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一个门店分成了三个职级,只要你完成考核就能晋升奶茶师,奶茶师之后就是店长,店长之后就是稽查,这些渠道对所有店员开放,并且由人工智能进行审核,不会出现任何靠关系升阶的情况发生!”
当然我们工资高,也会接受集团的考核,就比如我们的操作间,包括我们做奶茶的过程,都会有人工智能进行分析,但凡是有异物,都会特地标出来,同时我们每天工作的时间和状态也会被监测。”
这蠢蠢欲动的人听到这里也是不由得感觉头皮发麻,他们感觉星辰集团跟外面的公司完全是两种时代。
人工智能虽然看似很遥远,但确实已经有了,并且在中高阶层很多人已经配备了,最关键,每家奶茶店都有智人工智能音箱;
的确很聪明,甚至能够识别人的声音,今天问了,只要开启权限,明天,后天,一周之后他都能记得你的声音,这就很恐怖了。
这些并不是会立马考核,而是会记入档案,从而分析,当然这一点也会有相应的补助,总公司说了,每年的股补助是按照当年的盈利来算的,虽然不知道多少,但我觉得这一点很好!”
像这样的情形还发生在国内的很多地方。
同样的国外的员工也是享受这一权益的,同样的国外的那些店员也都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一幕自然也是被记者进行了采访,同时也发表了出去。
一时之间很多人都想要进入星月奶茶工作,因为福利待遇简直不要太好,谁能想到市值1,200亿美金的公司居然会愿意拿出1%作为员工持股呢?
最关键这1,200亿美金并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起步价。
这种认知并不是个人的,而是各大机构分析出来的结果。
如今的星月奶茶,在国外的营收当日,营收可以做到2亿美金门店数量也仅仅才1300家,如果持续增长下去,当日营收甚至有可能突破3亿、5亿都是有可能的……
就在当天下午,星月奶茶的每家门店都在外面挂了一个牌子,上面详细解释了为何给员工持股。
星月奶茶门店的公告牌前,原本稀松的人群突然像被磁石吸住,密密麻麻围了三层。
公告上的黑体字像带着电流,每一个笔画都让看的人指尖发麻——“星辰集团决定,将星月奶茶1%股份(当前估值12亿美金),拆分为200万份员工持股,入职满3个月的基层员工均可获得一份!
同时这也是给员工们的一项激励,我们也向全社会的所有人,募集新的成员加入我的心愿……”
这个公告一出来,所有的星月奶茶门店挤满了提交自己简历的人群。
针对这种情况,店员们也是非常无奈,只能连忙报告给一个总公司。
仅仅过了10分钟就得到了回复。
京城国贸大厦的一家店铺,在上传信息3分钟之内就得到了回复:“看到回复的一瞬间,那名员工很惊喜!”
连忙拿着大的喇叭就站到了门店门口说道:“朋友们,大家想要提交简历,现在我们这里纸质简历已经太多了,就算递交上去,可能审核也比较慢。
总部给的的回复是希望大家能够投递,电子简历,只要发到公司邮箱,预计会在1小时之内出结果,所以希望大家理解一下,去投电子简历,这样速度是最快的……”
这个消息一出,那些原本在排队提交简历的人都感觉到这诧异,毕竟一个小时得出结果,属实是太过离谱,但考虑到星辰集团拥有人工智能,又觉得有些合情合理。
国内的社交论坛彻底炸了锅。
“星月奶茶员工持股”
下面全是各行各业的羡慕嫉妒恨。
“我酸了!我同学在星月当店员,昨天还跟我吐槽站得腿疼,今天就成百万富翁预备役了!”
“对比我们公司的‘画饼’福利,星辰这才是真·财散人聚啊!”
有企业老板在评论区哀嚎:“这下好了,员工都在问我‘啥时候给我们分股份’,我总不能说我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吧?”
财经媒体的新闻,开始在互联网上刷屏。
《华尔街日报》用“颠覆资本主义的尝试”为题,分析这1%股份背后的管理哲学:
“当其他企业还在纠结员工社保时,星辰集团用12亿美金告诉世界——让劳动者分享资本收益,才是最高效的激励。”
《财经》杂志的记者蹲在星月奶茶店门口,采访刚下班的店员:
“您打算怎么处理股份?”穿围裙的姑娘抱着奶茶桶,笑得眼睛弯成缝:“先给我妈换个新冰箱,剩下的……等着分红买星辰mp3!”
星辰集团总部的电话被打爆了。
同行企业的hR纷纷打来“取经”,语气里带着急切:“请问员工持股的章程是哪家中介做的?我们也想抄作业!”
更夸张的是,有竞争对手的饮品店员工集体递交辞职信,理由清一色是“想去星月当股东”。
赵思妍看着后台统计,无奈地对林墨苦笑:“林总,今天申请入职星月的简历,比过去半年加起来还多,服务器都快崩了。”
林墨正在看员工持股的认购数据,屏幕上的数字以每秒几十个的速度疯涨。
“意料之中。”他指着数据里的“基层员工认购率92%”。
“让财务把认购款直接从工资里扣,别让他们因为手头紧错过。”
他顿了顿,补充道,“再拨一笔钱,给那些入职不满3个月的新员工,发一笔‘股东预备金’,也算让他们沾沾喜气。”
这个决定又引发了新一轮轰动。
有媒体算了笔账:12亿美金的1%,分给200万员工,平均每人600美金,看似不多,但对于月薪几千的基层员工来说,这是相当于半年工资的“意外之财”,更别说股份还能随着星月奶茶的估值上涨。
“林墨这步棋太高了。”有管理学教授在电视上分析,“12亿美金买来了4万员工的死心塌地,这性价比,比任何股权激励都划算。”
最震撼的是那些长期被资本压榨的劳动者。
建筑工人在工地食堂看新闻时,有人指着电视里的林墨说:
“啥时候咱们搬砖的也能分点楼盘股份?”
流水线的女工午休时凑在一起,算着如果自己工厂也这么干,能多给孩子买几罐奶粉。
无形之中,星月奶茶的员工持股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让“劳动者该不该分享资本收益”这个话题,第一次走进了普通人的讨论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从高中开始逆袭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