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王崇的声音压得极低,“汉军荀尚书已遣诸葛参军与我等联络。只要三日后子时,我等能打开东门,举火为号,助汉军入城,便是大功一件!”
瘦高的李家家主不安地捻着胡须道:“王兄,此事关系全族性命,那诸葛参军年纪轻轻,其言可信否?若汉军入城后反悔,我等岂不成了引狼入室?”
“李公过虑矣。”陈澜向前倾身,“唐王刘昆素以信义着天下,既承诺只诛司马氏,保全我等,必不食言。”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东门副尉张贲乃我生死之交,届时可由他负责开启城门。只是...”
他眉头紧锁,“司马懿多疑如狐,近日巡查极严,需万分小心。”
胖胖的赵家家主咬牙拍案:“富贵险中求!司马懿苛政重税,视我等如草芥。与其城破后被他拉着陪葬,不如搏个前程!我赵家愿出死士二十,助陈将军一臂之力!”
烛火摇曳,将几人紧张而又决绝的神色投射在墙壁上。
然而,他们绝不会想到。
这场密会虽极其隐秘,却仍未能逃过司马懿布下的天罗地网。
太守府内,烛火通明。
司马懿并未安寝,而是独自站在巨大的长沙郡地图前,指尖缓缓划过临湘周边的山川河流。
他年仅十七岁,面容俊雅。
但那双细长的眼睛深处,却藏着与年龄不符的深沉。
“主公。”亲卫统领司马影如鬼魅般现身,低声禀报了东门王宅的异动。
司马懿闻言,并未立即发作。
而是缓缓转过身,嘴角反而勾起一丝冰冷而扭曲的笑意。
那双细目眯成了一条缝,寒光闪烁,宛如窥见猎物的毒蛇。
“好,很好。”他声音平和,却带着刺骨的寒意。
“本想固守待变,耗损汉军锐气。谁知天赐良机,荀公达,诸葛小儿,你们想里应外合?吾便来个将计就计,让你等偷鸡不成蚀把米!”
他立刻唤来魏延与霍峻。
魏延龙行虎步,脸上是掩不住的嗜战兴奋。
霍峻则沉稳许多,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虑。
司马懿屏退左右,将计划低声告知。
魏延闻言,眼中顿时迸发出灼热的光芒,右手不自觉地按上了刀柄。
霍峻则微微蹙眉,拱手道:“主公,此计虽妙,但风险极大。万一汉军势大,东门有失...”
“仲邈过虑了。”司马懿打断他的话,“汉军劳师远征,锐气已挫。我军以逸待劳,据坚城而守,更兼知己知彼,岂有不胜之理?”
“文长率本部精锐,伏于东门内街巷,听鼓声为号,截杀入城汉军!仲邈坐镇北门,严防张合猛攻!不得有误!”
魏延亢声领命:“末将必斩白饶、徐晃之首,献于主公帐下!”
霍峻见司马懿心意已决,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只是默默拱手,眼中忧虑更深。
司马懿走到窗边,望着漆黑如墨的夜空。
喃喃自语道:“诸葛孔明,且看你这把火,最终会烧了谁的前程...”
汉军大营中军帐内。
荀攸端坐主位,面色沉静如水。
但指尖在案几上无意识敲击的细微动作,透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诸葛亮羽扇轻摇,侍立其侧。
目光扫过帐中济济一堂的赵云、徐晃、张合、高览、白饶等将。
荀攸将一封密信轻轻推至案几中央,缓缓说道:“诸位,临湘城内以王崇为首的几家士族,遣心腹冒死送出此信。约定三日后子时,于东门举火为号,开门献城。”
帐内顿时一片寂静。
“荀尚书,这是好事啊!”徐晃第一个打破沉默,霍然起身道,“司马仲达龟缩不出,如今内应自生,此天赐良机!末将愿为先锋,趁势夺城,斩司马贼子首级,祭奠雷公兄弟!”
“公明兄且慢!”赵云剑眉微蹙道,“此事来得突兀,须防有诈。司马懿多疑狡诈,御下极严,城内细作活动艰难,王崇等人如何能轻易串联成功,且能将消息送出?恐是司马懿诱敌之计,欲引我军入彀。”
张合沉吟片刻,接口道:“子龙将军所虑不无道理。然城内人心浮动,亦是事实。诸葛参军攻心之计卓有成效,有士族愿弃暗投明,也非不可能。若因疑虑而错失良机,岂不可惜?”
他转向荀攸,抱拳说道:“荀尚书,末将以为,宁可信其有,但需万分谨慎。”
高览也倾向于张合这种观点,出声道:“荀尚书,我军顿兵坚城之下已近月余。士卒疲敝,粮秣消耗甚巨。若此计为真,便可速克临湘,避免更大伤亡。即便有诈,我大军在外,只要调度得当,亦可不致大败。”
帐内争论顿起,徐晃、张合、高览主战,认为机会大于风险。
赵云则坚持谨慎,认为应继续围困,待敌自乱。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荀尚书!机不可失啊!”一个沙哑却激动的声音响起,正是白饶。
他因伤势刚愈,脸色略显苍白,但眼中燃烧着仇恨的火焰。
恨声道:“雷公兄弟惨死当阳,此仇日夜啃噬我心!无论真假,末将请命率部为先导!若真,便为大军打开通道;若假,末将愿以身为饵,诱司马懿伏兵出击,为主力创造战机!求荀尚书成全!”
白饶说罢,竟然单膝跪地,抱拳过头,姿态无比决绝。
荀攸目光扫过众将,最后落在一直沉默的诸葛亮身上
微笑道:“孔明,依你之见如何?”
诸葛亮从容站了出来,先对荀攸及众将微微一礼。
然后走到临湘城防图前,羽扇轻点东门位置。
“老师,诸位将军。亮以为,子龙将军之虑,深谙兵家谨慎之道。而公明、隽乂、伯文诸位将军之言,亦合乘势而进之理。”
他这番话不偏不倚,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此番内应之事,依亮看来,真亦假时假亦真。”
“哦?此言何解?”荀攸追问。
诸葛亮目光湛然,分析道:“城内士族确有可能因惧祸、求生而愿降,此为其‘真’。”
“然则,以司马懿之能,其对临湘的掌控,尤其是城门此等要害之地,岂会轻易失控?王崇等人密谋,成功瞒过司马懿耳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故亮断言,司马懿此刻,极大概率已知晓此事。甚至可能……是他有意纵容,乃至引导。”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