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鞅当初迟迟不肯迎战就是担心会有这一天,但是这一天还是来临了。
赵鞅六神无主,深恐赵氏也成为众矢之的,又自觉愧对于董安于一片赤诚。
事情依然僵持,董安于再次成为赵氏家族的中流砥柱,他慷慨为赵鞅开导:“如果我死,晋国便会安宁,赵氏得到安宁,那我哪里还用得着继续活下去呢?
人生谁无死,我董安于之死已经来的很晚了!”
转身便上吊自尽。
董安于,成也赵鞅;败也赵鞅。
因为赵鞅能够知其才、用其才、尽其才,他早已将自己的生命交予赵氏,诠释着“士为知己者死”!
南征北战
由于士鞅曾经的欺辱,赵鞅对范氏连同中行氏痛恨已极,而逃亡朝歌的二卿势力依旧强大,且在国内盘根错节,牵连甚广。
赵鞅请命于晋定公,全权负责剿灭中行氏、范氏叛军,而朝中则完全交予荀跞,即“智氏主内,赵氏主外”。
赵鞅自此改名志父,以示改过自新,一切从头开始。
前496年夏秋之际,赵鞅率领晋军向二卿盘踞之朝歌进军,听闻赵鞅率领大军前来,中行寅、士吉射派遣使臣向齐景公求援。
不久,晋军在赵鞅的领导下将范氏、中行氏团团围困于朝歌。
士吉射、中行寅在城中被围,野心勃勃的齐景公等待晋国内乱这一天已经等了足足半个世纪,为能够插手晋国内政,约定鲁定公、卫灵公于脾地与上梁之间会见,商讨救援范氏、中行氏,同时邀请宋景公也加入反晋阵营。
士吉射、中行寅为能够打击晋国后方以减轻朝歌城的正面压力,派遣亲信大夫析成鲋前往戎狄,挑拨戎狄与晋国的矛盾,联合狄军袭击晋国绛都。
夏末,二卿乱军与戎狄联军趁着晋国大军主力皆被赵鞅带往前线,而绛都似乎只有智氏一族的军队驻守,向绛都发起突袭。
老谋深算的荀跞不会不知道“擒贼擒王”这一要理,派军队稳守绛都,最终使绛都稳如泰山,乱军力竭而败。
戎狄之军战败而逃,析成鲋逃亡成周、小王桃甲进入朝歌城,与士吉射、荀寅会和。
二卿的第一轮攻势被瓦解。
沉稳的荀跞坐镇绛都,是赵鞅实行军事的较为牢固的后方基地。
敌军退后,赵鞅进一步加大攻打朝歌的力度。
入秋以后,齐景公与宋景公在姚地会面,商讨救援范氏事宜。
无论齐景公如何挑动范氏、中行氏余党作乱,赵氏大军始终围困朝歌,意在围城打援,二卿家臣籍秦、高强从朝歌成功突围,二人来到原二卿的封地,号召他们的二卿家族军队救援二主。
在士吉射、中行寅一再的催促下,这一年冬,范氏、中行氏的军队在籍秦、高强二人的领导下如同蚁聚,向晋国潞地发起进攻。
为相应籍秦、高强的军事行动,郑献公在齐景公的支持下与范氏家军联合,进攻赵氏的封地——百泉。
面对敌人的反攻,赵鞅沉着应战,分别于潞地、百泉大败敌军。
经过长达大半年的恶战,双方都进入休整期。
在内战的第一轮,赵鞅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战果。
但是很多不利因素也相继出现:
1,齐景公为代表的反晋集团实力的强悍。
齐景公是春秋后期齐国一位有着伟大政治抱负的国君,他的目标是重建吕氏霸权。
中行氏、范氏还在晋国母体里孕育时,齐景公就已在诸侯当中拉帮结派,悍然攻打晋国本土。
范氏、中行氏发动叛乱,诚恳邀请齐景公插手,正中景公下怀。
齐景公在赵鞅围剿二卿叛军时,便会盟卫灵公、鲁定公、郑献公、宋景公等商讨营救范氏、中行氏。
齐景公援助二卿的险恶用心:最大程度的削弱晋国。
2,范氏、中行氏在晋国孕育长达百年(士蒍、荀息辅佐晋献公),其家族势力在世卿世禄的滋润下早已根深蒂固,党羽遍布全国各地。
士匄、士鞅的经营之下,范氏的实力早已位居六卿之首;中行氏在中行偃、中行吴南征北战中掠夺了大量土地与财富。
这两家在士鞅执政后,得到了更为长足的发展与壮大。
如果赵鞅不能尽快结束对朝歌的围剿,二卿极有可能逃回自己的封地,以宗主名义号召族人重新组织起更迅猛的反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2024年开始记录都市猫的爱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