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九日的晨光,温柔地洒在灵州城的黄河岸边。
往日里飘扬的西夏旗帜,已被缓缓降下。
取而代之的,是一面面鲜艳的赤红旗。
那是大乾军的旗帜,在晨光中猎猎作响。
嵬名察哥麾下的士兵们,此刻正列队站在黄河岸边,第一次唱响了大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大乾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声虽略显生涩,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朝气。
这些曾经的西夏士兵,脸上不再有往日的疲惫与迷茫,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他们知道,从今天起,自己不再是为苟延残喘的西夏卖命,大乾教导员们宣传的那些“不杀不辱、发放路费”的承诺,也让他们彻底放下了心中的顾虑。
嵬名察哥站在队伍前方,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
他转头望向黄河,河水奔腾不息,见证这一刻的变迁。
灵州城内,大乾军士兵与百姓们友好地交流着。
士兵们向百姓讲解大乾的政策,百姓们则热情地为士兵们端上茶水、送来食物。
曾经因战乱而紧绷的氛围,如今被和平与希望取代。
灵州的新生,不仅标志着西夏第二道防线的彻底崩塌,更向天下证明了大乾“招抚为主、武力为辅”策略的成功。
灵州诏安后,大乾军马不停蹄,迅速制定攻打西夏都城兴庆府的作战计划。
四路大军各司其职,围绕姜齐圣旨中的“围歼兴庆府守军、平定西夏全境”为目标,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战术布局,每一步都精准指向西夏的致命弱点。
关胜作为此次战役的总指挥,亲自率领主力部队承担主攻任务。
他的部队经过韦州、灵州两战的锤炼,士气高昂,且配备了大量火炮、投石机等重型武器,这些正是攻克兴庆府坚固城墙的关键。
关胜的战略意图很明确,以强大的火力压制兴庆府守军,撕开城墙缺口,为后续部队入城扫清障碍。
同时,他还制定了梯次进攻策略,先以炮兵部队轰击城墙,再派步兵突击队冲锋,最后由重甲骑兵跟进,确保一旦打开缺口,就能迅速扩大战果,不给守军喘息之机。
孙安率领的中路军,往兴庆府而去。
一是作为攻城主力,配合关胜军进攻兴庆府。
二是在兴庆府得手后,立即率军扫荡西夏全境,肃清残余势力。
为了兼顾攻城与后续扫荡,孙安对部队进行了调整。
挑选精锐组成攻城先锋,配备云梯、炸药包等攻城器械。
其余部队则作为后备力量,携带足够的粮草与军械,随时准备转战各地。
杨金豹与杨志率领的一万五千杨家军,承担着牵制外围、阻断增援的重要任务。
兴庆府外围仍有少量西夏残军驻守,若这些残军在攻城时增援城内,将给大乾军带来不小的麻烦。
因此,杨家军到达兴庆府之后,并未直接参与攻城,而是选择从兴庆府西侧迂回,在贺兰山与兴庆府之间的要道上设伏。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一方面监视外围残军的动向,一旦发现其有增援迹象,立即发起攻击。
另一方面,切断兴庆府与外围残军的联系,让城内守军彻底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杨家军擅长山地作战与机动突袭,正好适合这项灵活牵制的任务。
与灵州的和平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夏都城兴庆府的紧张氛围。
当灵州诏安的消息传来时,兴庆府内的李氏宗族成员李仁忠,却表现出了近乎疯狂的抵抗姿态。
他在朝堂上拍案怒吼:“就算只剩一兵一卒,也要守住兴庆府!绝不能向大乾军低头!”
此时的西夏朝野,早已人心涣散,仅剩一支禁卫军尚有战斗力。
李仁忠不顾众人反对,强行将这支禁卫军全部调入兴庆府内,作为守城的核心力量。
他坚信,只要依托兴庆府的城墙,再加上禁卫军的抵抗,定能挡住大乾军的进攻。
为了加固防御,李仁忠下令在兴庆府城墙外侧修建三层防线。
第一层碉堡靠近壕沟,配备床弩,负责阻击靠近的大乾军士兵。
第二层碉堡位于城墙中部,架设投石机,可覆盖城墙下的大片区域。
第三层碉堡则在城墙顶部,配备精锐弓箭手,负责精准射杀大乾军的冲锋士兵。
同时,他还下令在城外挖掘三米深的壕沟,将黄河水引入壕沟中,形成一道水障。
这样既能阻止大乾军靠近城墙,又能防止大乾军挖掘地道攻城。
城墙上,除了投石机与床弩,还堆满了滚木、石块,甚至准备好了火油,随时可以点燃后泼向城下的敌军。
看着眼前的防御工事,李仁忠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他对麾下将领吹嘘道:“兴庆府如今已是铜墙铁壁,别说三个月,就算大乾军攻三年,也攻不下来!”
他似乎完全忽略了一个事实:西夏早已失去人心,仅靠一道坚固的防线,根本无法抵挡大势已去的命运。
李仁忠自认为完美的防御工事,实则暗藏着诸多致命漏洞。
首先,他将所有希望寄托在禁卫军身上,却忽略了禁卫军士兵的真实想法,这些士兵大多家人不在兴庆府,且早已听闻大乾军的优待政策,根本没有拼死抵抗的决心,不少人甚至私下议论着投降的可能性。
其次,兴庆府城内的粮草储备早已不足。
此前,西夏的粮草补给多依赖灵州与韦州,如今这两处都已被大乾军占领,兴庆府内的粮草仅够支撑一个月。
李仁忠虽下令严格控制粮草消耗,却无法改变粮草短缺的现实,一旦粮草耗尽,再坚固的防线,也会不攻自破。
更重要的是,李仁忠的盲目抵抗,早已引起了兴庆府百姓的不满。
百姓们厌倦了战乱,渴望和平,他们不愿再为李氏宗族的野心买单。
不少百姓甚至偷偷与城外的大乾军联系,愿意为大乾军提供兴庆府的防御情报,人心的背离,才是兴庆府最致命的漏洞。
李仁忠沉浸在自己构建的铜墙铁壁幻想中,却不知他寄予厚望的最后防线,早已注定了崩塌。
他更不会想到,仅仅六天后,他口中三个月也攻不下来的兴庆府,就会被大乾军彻底撕碎。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