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周溯家客厅里暖意融融。
两家人围坐一桌,电视里正放着赵本山和小沈阳的《不差钱》。
“哎哟,这小伙子太逗了!”
董漩妈笑得前仰后合,周溯妈也连连点头:“是块好料,准火!”
周溯听着这话,嘴角微扬。
东北王的这个小品,确实是现象级的。那个叫小沈阳的小伙子,马上就要坐上火箭了。
他脑中闪过后世网友的戏言——什么“沈阳军阀”,连地名都成了他的梗。这爆红的势头,果然从一开始就挡不住。
一夜之间,小沈阳红遍大江南北。
各大卫视的春晚成了他的个人巡回舞台,身价如同坐了火箭,从五千一场飙升至十万,暴涨二十倍!
有人看热闹,有人看生意。
新画面公司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张卫平死死盯着电视里的小沈阳,眼里冒出的不是欣赏,而是看到廉价韭菜的绿光。
“不行!不用周润发和巩俐我都忍了,但你别欺人太甚!”张艺谋脸色铁青。
“一谋,咱们是兄弟,说什么两家话?”
张卫平皮笑肉不笑,“小品演员是次,但他便宜啊!太便宜了!你也体谅体谅我,公司什么情况你不清楚?”
张艺谋气得浑身发颤——他一千多万的导演费还拖欠着,如今竟要被逼到这份上。
他咬着后槽牙,恨声道:“好!好!既然这样,主演全用小品演员!行了吧?!”
这本是句气话,没想到张卫平眼睛一亮,当场拍板:
“就这么定了!”
“艺谋,公司能不能起死回生,咱们兄弟能不能翻身,可全靠你这部戏了!”
---
大年初二,周溯提着年货开始走动。
他虽瞧不上圈里某些人的做派,但该有的人情世故从不含糊。
第一站自然是谢骁晶院长家。对这位曾经的伯乐,周溯始终心怀感激。
“小溯啊,”谢骁晶呷着茶,看似随意地提点,“学校拍的《一起同过窗》年后要上,你这当老板的,得来站个台。”
周溯心领神会,立刻应下:“您放心,一定到。”
随后,他又去了李雪建老师、韩叁平等家中拜年。
最后来到张国立家。
两人虽明面合作不多,但私下实际上来往不少,甚至两家公司还有一定的合作。
张国立家里,气氛有些微妙。
张默抬眼瞥了下周溯,面无表情地点了个头,算是打过招呼。
他对周溯的感情很复杂——既佩服,又讨厌。
佩服的是,这同龄人居然能把他爹这帮老家伙压得没脾气,让他觉得莫名解气;
讨厌的是,张国立动不动就搬出“你看看人家周溯”来教育他,听得他耳朵快起茧。
“小默,去给小溯拿几听饮料,”张国立发了话,“等下一起吃火锅。”
张默对老张还是发怵,闷声应了,转身拿来饮料递给周溯。
“谢谢默哥。”
周溯接过,心里闪过关于这位“哥”的后世记忆——最出名的,莫过于和“龙太子”如同复制粘贴的长相,以及那段“看守所里成龙飞踹错人”的江湖笑谈。
当然,还有他和童瑶那桩轰动中戏、甚至让系主任下马的旧事,还因此诞生了个法律新词。
不过两人本就不是一路人,表面客气已是极限。
正当周溯与张国立闲聊时,邓婕领着一位客人走了进来。
郑晓龙。
周溯与郑晓龙俱是一怔,显然都没料到会在此处相遇。
眼前这位穿着黑夹克的中年男人,是京圈真正的奠基人之一,与海岩、王朔等人同属元老。
他执掌京城电视台电视艺术中心,是业内名副其实的大佬。
就连如今风光无限的“小钢炮”冯小钢,当年也不过是跟在郑晓龙身后、极力奉承的“卑微小冯”,靠着抱紧这条粗腿,又经他引荐结识王朔,才得以步步高升。
郑晓龙更是创作上的标杆——中国第一部长篇室内剧、第一部情景喜剧、第一部引进的境外剧,皆出自他手。
周溯与他自然见过,但早年周溯与京圈互相看不顺眼,并无深交。
郑晓龙也不客气,径直坐下,咧嘴一笑,目光却带着审视:
“周导,贵客啊。”
“郑老师,您好。”
周溯微微颔首,礼节周全,语气不卑不亢:
“新年快乐。”
“别叫老师!”
郑晓龙连连摆手,脸上是混不吝的笑,眼底却带着锐利:“你那部《潜伏》,连我家老领导都天天准点追着看,我哪敢当你老师?”
张国立在旁边呵呵一笑,自然地打着圆场:“小溯,叫郑叔就行。”
周溯心下明了,张国立这是在攒局。
不过他并不反感。烛龙如今虽家大业大,但做事的原则永远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桌上铜锅咕嘟冒着热气,羊肉的鲜香混着麻酱的醇厚弥漫开来。
邓婕早已体贴地将空间留给男人们,自己在厨房张罗配菜。
“小溯啊,这回是你郑叔真有事找你。”张国立夹起一片薄如纸的羊肉,在酱料里一滚。
“郑叔您有什么指点?”
周溯姿态放得端正,对这位有真本事的前辈,他向来尊重。
90年代一部《渴望》,创下90.78% 的收视神话,堪称万人空巷,甚至被官方认定有效降低了犯罪率。
后来的《京城人在纽约》给“外国的月亮圆”论调泼了冷水,《金婚》更是开创了现实婚姻题材的先河。
郑晓龙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
“指点不敢当。”
郑晓龙抿了口茅台,咂摸了下滋味,切入正题:“我听说,《甄嬛传》的小说版权在你手上?有没有兴趣把它做成电视剧?”
周溯瞬间了然。
他囤积这个版权已久,却迟迟未动,正是因其背景模糊,若按原着拍,缺乏文化认同感;若拍成清宫戏,他自己心里又膈应。
但不可否认,《甄嬛传》是个S级项目。
若由郑晓龙操刀,国内恐怕没人敢说能比他做得更好。
思忖片刻,周溯点头:“如果郑叔您想做,我肯定没意见……”
三人边吃边聊,话题渐深。
如今的京城电视艺术中心,虽余威尚存,却早已不复当年创造收视奇迹、引领风潮的鼎盛。
随着各类娱乐公司崛起,所谓的“京圈”名头虽响,影响力实则大不如前。
换作以前,不混圈子、不低头当狗,难有出头之日。
但现在,像宁皓这样,凭一部作品一夜成名,游离于各大圈子之外,照样能登顶。
周溯能听出郑晓龙话语间未凉的热血,那份带着艺术中心再度伟大的理想与抱负。
他安静地听着,心中却如同听童话故事一样。
现在,早已不是圈子的时代了。
这是资本的时代。
而恰巧,他周溯,正是这个新时代里,手握最多筹码的那位弄潮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华娱从夺取金狮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