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一晤,故人真灵初醒,虽未点破,却已在悟空(青莲)心中投下了一圈温暖的涟漪。
他“看”着那小猴(唐僧转世)自此修行愈发刻苦,心性也愈发沉静通透,隐隐成了花果山年轻一辈的核心,心中慰藉,却也引动了他更深层次的思考。
作为此界创世之神,他与此方天地同呼吸,共命运。
他的意志,便是最高规则。
起初,他需频繁显圣,点化生灵,订立法则,如同呵护幼苗的园丁,事必躬亲。
那时,世界初生,脆弱不堪,需要他这双无形的手来扶正、来引导。
但如今,新世界已历风雨,根基渐固。
炼化天劫带来的磅礴底蕴已彻底消化,阴阳轮回有序运转,万法自成体系。
天地间充盈的先天灵气与青莲道韵,滋养出越来越多的原生生命,那些被接引的真灵也大多适应了新生,开始建立起简单的聚落,甚至萌发了最初的文化与信仰雏形。
世界,正在活出自己的模样。
悟空能清晰地感觉到,当他不再刻意引导,只是静静观察时,这方天地所迸发出的那种源自生命本能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活力。
他看到,一群并非被他点化的飞鸟,为了躲避天敌,竟自发地学会了利用山谷的气流,飞行姿态越发优美迅捷,甚至开始懂得协作。
他看到,一处人族真灵形成的部落,为了分配有限的猎物,竟自行推举出了首领,并约定了一些简单的规矩,虽然粗糙,却是秩序的开始。
他看到,那株最早诞生灵智的青草,如今已蔓延成一片草原,其散发出的微弱生机竟能影响局部气候,吸引了许多小兽栖息,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生态。
这些变化,并非源于他的直接指令,而是世界自身法则运转与生灵本能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甚至不乏冲突、竞争、乃至局部的“不公”与“残酷”。
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真实而蓬勃的演进图景。
若他依旧事事干预,凭借他“我意即天”的权柄,自然可以轻易抹平一切纷争,设定最“完美”的轨迹。
但那样的世界,与一座精致却死气沉沉的盆景何异?
生灵将失去自我抉择的权力,失去在挫折中成长的磨砺,文明的火花也将被无形的框架扼杀。
他想起了旧洪荒。鸿钧执掌天道,视万物为刍狗,一切皆有定数。
结果如何?看似秩序井然,实则死水一潭,最终积重难返,酿成崩解大劫。
他的道,是超脱,是自在,是给众生以希望与可能,而非再造一个冰冷的天道牢笼。
明悟于此,悟空心中豁然开朗。
他缓缓收敛了那无时无刻不笼罩天地的、属于创世神的宏大意志。
不再是掌控,而是如同母亲收回一直搀扶孩子的手,转为默默注视与守护。
他将自身的存在感,逐渐淡化,融入世界的背景之中。
如同天空之于飞鸟,大海之于游鱼,存在,却不再轻易干涉。
他依旧能感知一切,山川的脉搏,河流的欢歌,生灵的悲喜,乃至那微妙的因果丝线。但他选择了“看”,而非“做”。
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当某种变化可能危及世界根本稳定,或是有违他立下的最核心的“善”、“勇”、“守护”等根本法则时,他才会以更隐晦、更符合“缘法”的方式,进行最细微的拨动。
比如,让一场恰到好处的雨熄灭可能引发燎原的山火;让一个心存善念的生灵在绝境中发现一线生机;或者,如同之前点化那小猴般,给予一句不着痕迹的提点。
更多的时候,他退居幕后,成为了一个纯粹的观察者与守护者。
他“看”着花果山在那只沉静小猴的影响下,猴群愈发团结,开始尝试更复杂的工具,甚至有了祭祀“齐天大圣”的简单仪式。
他“看”着远方的人族部落,因为一次水源争端而爆发冲突,又在付出代价后学会了谈判与契约。
他“看”着各种奇异的植物、动物在广袤天地间诞生、竞争、演化,展现出远超他最初设想的多样性。
世界,因他的“放手”,而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真实,也更加……独立。
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与感悟,涌上悟空心头。
这与他当年大闹天宫的恣意妄为不同,与西行取经的肩负责任不同,与逆天伐道的决绝惨烈更是不同。
这是一种居于至高之处,却心怀敬畏,欣赏着自身所创之物自行演化的超然与宁静。
他是此界之基,是最后的壁垒,是温暖的背景光。
而舞台,交给了这方天地间,每一个努力生存、追寻梦想的生灵。
创世之后,隐于幕后。
观察与守护,成为了他新的修行。
而这方生机勃勃、自行演化的新世界,本身就是他最伟大的道果,最动人的篇章。
他感受到,世界发展的下一个关键节点,那由无数生灵意志与因果交织而成的、推动文明质变的契机,正在这看似平凡的岁月静好中,悄然酝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踏碎凌霄日,棒染诸佛血!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