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婆婆跟大嫂默认为亲情缘浅的田小芹,居然有这么亲近的一位大娘,而且人家还主动提出要留下帮俩月的忙。
一下子得到了李水仙的极力欢迎:“她田大娘,你能留下帮忙是再好不过了。
你没来之前,我们还想着实在不行,就送托儿所。
我这老大媳妇,也是在托儿所干过一段时间的。
说实话,这么小的孩子,在里面儿根本顾不过来。
换尿布都得排队。
可谁家孩子谁心疼,能在家还是在家的好。
外人哪有自家人带的仔细。”
说了两句亲近话,看了眼田小芹做的晚饭,立马指使大儿媳妇:“小芹也是,这都是实在亲戚,来家第一趟,怎么能光吃咸菜呢。
翠芬,你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掂对俩快手菜出来。”
刘翠芬想叹气,之前养的几只鸡,福安结婚杀完了。
好不容易抓的小鸡娃能下蛋了,小芹又怀孕生产,鸡又没留住。
家里的鸡崽儿这两年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
现如今的这一窝,还是些个仔鸡,毛一褪,估计都没半斤重。
鸡蛋就更别提了,不等到今年过完八月十五,估计都看不见头茬蛋。
好在昨天刚买了点儿,倒不至于现借。
狠狠心,刘翠芬切了一大块儿腊肉,合着青椒萝卜干炒了一小盆端上来,也算是个荤腥。
夏天蔬果最多,黄瓜豆角茄子西红柿什么的,炒的炒,拌的拌。
只要舍得下油,吃着也是喷香。
田小芹切的那么盘儿咸菜,整个晚饭时间反倒无人问津了。
田大娘虽说这两年日子好过了不少,可做饭也没敢这么放油。
只不过吃着人家做的,只在心里感慨了下。
吃过晚饭,大家都在院儿里乘凉的时候,田大娘跟李水仙俩人说起了年岁。
看着面上相差不大,可实际算起来,李水仙比田大娘大了六岁。
俩人有心相交,一会儿一个“大姐”,一个“妹子”的叫了起来。
田大娘说话爽朗干脆:“要不说乡下人都想进城呢。
大姐这面相,任谁也说不出来比我大。
这通身的气派,就是我们生产队大队长都差上一截儿。”
杨远信挺好奇:“生产队长?还有这职务?”
田大娘挺乐意跟人多聊聊农村的新变化:“也就今年年初的时候。咱们南郊的姜场村不是成立了“红星集体农庄”吗,他们就设立了生产队,生产队长专门管每天的生产劳作。
这么一整,效果还挺好。
所以咱们四九城郊区的各个村也开始成立农村生产合作社了。
你像我们村的生产队长,不仅负责日常生产管理,还负责传授种地的技术,监督村里财务等等。”
(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要求各地试办初级社。1953年北京市郊区通过互助合作运动推动农业生产,新建322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此时土地仍归农民私有,但通过互助组形式集中经营)
杨远信想了下报纸上的政策,微微点了点头:“这么一来,干活也能互帮互助了,挺好。”
田大娘也觉着不错:“可不是嘛,我们还有生产小队,大家的牛啊,农具啊,都可以集中调配。干活是快了不少!”
杨远信直指核心:“那自家的地怎么说?”
田大娘略带一丝迷茫:“地,还是自家的。
就是有传言说,政府还准备把地收走。
嗨,这事儿,胳膊别不过大腿。
政府总不会把咱们这些穷老百姓饿死。
走一步看一步吧。”
杨远信略微一笑,抛开不提。
眼看着夜色渐浓,几个小朋友们也一个个的也跑不动了。
红妞拱到刘翠芬怀里,打起了哈欠。
李水仙起身招呼回屋:“行啦,屋里也没那么热了,赶紧睡吧,明儿还得上学!”
大家各回各屋,各搬各的小椅子。
李水仙反倒跟着田大娘进了石头的屋:“来来,妹子,咱俩睡一个屋,我跟你说说东西都在哪儿。
脸盆那我刚拿过来的香皂,还有毛巾。
一会儿你去冲冲,大夏天的,洗洗睡的舒服。”
田大娘也是个爽快人:“行啊,大姐,这两天你带我熟悉熟悉,等过两天,我一个人就能行!”
俩人正说的热闹,家里大门被拍响了。
李水仙很是怀疑自己的耳朵:“我怎么听着跟我们所长的声音一样?”
好在衣服还没换,福安跟着去开了门。
门口不但有郑所长,还有他怀里的孩子······
李水仙一时间忘了把人让进去:“郑所,您这大半夜的,怎么还带着孩子过来了?”
郑所长叹口气:“进去说吧,外面儿蚊子给我咬够呛!”
等进了堂屋,淡黄的灯光下,能看得出来郑所怀里的是个女婴,年纪跟家里的俩妞妞差不多大。
只不过这会儿嗪着手指头,眼角带泪的刚睡着。
郑所长苦笑:“李大姐,得劳烦您帮忙带几天孩子。”
没等李水仙问,郑所就把事儿这么一说:“我今儿不是加班嘛,刚忙完,门卫老吴就抱着这小丫头进来了。
说是有人悄悄给扔下的,孩子哭才听见。
到我手里就直哭,张着嘴跟我啊啊的比划要吃奶。
我费劲扒拉的给熬了点儿米汤哄了水饱。
孩子身上穿的连个补丁都没有,干干净净的,养的白白净净的。
按理说,养这么大,也没什么看得出来的毛病,爹娘一般也不舍得扔。
所以我跟易副所长商量了下,咱们先留下几天,寻下这小丫头的爹娘。
要是真找不着,再送福利院,或者帮忙找个合适的家庭收养。
这么大孩子,不是还得吃奶嘛,咱们所里的,还有我认识的,就您家里还有吃奶的孩子。
这不,我就厚着脸皮来了。”
说着,郑所还从兜里掏出来了一小叠票子:“所里就能解决这么多补贴,不多,是份心意。
您看能留下三四天吗?”
一直盯着孩子看的田小芹,听的眼泪汪汪的。
正好这小丫头一睁眼,看着田小芹咧着嘴笑,更让她受不了了,犹豫的看着孩子,又看看婆婆。
李水仙叹口气:“行吧,不过我们家也有两个吃奶的孩子,怕是留不了几天。
所里得快着点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活在民国当顺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