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诗三十首?其十五?陶征君潜田居
江淹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虽有荷鉏倦,浊酒聊自适。
日暮巾柴车,路闇光已夕。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王益。
《杂体诗三十首·其十五 陶征君潜田居》赏析
这首诗成功模拟出陶渊明田园诗风格,以质朴笔触勾勒田园生活画卷,传达对田园的热爱与淡泊心境,展现田园生活魅力与诗人精神追求。
一、主题思想
1. 田园劳作之乐与自我慰藉: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虽有荷鉏倦,浊酒聊自适”描绘在东皋种苗,看到苗满阡陌,虽劳作疲惫,但以浊酒自我满足,体现对田园劳作成果的欣慰,享受劳作与简单生活。
2. 温馨的归家场景与天伦之乐: “日暮巾柴车,路闇光已夕。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傍晚驾车回家,天色渐暗,望见家中烟火,孩子在屋檐下等候,勾勒温馨画面,突出家庭温暖与田园生活归属感。
3. 对平淡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坚守: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素心正如此,开径望王益”表明希望桑麻、蚕事顺利,过上自给自足生活,以朴素心愿为追求,期待志同道合者来,体现对平淡田园生活的坚守与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二、艺术特色
1. 语言质朴自然:如“种苗在东皋”“浊酒聊自适”等表述,质朴无雕琢,符合田园诗风格,生动呈现田园生活,自然传达情感,让人感受田园质朴魅力。
2. 细节描写生动: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通过归人望烟火、孩子候檐隙细节,营造温馨氛围,富有生活气息,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田园生活美好。
3. 情景交融: “日暮巾柴车,路闇光已夕”,傍晚昏暗赶路情景,既写自然环境,又烘托劳作后归家心情,情景交融,强化对田园生活眷恋。
解析
1.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
- 解析:“东皋”指东边的高地,是古人对田园的常用代称,点明了劳作的地点。诗人在这片东边的高地上播下种苗,展现出对农事活动的积极投入。“苗生满阡陌”描绘出种苗茁壮成长,田野间的小道上都长满了禾苗的景象,“满”字生动地表现出农作物生长繁茂,预示着丰收的希望,体现了诗人对田园劳作成果的欣慰与喜悦,也为整首诗奠定了充满生机的基调。
2. 虽有荷鉏倦,浊酒聊自适
- 解析:“荷鉏”即扛着锄头,表明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长时间的劳作必然带来疲倦,然而“浊酒聊自适”,劳作之余,诗人以一杯浊酒来自我满足。“浊酒”体现出生活的质朴,没有精酿美酒的奢华,却有着田园生活独有的简单与真实。“聊自适”传达出诗人对这种简单质朴生活方式的享受,即使劳作辛苦,也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乐趣,反映出诗人悠然自得、安贫乐道的心境。
3. 日暮巾柴车,路闇光已夕
- 解析:“日暮”点明时间是傍晚时分,“巾柴车”描绘诗人驾着简陋的柴车缓缓而归,“巾”字形象地写出诗人驾驭柴车的动作,给人一种悠然自在之感。随着夜幕降临,道路变得昏暗,“路闇光已夕”进一步强调天色已晚,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朦胧的氛围。这两句诗通过对傍晚赶路场景的描写,不仅勾勒出一幅乡村日暮归人的画面,也烘托出诗人结束一天劳作后,身心逐渐放松,期待归家的心情。
4.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 解析: “归人”指诗人自己,在昏暗的路上,远远望见家中升起的袅袅烟火,那是家的方向与温暖的象征,“望烟火”三个字饱含着诗人对家的眷恋与期盼。“稚子候檐隙”则是一幅极为温馨的画面,家中年幼的孩子在屋檐的缝隙处张望着,等待父亲归来。这个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天伦之乐,孩子的等待让诗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牵挂,进一步突出了田园生活中家庭的重要地位和带给诗人的归属感。
5.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
- 解析: “问君”仿佛是诗人在自问自答,又像是与读者对话。“亦何为”询问自己这样辛勤劳作、平淡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百年会有役”则给出答案,人生在世,百年之间总会有所劳作、有所追求。诗人认为,劳作是人生的一部分,这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一种豁达理解,接受并认同田园劳作是生活的常态,不抱怨、不逃避,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责任与使命。
6.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
- 解析: “但愿”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祈愿,希望“桑麻成”,即桑树和麻类植物能够茁壮成长,顺利收获,这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部分。“蚕月得纺绩”则希望在养蚕的月份能够顺利进行纺织工作。桑麻的种植与蚕事、纺织紧密相连,是田园生活中自给自足经济模式的关键环节。这两句诗具体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期望,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实现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丰收,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反映出诗人对简单、质朴、自给自足田园生活的向往。
7.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王益
- 解析: “素心”指诗人质朴、纯净的内心,“正如此”表明诗人的内心追求正是像前面所描述的那样,过着平淡、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开径望王益”中,“开径”意味着开辟一条道路,这里象征着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敞开自己的心扉与生活空间。“王益”可能代指志同道合的友人,诗人期待着能有像王益这样的人来到自己的田园,与自己共享这种宁静、质朴的生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坚守与向往,不仅满足于个人的田园生活,还希望能有志同道合者相伴,共同品味生活的美好。
句译
1. 种苗在东皋,苗生满阡陌:在东边的高地上播种种苗,如今禾苗已长满田间的小路。
2. 虽有荷鉏倦,浊酒聊自适:虽然扛着锄头劳作十分疲倦,但喝上一杯浊酒,暂且自我满足。
3. 日暮巾柴车,路闇光已夕:傍晚时分,我驾着简陋的柴车缓缓而归,道路昏暗,天色已经很晚。
4. 归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回家的人远远望见家中升起的烟火,年幼的孩子在屋檐的缝隙处张望着等待。
5. 问君亦何为,百年会有役:有人问我这样是为了什么,人生在世总会有所劳作。
6. 但愿桑麻成,蚕月得纺绩:只希望桑麻能够茁壮成长,养蚕的月份能够顺利进行纺织。
7. 素心正如此,开径望王益:我质朴的内心追求正是这样,开辟道路期待着志同道合的友人到来。
全译
在东边的高地上播下种苗,如今那禾苗已长满条条田埂。
虽说扛锄劳作后疲惫不堪,但有浊酒相伴也稍感自适。
天色渐晚我驾着柴车回家,道路昏暗,夕阳已然西下。
归途中我望见家中的炊烟,幼子正倚着屋檐缝隙盼我还。
若问我为何甘愿如此生活,人生在世本就需有所劳作。
只盼那桑麻能茁壮成长,养蚕时节能顺利纺纱织布。
我内心所求向来如此质朴,开辟小路盼志同道合者来住。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诗词一万首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