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带着草木的清新气息,吹过简陋却整洁的农家小院。
沈桃桃坐在院门槛上,望着远处连绵的青山,眼神有些空茫。
三天了。
从她在阿婆和大壮哥照料下彻底清醒过来,已经过去了三天。
她只记得自己叫沈桃桃,来自现代,除此之外,一片空白。
原主是怎么来到这深山老林的?她用力去想,却只换来一阵尖锐的头痛,像有根针在太阳穴里搅动。
“桃丫,咋又坐风口上了?快进来,喝药了。”阿婆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褐色药汁,从灶房走出来。
入乡随俗,山蛇村里的女孩,都叫大丫二丫,沈桃桃就告诉他们自己叫“桃丫。”
沈桃桃回过神,连忙起身接过碗:“谢谢阿婆。”
药很苦,但她眉头都没皱一下,小口小口喝着。她知道,这点药也是阿婆求了村里脾气古怪的老郎中开的。她能感觉到,阿婆和大壮是真心对她好。
“丫儿,慢点喝,烫。”阿婆看着她,目光慈爱,但也有一丝琢磨。这女娃子,虽然记不得事,但举手投足间透着股说不出的利落劲儿,眼神也清亮,不像寻常山里姑娘。
喝完药,沈桃桃很自然地把碗拿到井边,打水冲洗干净。
她看到水井,下意识地就对阿婆说:“阿婆,这井水打上来,最好烧开了再喝,不然容易闹肚子。”
阿婆愣了一下,笑道:“咱山里人,没那么金贵,祖祖辈辈都这么喝,也没见咋的。”
沈桃桃却坚持:“烧开好,水里的……不好的东西就没了。”
“好好好,听桃丫的,以后阿婆把水烧开喝。”阿婆笑着应了,没多问,只当是这丫头忘了过去,却留了些讲究的习惯。
傍晚,大壮拎着一只肥硕的野兔回来了,额上带着汗,脸上却洋溢着喜悦。“娘,桃丫,看!今天运气不赖!”
“大壮哥真厉害。”沈桃桃真心夸赞。
这几天,她看出这个家全靠大壮打猎维持生计。阿婆年纪大了,只能做些家务和简单的针线活。
吃饭时,桌上除了烤兔肉,就是一碟咸菜和稀粥。
沈桃桃看着阿婆将肉多的地方都夹到自己和大壮碗里,自己只啃着些骨头,心里很不是滋味。
“阿婆,大壮哥,明天……我能不能帮家里做点事?”沈桃桃放下碗,轻声问道。
她不能白吃白住。
大壮连忙摆手:“桃丫你伤还没好利索,歇着就行,家里有我呢。”
阿婆也说:“是啊丫头,养好身子要紧。”
“我没事了,就是有点虚,不动弹反而难受。”沈桃桃语气坚定,“我看家里还有些豆子,明天我发点豆芽吃吧?我们换换口味。”
“发豆芽?”阿婆和大壮对视一眼,都有些新奇。
“嗯,很简单,我能弄。”沈桃桃自信地点点头。
她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步骤:选豆、浸泡、控水、保温、每天淋水……仿佛做过千百遍一样熟练。
这种对生活技能的信手拈来,与对自身来历的一无所知,形成诡异的反差,让她心底那份困惑更深了。
但看着阿婆和大壮信任的目光,她将疑惑压下。既然想不起来,就先好好活着,报答这份救命之恩吧。
发豆芽对她来说轻而易举。她挑出饱满的黄豆,用温水泡发,然后找来一个破了边的瓦罐,铺上干净的粗布,将豆子均匀撒上,保持湿润,放在灶膛边借着余温保暖。
几天后,嫩黄的豆芽就齐刷刷地长了出来,水灵灵的,看着就喜人。
“哎呀!真长出来了,还这么水嫩。”阿婆看着瓦罐里的豆芽,惊喜不已。
这东西山里没有,快入冬了还能见着这般新鲜的绿意,简直是稀罕物。
当晚,阿婆用豆芽炒了兔肉,又用嫩芽做了个汤。清脆的豆芽化解了肉的油腻,让一顿普通的饭食变得有滋有味。
大壮吃得头都不抬,连连说好吃。
“桃丫,你这手真巧。”大壮憨憨地笑着,看沈桃桃的眼神亮晶晶的。
阿婆也笑了,给沈桃桃又夹了一块肉,沈桃桃让阿婆也多吃,大壮就跟着点头,“娘,桃丫,你们都多吃,我明天去山上再打几只。”
“大壮哥,山上的野兔很多吗?”沈桃桃好奇地问。
大壮抬起头,用袖子抹了把额角的汗,憨厚地笑道:“多,咋不多哩,这入了秋,草籽肥,兔子一窝一窝地生,满山窜。就是这东西机灵,跑得快,不好抓。”
沈桃桃看着厨房角落里,还有两只兔子,心里微微一动,“大壮哥,这兔子,光吃肉是不是有点可惜了?你看这皮毛,多厚实。”
大壮愣了一下,看看兔子,又看看沈桃桃:“皮子?这玩意儿硝起来麻烦,咱自己偶尔做副手套还行,多了也没啥大用,卖也卖不上几个钱,镇上收皮子的贩子压价狠着呢。”
“如果……我们不卖生皮,或者不只卖生皮呢?”沈桃桃眼睛亮晶晶的,“我是说,咱们能不能试着养兔子?”
“养兔子?”大壮和阿婆都愣住了,齐齐看向桃丫。
山里人捕猎是天经地义,圈养野兽可没人在行,养不好还搭上不少粮食。
“对,养兔子!”桃丫越说思路越清晰,属于“现代土木狗”的分析能力自动运转起来,“你看,兔子繁殖快,一窝能生好多。咱们抓几只活的回来,垒个圈舍养着。它们吃草成本低。等养多了,兔肉可以吃可以卖,兔皮攒起来,等冬天路通了,拿到镇上,皮毛肯定比现在零卖值钱。就算不卖,自家攒着,给阿婆和你做件皮袄过冬也好啊。”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圈舍不用太复杂,找个通风向阳的地方,用石头和木头垒起来,结实点,别让它们打洞跑了就行。平时割点草喂它们……”
大壮听着沈桃桃的描述,眼睛渐渐瞪大了。抓活的养起来?源源不断的有肉有皮?
这……这想法也太天真吧。
他从前啊看过不少人这么干,但都费力不讨好,没一个干成的。
山里人靠山吃山,向来是逮着就吃。
圈养牲畜需要人,但凡是个壮劳力都去山上打猎了,谁在家鼓捣那玩意,不是劳力还干不了这活儿,所以大家都默认只抓不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被抄家流放,飒爽嫡女在边关盖大楼!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