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城沉浸在短暂的胜利喜悦中,但张浩却敏锐地察觉到了日军新阴谋带来的危机。
日军与伪军联合实施的经济封锁开始初见成效,沧州周边的道路被严密把控,物资运输队屡遭拦截。
“司令,咱们的粮食储备只够维持半个月了,弹药补给也消费太快了。”后勤部长一脸愁容地向张浩汇报。
张浩紧锁眉头,在指挥部里来回踱步。经济封锁如同一条无形的绞索,正慢慢勒紧沧州的咽喉。
城外的农田里,虽然庄稼已经种下,但由于缺乏肥料和农具,收成堪忧。
城内的商铺,货架上的货物越来越少,百姓们开始为生活物资的短缺而担忧。
“必须想办法打破封锁。”张浩停下脚步,目光坚定,“通知各部队,加强侦察,摸清日军和伪军的封锁部署,同时发动百姓,寻找隐蔽的运输路线。”
侦察兵们如鬼魅般穿梭在沧州周边的山林与小道间,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日军的巡逻队,绘制着详细的封锁地图。
百姓们也积极响应,一些熟悉地形的老猎户和采药人纷纷提供线索,他们带着战士们寻找那些隐藏在深山里的小路和废弃的古道。
然而,日军似乎也察觉到了张浩部队的动作,封锁愈发严密巡逻队增加了巡逻频次,在各个交通要道设置了重重关卡,对过往行人与车辆进行严格盘查。
“站住!干什么的?”一名日军士兵拦住了一辆运送柴草的马车,刺刀抵在车夫的胸口。
“太君,我是给城里张大户送柴的,家里等着做饭呢。”车夫战战兢兢地回答。
日军士兵狐疑地看了看车夫,又翻找了一下马车,没有发现可疑物品,才挥手放行。
但这样的盘查让物资运输变得愈发艰难,即使找到了隐蔽路线,也很难保证物资能够顺利送达。
在经济封锁的同时,日军派遣的特务在沧州城内四处活动,试图搜集情报,为下一步的进攻做准备。
这些特务隐藏在人群之中,有的扮成小商贩,有的伪装成乞丐,他们暗中观察着部队的动向,打听着各种消息。
一天,一名形迹可疑的“乞丐”在部队营地附近徘徊,引起了哨兵的注意。“你在这儿干什么?快走!”哨兵呵斥道。
“老总,行行好,给点吃的吧。”“乞丐”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慌乱。
哨兵觉得不对劲,上前一把抓住他:“跟我走一趟!”经过审讯,这个“乞丐”果然是日军特务,他交代了自己的任务以及一些潜伏在城内的同伙信息。
张浩意识到,必须展开一场情报反击战。他命令李强加强情报网络的建设,加大对特务的排查力度。情
报人员们开始在城内进行地毯式搜索,通过线人举报、暗中跟踪等方式,揪出了一个又一个日军特务。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李强狠下心来,对一些有嫌疑的人员进行严格审查。
在这场生死博弈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重要情报泄露,给沧州带来灭顶之灾。
与此同时,张浩的情报人员也在城外积极活动,试图渗透进日军和伪军的内部,获取他们的作战计划和封锁部署详情。
一名年轻的情报员,凭借着出色的伪装和过人的胆识,成功混入了伪军的一个据点。
“兄弟们,听说最近要对沧州发动大行动?”情报员趁着和伪军士兵喝酒的机会,装作不经意地问道。
“哼,你小子少打听。不过听说上面要加大封锁力度,还要配合皇军搞一次大规模进攻。”一名伪军士兵喝得醉醺醺的,无意间透露出一些重要信息。
情报员心中一紧,表面上却若无其事地继续和他们喝酒聊天。等摸清更多细节后,他找了个机会,迅速将情报送回了沧州。
国民党派来的联络官在沧州城进进出出,看似在积极推动双方合作,实则暗藏玄机。
送来的物资中,除了部分劣质武器和过期药品,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员。
“张司令,这批物资可是我们委员长特意交代送来的,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联络官满脸堆笑地对张浩说道。
张浩看着那些破旧的武器和过期的药品,心中冷笑,但还是客气地回应:“多谢贵党关心,只是这些物资……”
联络官尴尬地笑了笑:“战事紧张,物资调配难免有些失误,张司令多多包涵。”
这些所谓的“援助”背后,是国民党对张浩部队的试探与打压。
他们担心张浩势力壮大,又不想失去沧州这个抗击日军的前沿阵地,所以想用这种方式削弱张浩部队的实力,同时观察其反应。
然而,张浩并没有被国民党的小伎俩所迷惑。
他一方面将计就计,收下这些物资,对外依旧保持与国民党的合作姿态;另一方面,暗中加强自身的生产能力,努力摆脱对国民党援助的依赖。
“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要自己想办法解决物资问题。”
张浩召集干部们开会,“军工厂加大武器弹药的生产,发动百姓自制一些简易武器。同时,组织人员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部队和百姓们在张浩的带领下,开始了一场自力更生的行动。
军工厂里,工人们日夜加班,改造生产设备,提高武器产量和质量。百姓们则在城外的荒地上挥汗如雨,种植各种农作物。
面对日军的封锁和国民党的算计,张浩决定主动出击,打破当前的困局。
他与将领们反复商讨,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我们要集中优势兵力,突袭日军和伪军的几个关键封锁据点,打乱他们的部署,同时开辟一条安全的物资运输通道。”
张浩在作战会议上详细阐述着计划,“空军要提供空中掩护,装甲师负责突破防线,步兵则负责清理据点内的敌人。”
然而,计划的实施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部队的弹药消费太快了目前受限,必须精准使用;
其次,日军和伪军的据点防守严密,强攻必然会造成巨大伤亡。
“我们可以先派侦察兵摸清据点的防御弱点,然后发动夜袭。”赵刚提出建议。
“好,就这么办。同时,我们要制造一些假象,迷惑敌人,让他们摸不清我们的真实意图。”张浩点头赞同。
侦察兵们再次深入敌后,对日军和伪军的封锁据点进行详细侦察。
他们趁着夜色,悄悄靠近据点,观察着敌人的巡逻规律、火力布置和防御工事。
“据点西南角的防御相对薄弱,只有一个岗哨,而且周围的铁丝网有破损。”一名侦察兵回来报告。
根据侦察结果,部队开始进行紧张的战前准备。
战士们反复演练夜袭战术,熟悉作战流程。
空军部队对飞机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在战斗中能够顺利执行任务。
装甲师则对坦克进行隐蔽伪装,准备在关键时刻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在沧州城内,百姓们也积极参与到破局行动中来。
他们制作了大量的假目标,如假坦克、假炮等,分散布置在沧州周边,让日军误以为张浩部队要在多个方向发动进攻。
同时,百姓们还组织起来,准备在战斗打响后,协助部队运送物资和伤员。
一场决定沧州命运的破局之战,在紧张而艰难的筹备中,渐渐拉开帷幕。
张浩深知,这场战斗将无比艰难,但他和他的部队、沧州的百姓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为了打破封锁,为了沧州的未来,他们将勇往直前,迎接挑战。
随着破局计划的筹备进入尾声,沧州城内外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氛围。
夜幕降临,城内灯火稀疏,战士们在营房里擦拭着武器,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期待。
“明天就要打仗了,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一名年轻的战士小声说道。
“别瞎说,咱们跟着司令,一定能打赢。”他的战友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
城外,侦察兵们还在不断监视着日军和伪军的动向,确保敌人没有察觉到即将到来的攻击。
月光洒在大地上,给山川河流披上了一层银纱,然而这宁静的背后,却隐藏着即将爆发的战火。
指挥部里,张浩站在地图前,再次审视着作战计划。
每一个细节,每一条路线,都在他的脑海中反复推演。“一定要成功。”他低声自语,仿佛在给自己打气。
李强走进指挥部,汇报着最新的情报:“司令,一切准备就绪,敌人还没有发现我们的动静。”
张浩点了点头:“通知各部队,按照计划行动,务必做到一击必杀。”
随着命令的下达,各部队悄悄向预定地点集结。
装甲师的坦克在夜色中缓缓前行,履带滚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沉闷。步兵们猫着腰,快速穿梭在山林间,向着目标据点靠近。
空军部队的战机在跑道上待命,飞行员们坐在座舱里,紧盯着仪表盘,等待着起飞的命令。
整个沧州地区,仿佛一个即将爆发的火药桶,只等那一声令下,便会燃起熊熊战火。
在这个决战前夕,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到来,也等待着那划破黑暗的胜利曙光。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抗日之大军阀张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