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五年四月,大唐在迎来河北平定、交趾归附的双重捷报后,天下格局为之一新。秦王李世民于洺水之畔以水陆并进之策,大破刘黑闼,迫其北投突厥,中原腹心之患遂除;与此同时,交趾总管丘和遣使奉表,高士廉已率团抵达长安,岭南归化之路由此奠定。
然天下未靖,烽烟未息。就在长安城为接连捷报张灯结彩之时,易州(今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头却燃起了告急的烽火。高开道作为刘黑闼的北方盟友,为实现控制幽燕要道的战略意图,亲率八千精锐步骑突袭易州。时值春寒料峭,易水河面残冰未消,这位盘踞渔阳的悍将联合突厥别部,兵锋直指扼守太行八陉之蒲阴陉的军事重镇。
易州刺史慕容孝干正在府中批阅文书,忽闻城头警钟长鸣。他推开窗扉,但见北方天际烟尘蔽日,当即取下悬挂在堂前的明光铠。这副祖传的铠甲在晨曦中泛着冷冽的青光,甲叶相击之声清脆如磬。
\"速向幽州求援!\"他对匆匆赶来的司马沉声道,手指不自觉地抚过剑柄上刻着的\"尽忠\"二字,\"其余将士随我守城!今日便是马革裹尸,也绝不让胡马踏过易水!\"
城下,高开道身披狼裘大氅,坐骑不安地刨着尚未解冻的土地。他望着城头那面猎猎作响的唐字旗,嘴角扯出一抹冷笑:\"慕容孝干!若肯献城,某保你慕容氏在幽州永享富贵!\"
慕容孝干立在垛口,朔风卷起他斑白的鬓发。他缓缓取下雕弓,弓弦震响,利箭破空而去,精准地射断敌阵中的狼头大纛:\"要战便战,何须多言!易州城只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惨烈的攻城战持续了三日三夜。高开道驱使士卒扛着云梯如潮水般涌来,突厥射手在城外土丘上列阵,火箭如飞蝗般倾泻在城楼。慕容孝干亲率死士血战,城垛上的血迹结了冰又融化,融化了又结冰。
第四日黎明,西门在投石机的持续轰击下终于坍塌。慕容孝干率残部退守刺史府,他环顾身边仅存的三十余名亲兵,忽然笑道:\"诸君可惧死?\"
众人齐声应道:\"愿随使君!\"
就在这时,浑身是血的斥候踉跄跪报:\"使君...援军在六十里外的狼牙谷被突厥骑兵截住了!\"
慕容孝干整了整破碎的铠甲,提起那杆伴随他征战二十年的长戟,戟刃上的红缨早已被血染成暗褐色。他率先冲出府门,长戟在晨光中划出凛冽的弧线,石阶前接连倒下七名敌兵。最终他被团团围住,身上十余处伤口都在汩汩淌血。
高开道踏着血泊走来,狼裘上沾满冰屑:\"最后问一次,降是不降?\"
慕容孝干仰天大笑,声震屋瓦,惊起檐上寒鸦:\"告诉陛下,臣慕容孝干,没有辱没'尽忠'二字!\"话音未落,他已反手挥戟,锋利的戟刃划过咽喉时,喷涌的鲜血在晨曦中映出一道绚丽的虹。
他的身躯缓缓跪倒,始终面向长安的方向,那双尚未闭合的眼睛依然凝视着巍峨的易州城墙。
四月初十,当八百里加急的信使踉跄着扑倒在承天门前的白玉石阶上时,早朝的钟鼓声刚刚停歇。浑身泥泞的驿卒从怀中取出被鲜血浸透的军报,嘶声道:\"易州……易州失守了!慕容刺史……战死!\"
太极殿内霎时寂静。李渊手中的玉圭\"啪\"地断成两截,碎玉迸溅在丹墀之上。
\"说清楚!\"兵部尚书屈突通猛地跨前一步,\"慕容将军如何殉国?\"
驿卒伏地痛哭,将易州血战的惨状一一道来。当说到慕容孝干自刎前那句\"大唐只有断头刺史,无降刺史\"时,殿中不少老将都已红了眼眶。
\"好个慕容孝干!\"李渊霍然起身,玄色龙袍在晨光中剧烈摆动,\"传旨,追赠慕容孝干为易国公,谥号'忠烈',以其长子袭爵!\"
\"陛下!\"中书令封德彝急步出列,\"高开道此举,分明是要与突厥瓜分河北。臣请立即发兵……\"
\"不可!\"尚书右仆射萧瑀打断道,\"秦王刚刚平定刘黑闼,将士疲敝。且岭南战事未休,此时若再启战端……\"
就在众臣争论不休时,黄门侍郎匆匆捧来岭南急报。李渊展开绢帛,上书“隋朝鸿胪卿宁长真献宁越、郁林二郡归降。”
大唐皇帝紧绷的面容终于稍稍舒展:\"好!李靖不负朕望!\"
原来就在易州血战的同时,李靖大军已挺进至郁林江畔。宁长真在城头望见唐军旌旗蔽空,对麾下叹道:
\"天命在唐,不可逆也。\"
他命人打开城门,亲自捧着舆图印信,徒步至李靖军前。
\"宁某愿率二郡归顺,只求大将军善待岭南百姓。\"宁长真跪献印信时,江风卷起他花白的须发。
宁长真是一位在岭南地区拥有深厚根基的俚族首领和资深官员,历经隋唐两朝,在地方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他出身于钦州宁氏家族,这个家族是岭南地区的豪酋大姓。宁氏家族自古便雄踞一方,与中原王朝时即时离。在隋朝时,宁长真已身居要职。他承袭父职任钦州刺史,曾率部从隋军伐林邑,后又从炀帝征辽东,因军功受封为鸿胪卿(掌管礼仪外交的高官)、右光禄大夫,并升任宁越郡太守。这些经历使他在隋朝官僚体系和岭南地方都积累了很高的威望。
李靖亲手扶起这位前朝老臣:\"公能审时度势,免去干戈,实乃苍生之幸。\"
受降仪式在郁林江畔举行。当唐字大旗在城头升起时,通往交州、爱州的驿道上,第一批唐军斥候已经出发。这条被战火阻断多年的南方要道,终于重现商旅。
捷报传至长安,李渊当即下诏,任命宁长真为钦州总管,仍镇守故地。
与此同时,另一道任命也迅速下达:改任夔州总管、赵郡王李孝恭为荆州总管。
\"孝恭平定萧铣,熟悉江南情势。\"李渊在御书房对裴寂解释道,\"让他坐镇荆州,既可安抚新附,又能策应岭南。\"
暮春的细雨笼罩着长安城。太极殿内,李渊望着北疆舆图上标注的易州,又看向岭南新绘的疆域,对侍立的萧瑀叹道:\"失一易州,得二郡之地。这天下棋局,从来都是得失相间。\"
不久,在新任荆州总管的府衙内,李孝恭正对着舆图沉思。他的手指缓缓划过刚刚打通的交州道路,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北方的易州。这位久经沙场的名将深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大唐凌烟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