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市中心会临时封路,连主干道都清得干干净净——原来竟是这样一位足以牵动整个城市脉搏的大人物出行。
但即便享受着如此特殊的待遇,西市的百姓却鲜少有人抱怨。
毕竟谁都知道,这位希黎集团的掌舵人,对公司收益向来看得极淡,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够用就好”。
集团每年的巨额利润,一大半都以各种形式投入了民生工程,老旧小区的改造资金里有他的影子,乡村学校的新教学楼刻着希黎的捐赠标识,甚至连街头的公益饮水站、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背后都有希黎集团的默默支持。
人们常说,黎阳不是在做生意,是在用科技和资本实实在在地“为人民服务”。
他从不出席那些花哨的商业峰会,却会悄悄出现在各种慈善捐助晚会上,他的名字很少登上娱乐版,却在每一份民生改善的报告里被反复提及。
这样的人物,别说是临时封一次路,就算再多几次,大家也心甘情愿地等着。
直到黎阳的车队彻底消失在通往郊外的公路尽头,路口的交警们才开始有序撤离。
警灯熄灭,隔离带被收起,先前停在停车线后的车流缓缓启动,像一条重新活过来的河流。
年轻人望着车队远去的方向,半天没回过神。
“难怪都说希黎集团在西市是‘土皇帝’级别的,这排面,真是开眼了……”
司机踩下油门,出租车汇入车流,他瞥了眼后视镜里仍在发愣的年轻人,笑着道。
“啥土皇帝?人家是真有本事,能带着我们西市往前跑,这样的大人物,多让几次路,我乐意!这就是我们西市的规矩——值得尊敬的人,就该有这样的体面。”
年轻人望着车窗外重新涌动的人潮,心里忽然明白了。
真正的影响力,从不是靠排场撑起来的,就像黎阳,他的车队再长,封路再久,人们记挂的,始终是那些实实在在落在身上的温暖与便利。
…………
车队驶出西市城区,钢筋水泥的丛林逐渐被连绵的荒草与低矮的丘陵取代。
又行驶了半个多小时,一座孤零零的白色建筑出现在视野里——红顶白墙,门口立着百叶箱和风向标,看起来与普通的气象观测站别无二致,只是周围拉起的隐形电网,在阳光下偶尔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蓝光。
黎阳推开车门,脚踩在覆着薄霜的土地上,清冷的空气带着草木的气息扑面而来。
他径直走向观测站的门,刚站定,门便自动向两侧滑开,露出里面简洁的控制室。
“身份验证中……虹膜匹配成功……黎阳先生,欢迎回到基地。”
冰冷的电子音落下,脚下的地面突然传来轻微的震动。
整间控制室如同电梯般缓缓下沉,窗外的光线逐渐被厚重的岩层取代,只剩下顶部的应急灯投下柔和的光晕。
下降持续了约三分钟,随着“咔嗒”一声轻响,控制室稳稳停在地下——眼前的景象瞬间颠覆了所有想象。
一条长达百米的金属甬道在前方展开,两侧的荧光灯带勾勒出基地的轮廓,远处传来机械运转的低鸣,空气里弥漫着金属与臭氧的混合气息。
“阳哥,你可算来了。”
祁方穿着一身深蓝色工装,脸上还沾着几点污渍,见到黎阳便迎了上来,眼里带着难掩的兴奋。
“星舰怎么样了?”
黎阳的目光越过他,望向甬道尽头那片被灯光照亮的巨大空间,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跟我来看看就知道了!”
祁方侧身引路,脚步轻快地穿过甬道。
“目前主体结构已经全部完工,能源核心的第三次压力测试刚结束,参数完美达标。剩下的就是生命维持系统的最终调试,还有外部装甲的镀膜工序,预计几天后就能全部收尾……”
他一边走一边汇报,语速飞快。
“导航系统接入了智脑,还同步了智脑提供的星际坐标,武器系统因为材料和能源的关系,只有基础的防御激光,和一些小型舰炮,不过威力足够对抗一些突发事件……”
说话间,两人已站在建造间的入口。
当黎阳踏入这片空间——这座地下基地竟大得如同一个超大型体育场,而正中央,一艘银白色的星舰静静悬浮在半空,反重力装置让它与地面保持着半米的距离。
舰体长达上千米,流线型的轮廓如同被打磨过的陨石,表面覆盖着细密的能量纹路,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舰首位置,“归航号”三个字被激光蚀刻其上,笔锋凌厉。
祁方望着星舰,声音里带着与有荣焉的骄傲。
“阳哥,你看,完成的还不错吧?”
黎阳走上前,指尖轻轻触碰舰身的装甲,冰凉的触感传来,仿佛能感受到内部能源核心的脉动。
一年的等待与筹备,无数个日夜的设计与调试,终于在这一刻有了具象的形态。
“很好。”
他低声道,目光沿着舰体延伸至尾部仔细看了一圈。
“智脑,这艘星舰的综合强度评估如何?”
黎阳的指尖划过星舰冰冷的装甲,不禁问道。
智脑的电子音平稳响起,带着数据特有的精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开局成为星际舰队最高指挥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