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我这记性,差点把正事忘了。”苏浩泽笑着拍了拍自己的额头,语气里带着长辈般的关怀,“时间过得真快。怎么样,这一个月,感受如何?”
“收获太大了,比我想象的还要丰富。”艾米的语气真挚而热烈,“以前在书本上、纪录片里看到的中餐文化,总觉得隔了一层。但这一个月,我是真真切切地摸到了食材,闻到了灶火气,看到了大家为了一道菜倾注的心血。我对华国的感情,尤其是对中餐的理解,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深刻和具体。”
她顿了顿,认真地承诺:“苏总您放心,回去以后,我一定会把我在这里的所见所闻,以及我尝到的那些有温度的味道,都分享给我的朋友们。我要好好给他们‘安利’咱们的中餐!以后谁要是来天海市,我第一个就推荐他来咱们膳时记!”
“好,那你可是我们免费的海外推广大使了!”苏浩泽幽默地回应,随即又像一位叮嘱远行徒弟的师父,拍了拍她的肩膀,“不过,回去了也别把在这儿学的基本功丢下。颠勺、刀工,得空还得练练,好歹是正经学了一场,别生疏了。”
艾米用力点头:“我一定会继续练习的!我已经买好了一套趁手的厨具,准备在家‘深造’了。”
这时,她从随身的笔记本里取出一个素雅的信封,郑重地递给苏浩泽:“苏总,这是我为您,也为膳时记准备的一份小礼物。”
苏浩泽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套精心设计的书签,正是艾米在会上提议的。
这套书签融合了四季节气美学的样式,线条流畅,意境优美,每一枚都透着独特的心思。
“这是我根据会议灵感完善的设计图样,已经联系好厂家了,可以直接打样生产。”艾米解释道,然后语气变得轻快而坚定,“设计费您可千万别提,这绝对不行。这就当我交的学费,谢谢您这段时间的倾囊相授。”
苏浩泽是知道艾米在行业内的设计报价的,这份“学费”着实不菲。他捏着那份沉甸甸的心意,看着艾米诚恳的笑容,终是没有再推辞。他眼底泛起温暖的笑意,将书签小心收好,点了点头:“好,那这份情谊,我就收下了。谢谢你,艾米。”
艾米也笑着,最后道了一声“保重”,便转身离开了茶室。
苏浩泽站在原地,目送那个充满活力又心思细腻的背影消失在楼梯口,直到脚步声远去,他才低头又看了看手中的书签,脸上露出了一个混合着欣慰与祝福的复杂笑容。
艾米首先来到了后厨。
晚间的深度清洁工作已经完成,不锈钢灶台光洁如镜,各种厨具井然有序地归位。
空气中弥漫着洗洁精的清新气息,这是属于夜晚厨房特有的气息。
陈厨正坐在角落的小凳上,就着一盏昏黄的防潮灯,用软布一丝不苟地擦拭着最后一把切片刀,刀刃在灯光下反射出寒光。
几位帮厨也在做最后的收尾,水槽里传来细微的水声。
看到艾米红着眼眶走进来,大家都停了下来,厨房里顿时安静得只剩下冰箱低沉的运行声。
艾米走到陈厨面前,像一个月来无数次请教那样,恭敬地站定,然后深深地地鞠了一躬,声音有些哽咽道:“陈师傅,谢谢您!这一个月,给您添了好多麻烦,也跟您学到了太多……太多受用一生的东西。真的非常感谢您!”
灯光下,陈厨抬起头,昏黄的灯光柔和了他平日严肃甚至有些古板的面部线条。
他看着这个外国姑娘,从最初连菜刀都握不稳,切土豆丝像切薯条,到现在眼神里有了对火候食材的几分理解,甚至能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脸上露出了一丝罕见的温柔。
他放下刀,没多说什么,只是默默站起身,走到墙边那个带锁,存放他个人工具和珍贵配料的小柜子前。
陈厨打开锁,从里面取出一个用淡黄色油纸仔细包好,四四方方的小包裹,转身递到艾米手里。
油纸包入手微沉,散发着混合的香料气味。
“丫头,拿着。”他的声音在安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这是我自己配的几味家常卤料香料,做些红烧、卤味的方子,用量、火候,都写在里面了。回去自己捣鼓吃的,能用上。”
这份礼物是艾米来学厨第一天,他就准备好了的。
难得有小姑娘对厨房感兴趣,还是个外国来的孩子,其实陈厨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只是没想到告别的时候来的这么快。
仿佛就是一眨眼的功夫。
陈厨顿了顿,看着艾米瞬间蓄满泪水的蓝眼睛,重复了那句他教导过无数遍:“记住,做菜如做人,心要静,手要稳。 走到哪儿,都别忘。”
这份来自“严师”饱含着实践智慧与殷切期望的临别赠礼,让艾米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滚落下来。
她紧紧攥着那个还带着橱柜里淡淡药材和岁月气息的小包裹,用力地点头,哽咽得说不出完整的话。
这时,平时负责切配,性格活泼的小张师傅挠着头走过来,递过一把小巧锋利的刻刀,上面的枣木刀柄上还刻着简易的云纹:“艾米姐,这个送你!是我叔亲手打的,别看小,钢口好着呢!以后在家雕个萝卜花、黄瓜片什么的,好用!留个念想!”
面点的刘姐也拿来一本页面泛黄卷边但字迹工整的手写笔记本,封面还沾着些许面粉:“艾米,这是我自个儿记的一些家常点心、面食的方子,步骤详细,材料好找。你回去想家了,馋这口了,就照着做,尝尝咱们这儿的‘家味儿’。”
就连平时话最少,主要负责洗摘的王阿姨,也默默塞给艾米一小包用红绳仔细扎好晒干的桂花,小声说:“泡水喝,香,安神。”
这些凝聚着每个人心意的小礼物,在夜晚宁静的厨房里,显得格外温暖。
艾米抱着满怀沉甸甸的“心意”,眼泪掉得更凶,却笑得无比灿烂,用带着浓重鼻音的中文连连道谢:“谢谢!谢谢大家!我……我一定会好好用!好好学!不会忘记大家的!”
带着后厨的温暖和满身淡淡的香料气息,艾米来到前厅。
林紫川和金子明正在吧台核对最后的营业数据,计算机关机的声音清脆地响起。
旁边的周晓倩正在核对手里的文件,时不时跟金子明问上两句相关的数据。
柔和的射灯下,桌椅摆放整齐,店面恢复了宁静。
林紫川一抬头看到她红着眼眶,抱着满怀“宝贝”的模样,立刻像是明白了什么。
她绕过吧台,张开手臂给了艾米一个结实的拥抱,爽朗地笑道,试图冲淡离愁:“哎呀,真要走了?好事儿!学成归国!以后你就是咱们‘膳时记’驻海外的全权代表跟形象大使了!得常发消息‘汇报工作’,监督咱们有没有偷懒!”
艾米破涕为笑,用力回抱她:“一定!林店长,谢谢你一直这么照顾我,就像大姐姐一样!”
金子明推了推眼镜,递过一个银色U盘,语气一如既往的冷静专业,但眼神温和:“艾米女士,这是你参与‘苦尽甘来’和‘荷香清夏’项目期间,所有相关的照片和视频素材,以及部分会议纪要的电子备份。做个纪念,或许你回国后整理见闻时用得上。”
“太珍贵了!金助理,谢谢你想得这么周到!”艾米如获至宝地接过U盘,小心地放进包里。
周晓倩则拿出一个精美的刺绣小锦囊,宝蓝色缎面,上面用银线绣着简单的兰草图案,散发着淡淡的艾草香。
“艾米,这是我妈自己做的驱蚊香囊,夏天带着。别忘了天海市,别忘了我们这群‘饭搭子’,常联系!等着看你分享世界各地的美食奇遇哦!”她的语气轻快又带着不舍,轻轻拥抱了艾米一下。
“怎么会忘!我一定会天天发动态‘骚扰’你们!让你们看遍世界美食!”艾米接过香囊,紧紧握在手心,仿佛握住了这一段鲜活又温暖的人生记忆。
艾米离开了“膳时记”,抱着满怀沉甸甸的礼物,还有更加沉甸甸又珍贵无比的情谊。
三天后。
艾米回到自己的家,但她并没有立即投入到最新季度设计的工作中去。
而是给自己放了一个短暂的小假。
窗外是熟悉的冷色调建筑与宁静街道,而她待在屋子里整理着有关“膳时记”的点点滴滴。
她的苹果电脑屏幕上,不再是服装设计图,而是成千上万张照片和视频片段。
她没有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以设计师特有的审美和叙事能力,精心策划了一个名为 “膳时记的三十个日夜:一位设计师的味觉修行” 的系列专题分享,决定在她人气颇高的Instagram和个人设计博客上同步更新。
“嘿,朋友们!我知道你们在等新一季的设计灵感,但这次,请允许我分享一段彻底改变我味蕾和心灵的旅程……”
开篇语她就吊足了粉丝们的胃口。
视觉上,艾米极富巧思。
她避开了克尔·陈团队提供的那些堪比美食大片的精修图,反而大量选用自己用手机捕捉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瞬间。
晨光中带着露珠的南山山药特写,陈厨那双布满老茧却稳如磐石的手处理食材的特写,苏浩泽在忙碌间隙于厨房角落安静沉思的侧影,团队为了一道菜的火候争得面红耳赤又最终达成共识的抓拍。
甚至还有她自己切得厚薄不均像“小狗啃过”的土豆丝与后来勉强合格的“作品”对比图。
这些图片或许不够“完美”,却充满了真实的烟火气与成长轨迹,力量感十足。
文字更是她的强项。
她用流畅优美的英文尽情的分享。
不是那种干巴巴的介绍,而是充满个人感受的散文式叙述,像个发现新大陆的孩子,兴奋地向朋友们安利。
“关于‘风物共生’这个理念,真的让我感触很深。以前我觉得食物就是从超市货架上来的,但在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一盘菜的生命旅程是从土地开始的。
你能想象吗?当你喝到那碗温润的山药鸡汤,里面的山药可能就来自南山那片晨雾缭绕的坡地,由像土地一样质朴的赵老伯亲手挖出来。食物不再是冰冷的商品,而是带着泥土气息、阳光温度和劳动者掌心温暖的生命故事。这种感觉,真的完全颠覆了我对‘吃饭’的认知。”
“再说说苏先生和陈师傅吧。苏先生就像一位沉稳的船长,总能在我们天马行空的创意讨论中把握方向,既尊重传统智慧,又包容新鲜想法。而陈师傅怎么说呢,他简直就是厨房的‘守护神’!刚开始觉得他严肃得像教导主任。
但后来发现只要你真心想学,他就会毫无保留地传授毕生经验,默默守护着每一道菜的品质底线。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专注与尊重,这才是卓越的根源。”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里的团队氛围。从来没有‘我是大厨我最牛’的傲慢,每个人就像精密生态系统里的齿轮,切配、炉头、摆盘……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只为同一个目标——做出能温暖人心的美味。这种纯粹的凝聚力,真的特别打动人。”
“最后一定要说说让我惊艳的‘荷叶苦瓜蒸鸡片’!朋友们,听我一句劝,苦瓜真的不可怕!陈师傅就像有魔法,能让它在保留一丝清苦(之后,带来意想不到的回甘。
这已经不只是一道菜了,更像是一种哲学级的味觉体验,告诉你:美好的东西都需要耐心等待,甚至经历些许磨砺。相信我,试过之后你一定会来感谢我的推荐!”
她还精心挑选了几段短视频。
水流冲洗蔬菜的清脆声、菜刀与砧板接触有节奏的“哒哒”声、蒸笼揭开时热气奔腾而出的画面、以及她第一次成功做出像样葱油面时,陈厨那个几乎看不见但被她镜头捕捉到的微微点头。
没有刻意摆拍,只有真实瞬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这些分享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的圈子内激起了“地震”般的涟漪。
她的粉丝和设计师朋友们,原本期待看到的是新一季的服装设计,却被这趟充满异域文化深度和人性温暖的“味觉修行”深深吸引和震撼。
评论区瞬间爆炸。
“omG!艾米,你跑去当厨子了?但这看起来酷毙了!”
“这完全颠覆了我对中餐=左宗棠鸡的刻板印象!它简直是可食用的艺术品和文化遗产!”
“宝贝,你看起来不一样了!眼神里多了种沉静又坚定的力量,这比任何新设计都迷人!”
“这个‘膳时记’在天海市?立刻马上加入我的此生必去清单!为了这口有哲学味道的苦瓜我也得去!”
“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除了功夫和熊猫之外,还充满深度与温情的华国!”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美食:幼儿园卖盒饭,全都馋哭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