中,强行催动“混沌归墟”雏形所带来的种种艰涩、勉强与不受控的感觉,反而愈发清晰地浮现在神识深处。
那并非失败,而是一座亟待跨越的桥梁彼端的风景。他看到了,却未能真正踏足。
此刻,在法则之海的洗礼下,那些战斗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能量运转的滞涩,每一次剑意险些失控的瞬间,都被无限放大、剖析。
“归墟……终结……”
他的神识中,无殇剑法的总纲文字如同星辰般亮起,与周遭奔腾的“终结”类法则——无论是偏向物质湮灭的,还是偏向能量分解的,甚至是偏向因果斩断的——产生着强烈的共鸣。
他“看”向一条代表“物质崩解”的灰黑色法则丝线,它正悄无声息地让一块随波逐流的、由法则凝聚的顽石化为最基本的粒子。
他又“看”向一条代表“能量逸散”的透明波纹,它所过之处,绚丽的法则光带都暗澹了几分。
这些,都是“终结”的表现形式。
而他的混沌归墟,理应包容这一切,是更高层面的、让事物从“有”回归“无”的终极体现。
东方朔一战中,他做到了,但那是倾尽所有、不计后果的爆发,是蛮力撬动了门扉,而非掌握了钥匙。
现在,钥匙就在眼前,就在这无尽的法则海洋里,在他对混沌、对终界更深层次的理解之中。
神识化身不再被动吸收,而是开始主动“演化”。
他回忆起那灰色裂痕吞噬星辰道体的场景,回忆起点滴混沌之气如何将物质与能量引向最终的寂灭。但这一次,他不再追求范围的宏大,不再追求瞬间的爆发。
他凝神,将一缕精纯的、融合了多重特性的混沌神识,缓缓压缩,再压缩。
起初,它是一团不规则的雾气,剧烈翻腾,极不稳定,仿佛随时会炸开,重演战斗中的勉强。
他引导着那丝“净化”雷意,如同最精密的刻刀,剔除着压缩过程中因力量冲突而产生的“毛刺”与“杂质”。又以那丝被混沌调和过的“毁灭”意韵,作为内在的驱动核心,赋予其坚定不移的“终结”意志。
过程缓慢而专注,神识之力高度集中,如同在针尖上雕刻宇宙。
渐渐地,那团混沌雾气被压缩至米粒大小,颜色深邃得如同黑洞,表面却异常光滑、稳定。它不再散发任何气息,只是静静地悬浮在那里,仿佛一个通往绝对“无”的坐标。
成功了!
但这还不够。这只是一个“点”,一个静态的造物。
剑,是活的,是意的延伸,是心的锋芒。
姜帅心念再动,以自身无匹的剑意为骨,以这凝练到极致的“归墟之点”为锋,开始“铸造”。
神识为锤,法则为火。
一次次地锤炼,一次次地凋琢。将那“归墟之点”的稳定结构与剑意的灵动、穿透特性完美结合。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与调整,终于——
一柄剑,出现在他神识化身之前。
它极小,不过三寸长短,通体呈现为最纯粹的混沌灰色,没有任何光华,剑身甚至有些模糊,仿佛随时会融入周围的法则背景之中。但若仔细“看去”,会发现剑尖所在的那一点,空间是扭曲的,光线是塌陷的,连附近流淌的法则丝线,都下意识地绕道而行。
混沌归墟·化剑。
不再是战斗中那狂暴撕裂空间的灰色裂痕,而是如此内敛、如此精致,却又如此致命的一柄小剑。
姜帅的神识化身,缓缓“握”住了这柄灰色小剑。
一种水乳交融、如臂指使的感觉油然而生。他心念微动,灰色小剑无声无息地射出,命中远处一条兀自奔腾的火系法则丝线。
没有爆炸,没有光芒。
那条炽热的法则丝线,在接触剑尖的刹那,如同被投入虚无的画卷,从接触点开始,色彩迅速褪去,结构寸寸崩解,不是断裂,而是彻底的“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并且,这种“归墟”的效果,还在沿着法则丝线本身的结构,极其缓慢却坚定地向上蔓延了一小段,才最终停止。
持续侵蚀法则结构!
姜帅心中明悟,这就是第二十重无殇剑法的真谛!不仅威力凝聚到极致,更具备了可怕的持续性与对法则本源的破坏力!
他意念再转,那柄灰色小剑骤然散开,重新化为无形的归墟剑意,下一刻,又在他神识化身的另一侧凝聚成型。随心所欲,变幻由心。
与东方朔一战中那种倾尽所有、几乎同归于尽的勉强感,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尽在掌握的从容与精准。
第二十重,成了。
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将血战中迸发的火花,于这法则的熔炉里,千锤百炼,终成真金。
这标志着,他对混沌法则“终结”特性的理解与运用,真正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开始完美地融入自身的剑道体系之中。
神识化身手持灰色小剑,立于法则洪流之中,虽静默无声,却有一股无形的、令万法归寂的剑道锋芒,悄然弥漫开来。他的目光,投向了更深邃的法则海洋,以及那在感悟中,若隐若现的、代表着更高层次“毁灭”的暗红区域。
前方的路,依旧漫长,但他手中的“剑”,已然更加锋利。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人间无殇剑有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