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这天,阳光明媚,我早早地起床,心情有些忐忑。因为今天我要和小姑、姑父以及妹妹一起去向上家,而我则充当着媒人的角色。
做媒人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细节。我不禁感叹,这其中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一大清早,我们便从镇上出发了。姑父开着车,带着我们一路驶向向上家。这一路上,风景如画,但路途遥远,需要花费五个小时的时间。
姑父一边开车,一边抱怨道:“说是找的重庆的,哪晓得这么远啊!”
我连忙笑着打圆场:“哎呀,姑父,别担心!反正以后妹妹也不会在向上老家县城生活,所以也不得经常过来啦!”
就这样,我们一路有说有笑,时间也过得飞快。从早上八点多出发,一路上妹妹和我都没有闲着,一直在和向上、周乐在我们的四人群里聊天,实时向他们通报我们的行程情况。
终于,在下午两点多的时候,我们抵达了桃花源县城。远远地,就看到向上一家在高速路口等待着我们。他们热情地迎接我们,然后直接带着我们去吃饭。
这是我和妹妹第一次来到这么远的重庆县城,这里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与我们津城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好奇地四处张望,眼中充满了新奇。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街道上弥漫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向上的爸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朴实,他们的身材都比较瘦小,与周围那些体型稍胖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当我看到向上的哥哥时,不禁眼前一亮。他身材高大威猛,体格健壮,与他的父母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我心里暗自感叹,果然不愧是体育老师啊!
不仅如此,向上的父母和哥哥嫂子都是老师,而且他们家族庞大,好多亲戚都在县教育系统,因此他们家在当地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哥哥嫂子在县城的中学任教,而他的父母则是镇上的小学老师,当然也即将退休。
这样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然有着更多的讲究和规矩。他们对待客人也格外热情和礼貌,也有很多规矩,尊老。
小姑和姑父一直在苏州做生意,见世面见的多,他们其实对向上的家庭的都挺满意,但是担心的是书香门第的向上父母看不上我们这边没有文化。
事实是,他们确实想的也没错,特别是向上爸妈这种老师,虽然就是镇上小学老师,但是因为他们一辈子在镇上,见的世面也不多,一直在当地确实受人尊重,是觉得自己有那么一些优越感。
从他们讲话中,我就能听出来。
当然,向上爸妈对妹妹也很满意,大学毕业,家庭条件也好,知书达理。因此双方父母其实谈的很愉快。
吃完午饭,向上带着我们去逛了桃花源,就是陶渊明写的那个《桃花源记》。
进入景区,就是一块很大石碑刻着桃花源记全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得不说,这景区,真的让人觉得,进入的每一步都是和陶渊明写的景色一模一样。
逛完五点多,开车回向上老家镇上。
不得不说,这里确实是一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镇。从县城开车返回,竟然花费了整整半个小时,而且这一路上几乎都是在爬山。如果换作是以前的人想要走出大山来到县城,那恐怕得走上好长一段时间啊!
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缓慢行驶,终于抵达了向上家所在的小镇。向上一路上都在跟我们说,他们这里可是离传说中的桃花源县最近的地方了。
到了向上家,映入眼帘的是一栋两层小楼,矗立在小镇的一角。小楼的背后还有一大块宽阔的晒坝,旁边就是正街。向上家有两个门面房,他妈妈还在这里开了一个小小的小卖部。
一进门,我们便被热情地邀请坐下,向上则赶忙为我们倒上茶水,让我们稍作歇息。
小姑似乎对这个小镇充满了好奇,她提议说想要出去转一转,看看周围的环境。于是,我便跟着妹妹还有小姑一同走出家门,漫步在小镇的街道上。
这个小镇真的很小,一条街从头走到尾,几乎一眼就能望到头。街道两旁的房屋错落有致,虽然有些陈旧,但却透露出一种古朴的气息。
逛了一会儿,小姑突然对我说:“莎莎,你去问问向上,都已经六点多了,我刚才看了一下,他们好像都没有煮晚饭的打算呢。”
“好,我去问哈他。”我赶紧答应,立马回去问向上。
见到向上,我立马问了他。
“我们快三点才吃了午饭,我爸妈他们都习惯了,一天只吃两顿正餐。再晚点会煮宵夜,就是简单的宵夜,我正准备问你们宵夜是吃面条还是吃汤圆。”向上说道。
“啊,这生活习惯!”我感叹了一下:“再说吧,估计也没饿。”我说道:“不过饿了,可能是吃面吧!你先去忙!”
跟向上说完,我又去坝子里找小姑和妹妹,然后跟她们说了情况。
小姑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们那边可不是这样,然后感叹:“那我们还是只有入乡随俗,他们土家族跟我们不一样。”
“妈妈,反正我们也没饿呀!”妹妹在旁边打圆场。
“对头,三点钟吃了午饭,我确实也没饿,吃不下。”我也跟着妹妹附和道。
我看着姑父融入挺快,一直就跟向上爸爸聊的很投机。好奇的研究着向上家的火炕,还有阁楼上密密麻麻挂着的腊肉。
然后坐在火堆旁一边烤火,一边烤着红薯,还和向爸和向哥一起喝着茶。
乡村的夜晚确实也安静且无聊。八点多的时间已经是夜晚的黄金时段。而就在这个时候,向爸向妈真的煮出了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让我们宵夜!
我们围坐在餐桌旁,每人都端起一碗香气四溢的臊子面,大快朵颐起来。这面的味道真是让人回味无穷,一碗下肚,饱腹感和满足感瞬间涌上心头。
饭后,我们稍作休息便开始洗漱,准备进入梦乡。我、小姑还有妹妹三个人睡在一张大床上,虽然有些拥挤,但也增添了几分温馨。
然而,小姑似乎对这样的安排有些不习惯,她觉得向上家的待客之道有些怠慢。我和妹妹察觉到了小姑的情绪,连忙安慰她,说这只是习惯不同而已,而且以后我们也不会住在一起,所以不必太在意这些细节。
我们还告诉小姑,向上其实是个非常好的人,他得到了妹妹爷爷奶奶的喜爱,小姑和姑父也是听了爷爷奶奶对他的夸奖后,才觉得这孩子很不错的。经过我们的一番劝解,小姑心中的不愉快渐渐消散,她也开始理解并接受了这种情况。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有半毛钱关系吗?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