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江宁略作思索,又开口道:“除此之外,南京这十三万兵马,皆参照京师京营制度。
所有士兵服兵役以五年为一期,期间表现优异者,可列入候补提拔将领之列,也可根据需要调往他处任职。
表现中等者,可继续留营服役,最多可服三期,合计十五年。
表现一般者,便予以退伍,返回原籍自由择业,朝廷会给予政策性关照。
这些退伍还乡的老兵,本侯称之为‘预备役’。”
听到“预备役”三个字,在场几人皆面露疑惑。
袁可立身为军事行家,似是想到了什么,随即开口问道:“不知侯爷可否为老夫详细解释一下,这‘预备役’究竟是何意?”
江宁笑道:“袁阁老您是内阁中少有的军事大家,想必清楚,常年从军的士兵,与临时征调入伍的民夫,战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本侯打个比方,若建奴在辽东作乱,京营抽调十万兵马前去支援。
这时林丹汗又在蒙古侵袭边境,朝廷再从京营抽调十万兵马应对。
可这时若别处再有动乱需要用兵,朝廷便可将这些退伍老兵重新召回,稍加操练便派上战场,他们立马能恢复精锐战力,远非临时征召的民夫可比。”
“如此一来,朝廷军费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又有源源不断的预备兵员。
哪怕再出现萨尔浒之战那样的局面,只要朝廷有银子、有大将,便能将这些退伍老兵重新征召入伍,快速成军,短时间内便可发动新一轮大战。”
袁可立闻言陷入沉思。
作为内阁中少有的军事人才,他瞬间明白了江宁的深意。
以往朝廷打仗,除了动用地方卫所军,便是依赖九边精锐。
可九边精锐根本无法大规模抽调,地方卫所早已腐败不堪,到最后只能花费大笔军饷征召民夫入伍,稍作操练便推上战场,然而取得的效果却往往令人失望。
这些临时征召的百姓,上了战场不过是拿着兵器的农夫,除了凑人数,根本影响不了战局走向。
毕竟真正的精锐,都是经常年厮杀与严格操练磨砺出来的。
而江宁提出的“预备役”制度,却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
京营士兵五年一期,各省编练的内军三年一期,如此一来,大明便有了源源不断的预备役。
正如江宁所说,只要国库有银、朝廷有大将,便能快速征召预备役补上,发动新一轮大战,哪怕耗也能把对手耗死。
就拿如今的辽东局势来说,熊蛮子上任辽东经略后一直采取防守策略,虽然有朝堂党争、国库空虚、辽东将门掣肘等因素,但最关键的是,一旦朝廷再败给建奴,便没有后备人马补充。
即便临时征调地方卫所或百姓入伍也无济于事,到时候可能连有效防御都做不到,只会让辽东局势更糟。
这个风险,大明冒不起。
这个责任,熊蛮子也担不起。
想到这里,袁可立双眼放光,猛地站起身,满脸激动道:“侯爷竟藏着这等好主意!
先前为何不早说?
害得陛下时常询问老夫对辽东局势的看法,老夫都不知如何作答。”
江宁满脸无奈道:“袁阁老,天地良心,这事本侯早想提了。
可自从给京营编练了二十万兵马,上至陛下,下至满朝文武,都觉得有这二十万大军足以扫平四夷。
每次本侯刚要开口,就被大伙堵了回去。”
袁可立闻言老脸一红,江宁这话倒没说错。
自从京营编练出二十万大军,上到朱由校,下到他们这些保皇党官员,个个膨胀得厉害,都觉得手握二十万京营便可天下无敌,压根没考虑过一旦打了败仗该如何应对。
随后,袁可立当即提笔书写奏疏,将江宁对南京兵马的改编方案悉数写下,尤其重点阐述了预备役的重要性,恳请朱由校与朝堂大佬认真考量。
解决完南京兵马的问题,便轮到整顿南直隶地方事务。
袁可立、温体仁、郭允厚三人再次将目光投向江宁。
江宁见状,赶忙摆手:“三位,可别都盯着本侯。
咱们都是吃朝廷俸禄的,总不能所有事都让本侯一个人扛吧?”
三人闻言,顿时一阵尴尬。
袁可立随即对温体仁道:“温阁老,那便由你先说说对南直隶整顿的看法?”
温体仁点头起身,沉声道:“江南读书人之所以敢明目张胆对抗朝廷,甚至发动民变,说到底是因为他们身后站着整个江南的士绅、富商与地主。
有了这些人的源源不断的支持,他们便能结党抱团,进而把持朝政,谋取私利,就像先前的东林党一样。”
“问题的根源,在于江南地方太过富庶繁华。
朝廷一边要压制江南,一边又离不得江南的钱粮支撑。
同时江南文风昌盛,才子辈出,太祖年间便有了南北榜案,太祖龙颜大怒,杀了不少人,才定下南六北四的取士制度,为的就是平衡南北方读书人的实力。
可北方远不如江南富庶,只需几代人、几十年,江南读书人便能再次崛起,北方学子根本不是对手。”
“所以,咱们若是对江南整顿得太狠,只会激起百姓逆反心理。
可若整顿得太轻了,恐怕过几年还得再来一趟。”
说到这里,温体仁也满脸苦涩。
郭允厚则苦笑一声:“他娘的,说来说去,症结还是江南太富庶了。”
袁可立也沉声接道:“正因如此,太祖在洪武年间才设立凤阳中都,想以此削弱江南实力。
可江南底蕴太厚,单靠凤阳中都根本压不住。”
看着三位大佬一脸愁容,江宁也开始认真琢磨起来。
虽说自己如今大权在握,要钱有银、要兵有兵,完全可以靠军事手段杀下江南士绅的嚣张气焰,但政治往往是军事的延续,一味动用武力,根本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片刻之后,江宁便有了主意,既然江南地方实力太过雄厚,那就从行政区域上着手削弱。
要知道,大明朝原本的两京一十三省中,许多州府本就是朝廷直接掌控的直隶府、直隶州,类似后世的直辖市,既然如此,这事便好办了。
他刚一抬头,却见袁可立、温体仁、郭允厚三人全都眼巴巴地瞅着自己。
江宁眉头微皱,问道:“三位这是何意?”
袁可立笑道:“侯爷是不是想到什么了?
赶紧说道说道。”
一旁的温体仁也赶忙笑道:“侯爷呀,我们实在是没有太好的办法,还是您给拿个主意吧。”
郭允厚更是满脸坏笑:“是呀,侯爷,这关键时刻您可得放精神点,别丢份!”
江宁闻言,当场无语,合着这三个家伙就等着自己开口呢。
见状,他也懒得计较,随即开口道:“倒有了一点想法,只是不知可行与否,还望三位帮忙参考参考。”
三人赶忙笑着点头。
江宁一脸正色道:“江南底蕴深厚,文风昌盛,其财富更是占了大明天下近四成。
虽说如今朝廷大力建设天津、通州及山东登莱等港口,又扶持北方和西南各大商会,可即便如此,也未能对江南造成太大影响。
据本侯手下锦衣卫密报,若以如今大明的赋税计算,整个江南只要不拖欠、全额缴纳,足足能占国库三成。”
一旁的郭允厚闻言,赶忙补充:“侯爷,您算的这只是合法的,那些违法的还没算呢。
以老夫估算,最少还得再加两成。”
江宁闻言翻了个白眼,继续说道:“既然如此,那咱们便从南直隶的地域行政划分着手。
太祖年间既已设立中都牵制江南,咱们不妨玩得再大些,直接改凤阳中都为行省,从南直隶划分一些州府给凤阳,以此削弱江南势力。”
温体仁闻言,站起身来回踱步,片刻后点头道:“侯爷,这倒是个好办法。
不过以下官愚见,从南直隶划过去的这些州府,不妨全定为直隶州府,由朝廷直接管控。”
江宁点头赞同,一旁的袁可立也抚着胡须表示认可。
郭允厚赶忙追问:“侯爷,那你说说,把哪些州府划给凤阳?”
江宁闻言,直接取来大明舆图,对温体仁道:“老温,你记一下,我做如下部署调整。”
温体仁赶忙拿来纸笔准备记录。
江宁手指舆图,说道:“将南直隶的庐州府、安庆府、池州府、徽州府、宁国府、太平府、滁州、和州,全部划归凤阳管辖。”
在场三人闻言,全都惊得目瞪口呆,好家伙,这一下直接把南直隶的辖区砍去一半了!
紧接着,江宁又指着舆图继续说道:“至于南直隶剩下的州府,也得调整一番。
常州府的无锡县升为无锡府。
扬州府下辖的南通州、泰州升为府,并从扬州府划拨几个县给它们,这样一来,扬州就被削弱了。
淮安府管辖的地方太多,升盐城县为盐城府,升海州为海州府,再升宿迁县为宿迁府。
如此一来,南直隶下辖十三府,且全部升为直隶府。”
听着江宁的话,袁可立、郭允厚二人惊得说不出话,就连正在记录的温体仁都停了笔,愣在当场。
郭允厚忍不住开口道:“侯爷呀,您这是搁这包饺子呢?
先是把南直隶划了一半给凤阳升行省,如今剩下的一半都快被您剁成饺子馅了!”
江宁闻言,直接翻了个白眼,又指着松江府的位置说道:“除此之外,将松江府单独划分出来,设松江巡抚一职,再设松江水师,由朝廷直接管辖。
同时,邀请各大商会前往松江开展海贸,朝廷还要加大力度建设松江府,务必让其繁华富庶程度超过扬州府。”
片刻后,温体仁停笔点头:“侯爷,都记完了。”
江宁闻言,点了点头。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