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又满脸好奇地问道:“行了,小高,接下来你给我仔细说说阿敏的事。”
高文彩点头,随即满脸坏笑道:“启禀侯爷,当年老奴努尔哈赤起兵造反时,阿敏他爹舒尔哈齐坚决反对,还准备向朝廷通风报信,最终事情败露。
努尔哈赤直接下令把舒尔哈齐活埋了。
虽然后来努尔哈赤让阿敏执掌一旗人马,但镶蓝旗基本都是舒尔哈齐的旧部,还时常遭到努尔哈赤打压,在建奴里头总被排挤,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往往出力不讨好,阿敏在里头混得实在不咋地。”
“恰巧刘兴祚也在阿敏军中,与咱们锦衣卫接头时,被阿敏发现了些蛛丝马迹。
后来这事传到老奴耳朵里,本以为刘兴祚要被下令处决,没曾想关键时刻阿敏跳出来为他作保,老奴才收了杀心。
从那以后,阿敏常私下找刘兴祚喝酒,每次都进行言语试探,话里话外透着想投靠大明的意思,甚至直言自己是流落在外的大明忠烈遗孤。
刘兴祚没敢把话挑明,可阿敏反倒越来越大胆,如今两人早已心照不宣,一起为大明传递建奴情报。”
“先前在辽阳城外,阿敏就曾与其弟济尔哈朗爆发激烈争吵,言语里直言要投奔熊总督。
就连先前毛文龙被建奴围困时,阿敏也趁机放了水,不然毛文龙十有八九就得交代在努尔哈赤手里了。”
江宁闻言,惊得半晌说不出话——他万万没想到,身为建奴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居然想抱大明的大腿,还以“大明英烈遗孤”自居。
随即,他神色一凛,问道:“小高,阿敏想投靠大明,这消息靠谱吗?
可别被这小子阴了。”
高文彩点头,正色道:“侯爷放心,消息千真万确。从辽东传来的情报推测,阿敏确实是真心实意想投大明。
毕竟努尔哈赤对他的打压可不是一般的狠,时常在众将面前怒骂痛打他,还敲打他手下人马,甚至在镶蓝旗里安插自己人制衡他。”
江宁点头,当即道:“既然如此,立马密奏陛下,请求追封舒尔哈齐,赐谥号,再让宇文风把消息秘密传给阿敏。
等将来平定建奴,再昭告天下,说舒尔哈齐是忠于我大明的忠臣。”
高文彩应下,又问:“可侯爷,如今老奴病重,几大贝勒都在争权,咱们就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吗?”
江宁陷入沉思,结果其实不用多想,最后肯定是黄台吉笑到最后。
这老小子一肚子算计,浑身像长了八百个心眼,其他人根本不是对手,单看原本历史上的种种事迹,就知道他绝非善茬。
虽说刘兴祚和阿敏已投靠大明,但这对建奴根本造不成太大影响,黄台吉上位怕是板上钉钉。
不过,他觉得即便改变不了结局,这事仍有操纵的空间。
原本历史上黄台吉靠拉拢众人上位,自己完全可以利用阿敏和刘兴祚,把他的“合法上位”变成“非法上位”,让他名不正言不顺,光是内部矛盾就够他头疼的了。
打定主意,江宁一脸坏笑:“小高,让宇文风给刘兴祚和阿敏传信,一旦努尔哈赤病逝,就让阿敏率领镶蓝旗发动兵变,‘拥护’黄台吉强行上位。”
高文彩愣在原地,江宁笑着解释:“小高你想,努尔哈赤这几个儿子里,黄台吉最厉害,其他人根本不是对手。
老奴如今偏爱幼子,可多尔衮、多铎兄弟既无军功又无威望,镇不住场子,最后还是得黄台吉胜出。
咱们把他强行‘扶’上去,他就名不正言不顺,光内部矛盾就够他忙的了。”
高文彩若有所思,随即点头:“侯爷放心,卑职这就去办。”
江宁点头应下。
接下来的几天,他也彻底和众人一同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毕竟忙了这么久,总算有时间歇口气了。
此时的大明,北方蒸蒸日上,西南大力建设,唯独江南显得格外诡异,扬州、南京等地百姓对朝廷新政十分拥护,松江、镇江的民变却愈演愈烈,最后甚至爆发了奴仆反抗、杀死士绅的事。
江宁收到消息,脑中第一时间闪过江南奴变。
原本历史上,正因江南士绅、富商、地主剥削压榨过甚,才激起奴仆反抗,就连徐霞客的家人都在这场变乱中丧命。
他当即召集众人开会,看着桌上的急报,在场几人都陷入沉思,如今情况确实棘手。
士绅地主一边煽动百姓闹事,他们自家的奴仆又趁机反抗,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就在这时,一名锦衣卫匆匆来到无事堂外,禀报道:“启禀侯爷,卑职有十万火急的军情呈报!”
江宁点头,高文彩上前接过密报递给他。
江宁看完,气得脸色铁青,一掌拍在桌案上。
众人见状,皆面露疑惑,袁可立面沉似水地问:“侯爷,可是哪里又出了事?”
江宁沉声道:“这群江南士绅好大的手段,居然说动了盘踞在我国平湖的海贼头子李旦,准备让他出兵骚扰东南沿海!”
几人闻言,全都大惊失色,没想到这些江南士绅竟能说动这位传奇人物!
要知道,李旦可不是一般人,手下船只人马众多,各路商船都要给他交保护费,西洋诸国也得给几分面子,在倭国更是座上宾。
就在这时,一旁的朱由检猛地拍桌起身,怒声道:“如今这些江南士绅煽动民变,居然还勾结李旦!
他要是敢凑热闹,大不了打烂江南!”
江宁揉了揉眉心,没料到江南士绅的反抗竟如此疯狂,看来眼下只剩武力镇压这一条路了。
他当即调兵两万,由卢象升领军前往镇压民变。
同时给浙江巡抚范景文、广东巡抚南居益、福建巡抚熊文灿下令,命他们调集本省水师,严防李旦来犯。
此外,他还以朝廷五军都督府钦差大臣的身份,给倭国幕府将军德川家光发去国书,言辞间毫不掩饰恐吓威胁之意:“若李旦敢侵扰大明东南沿海,大明必武力镇压。
倭国若敢为李旦提供支援,大明立马与其断绝一切商贸往来,实行经济封锁。改日天朝大军登临倭国三岛,定叫尔等鸡犬不留!”
做完这一切,众人脸色稍缓。
郭允厚骂道:“他娘的,这群王八蛋,让人连个年都过不好!
老夫回头非得把他们抄得一个铜板都不剩,再把他们祖坟刨了!”
袁可立开口道:“侯爷,如今这情形,江南怕是要彻底大乱。
虽说多是地方士绅、富商煽动百姓作乱,但各地官府怕是也少不了推波助澜,绝不能轻饶。”
江宁点头,对温体仁道:“老温,立马以本侯名义给江南各地官府下发公文:当地若有士绅趁机作乱、百姓民变,不问其他,先斩地方官员!”
温体仁脸色一变,随即赶忙点头。
至此,众人再也没了过年的心思,全忙了起来。
除了派遣武将领兵镇压煽动民变的士绅和富商,江宁又派袁可立前往苏州替换杨涟坐镇,同时给杨涟下达指令,要求他将此次煽动百姓民变背后的所有士绅与富商一网打尽,一个不留。
随后,江宁再命老魏与朱由检率领东厂番子和皇明卫,在南直隶各地巡视,协助各路官兵捉拿涉案人员。
眼见江宁把这两位“狠人”派了出去,其他人都松了口气,倒不是众人无能,而是他们行事或多或少有所顾忌,远不如老魏与朱由检一样能彻底放开手脚。
有这两位亲狠人自出马,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士绅和富商,定然无处遁形。
老魏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却是出身底层,最懂百姓的心思,搞群众工作是把好手,没哪个百姓能拒绝这位“活菩萨”。
至于小老弟朱由检,身份、地位、关系、背景样样不缺,下手又狠辣果决,杀人不眨眼。
这般组合,对付江南士绅再合适不过。
众人领命后分头行动,谁知朱由检、老魏、袁可立等人刚走,郭允厚便火急火燎地找到江宁,满脸气愤道:“侯爷呀,您咋没给老夫安排差事呢?
老夫虽说年纪大了点,身手可不差!”
说着,郭允厚撸起袖子,当着江宁的面打了一套王八拳。
江宁见状,赶忙上前劝道:“行了行了,老郭,别耍了。
既然你想去,那就赶紧去吧。
记住,不义之财不可取,那些参与煽动民变的士绅与富商,你尽管动手,至于没参与的合法商人与士绅,可千万不能胡来。”
郭允厚闻言,满脸兴奋道:“侯爷放心!
老夫的原则是,有钱不赚,王八蛋!”
说罢一溜烟跑了出去。
江宁见状,苦笑着摇了摇头。
至此,朝廷兵马与南直隶的江南士绅展开了生死对决,一时之间天下皆惊,大明两京一十五省的目光全投向了南直隶。
若说江宁先前与江南士绅只是“文斗”,如今已彻底升级为“武斗”。
许多人没料到,江宁竟如此胆大包天,敢直接动用武力镇压,要知道,这事牵扯的可不是几百几千人,加起来足有几十万。
但江宁毫不在意。
他此次南下的最终目的,便是扳倒这些士绅与富商,如今他们主动跳出来,江宁虽然不是君子,却也喜欢助人为乐,如今正好顺手了结。
接下来的日子里,各地加急公文不断送往南京,江宁坐在无事堂中,与温体仁忙得不可开交。
对于那些纵容士绅煽动民变的地方官员,江宁也没客气,直接派锦衣卫前往抓捕,直接就地斩杀。
一时之间,整个江南大地掀起腥风血雨,江宁的名声响彻江南,无数人骂他是“祸国武夫”“乱臣贼子”,但他压根不予理会,依旧命大军对各地士绅富商进行武力镇压。
袁可立抵达苏州后,立马与杨涟完成交接。
杨涟便与张文和兵分两路,协助各路官兵抓捕参与煽动民变的士绅与富商。
袁可立的到来,让原本惶恐不安的苏州百姓及幸存士绅、富商全都松了口气,毕竟先前杨涟手段太过狠辣,早已将他们吓破了胆。
相反,这位袁阁老在民间素有“袁青天”之称,堪称大明朝的包青天,向来秉公执法、铁面无私。
他以内阁次辅的身份,对苏州那些未参与徐宏基谋逆及煽动民变的士绅、富商予以表扬,鼓励他们响应朝廷新政,并表示朝廷会给予政策性关照。
一众士绅与富商当即积极响应,并非所有士绅富商都有胆量造反或对抗朝廷,这些幸存者早就想投靠朝廷,奈何先前杨涟到苏州后一味抓人杀人,他们连投靠的门路都没有。
如今袁可立的话,让他们瞬间抓住了救命稻草。
袁可立身为老江湖,自然清楚这些人是被朝廷手段吓破了胆,却也需让他们心甘情愿、死心塌地跟着朝廷干。
随后,他明确表示,朝廷即将大力打造松江府,将其建成东南沿海最大的港口与商贸之地,邀请这些士绅富商积极参与。
这可把原本担心朝廷“过河拆桥”的士绅富商激动坏了,毕竟朝廷对他们已经表现出了善意。
苏州富商赵家的赵长青第一个带头响应,坚决拥护朝廷新政,还准备响应号召,在松江府大力投资。
有了赵长青带头,一众苏州富商与士绅也都紧随其后,生怕去晚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