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健康成了人们愈发关注的话题,而高血脂,这个隐匿在众多健康问题中的“隐形杀手”,却常常被大家忽视。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别开生面的高血脂知识讲座,探寻它背后的秘密。
讲座开始,医生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董总是北京华科智能公司的创业者,28岁创业时结识了医生,体检单显示仅有高血脂,其他指标良好 。医生当场给出建议,可热闹的聚会氛围让董总并未在意。此后八年,公司发展蒸蒸日上,董总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上个月,他拿着急性心梗的诊断证明来到医生的门诊。如今,梗死的心肌无法复活,他们只能努力维持现有心脏功能。董总含泪表示,要是当初认真对待医生的建议,或许结果就会不同。这样的案例在心血管医生那里并不少见,每一个都在警示着人们,高血脂绝非小事。
从医学角度来看,高血脂的危害不容小觑,它等于高血脂的数值乘以高血脂的时间。这意味着,血脂升高的每一天,都在增加心梗、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就像在枕边放置了一颗倒计时的炸弹,爆炸之时,便是心梗、脑梗降临之日,倒计时可能是三五年,也可能长达十年。
高血脂之所以可怕,还在于它的“隐形”。绝大多数高血脂患者除了体检单上的异常,身体并无明显感觉,甚至有些人体检单看似正常,在医生眼中血脂实则已高。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高血脂患病率达40.4%,体检人群中更是接近50%,但能将血脂降到正常的仅有极少数人 。
大家对高血脂还存在诸多误区。很多人认为高血脂只青睐胖子,或是只有吃过多脂肪才会患病,只要不吃鸡蛋、肉就能避免,实则不然。胖瘦并非高血脂的决定因素,诊室里不乏瘦子患高血脂的例子。而且,过度节食不吃含胆固醇食物,反而可能导致血脂紊乱。另外,不同心脑血管风险的人,血脂标准也不一样,体检单正常不代表远离了高血脂风险。
从中医原理来讲,高血脂在中医多归属于“膏脂”“脂浊”范畴。饮食失调,如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酗酒等,会损伤脾胃,致使水液代谢失衡,痰湿内生,久则化热,营养物质堆积成膏脂,无法排出体外,进而引起血脂升高,正如《素问·痹论》所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情志不遂同样影响巨大,长期不良情绪会造成脏腑气机紊乱,“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百病皆生于气”,导致气血阴阳失衡,津液代谢障碍,脂浊蓄积引发高血脂。劳逸失常也不容忽视,长期不规律作息、喜静少动,会使脏腑功能代谢异常,脾胃水液运化障碍,积滞成痰浊瘀血,最终引发本病。年老体虚之人,肾气虚弱,气化不利,膏脂运化迟缓,水液停聚生湿,湿浊阻滞成痰瘀,也易引发高血脂。
从心理学原理分析,人们往往对没有明显症状的疾病缺乏重视,存在侥幸心理,总觉得疾病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这也是高血脂难以被早期重视和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
讲座中,医生还提到高血脂会引发多种严重后果,如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过多脂类物质沉积于肝脏,会引发脂肪肝,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甘油三酯异常升高,还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
最后,医生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高血脂解决方案,涵盖生活方式治疗、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终极治疗。生活中,我们应合理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糖分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摄入,多吃蔬果、全谷物;坚持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作息,避免熬夜 。非药物治疗可采用针灸等中医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改善血脂代谢。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药物 。而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采取终极治疗手段。
听完这场讲座,相信大家对高血脂有了全新认识。在这里,给大家留下几个思考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判断自己是否有高血脂风险?如果身边家人朋友患有高血脂,怎样从心理和生活上给予他们支持?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降脂保健品,我们该如何理性选择?希望大家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探索健康之路,让我们都能远离高血脂,拥抱健康生活。
一个针对常见脾虚痰湿型高血脂的中医方子,同时给出使用说明与注意事项:
降脂健脾方
- 配方:茯苓15g、白术12g、陈皮10g、法半夏10g、山楂15g、泽泻15g、荷叶10g、枳壳10g 、甘草6g。
- 方解: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 ,二者共为君药,增强健脾祛湿之力。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协助君药化湿祛痰,为臣药。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有助于消化体内多余脂类;泽泻利水渗湿,可使湿浊从小便而去;荷叶升清降浊、散瘀止血,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辅助祛湿降脂;枳壳行气宽中除胀,气行则湿行,辅助诸药更好发挥作用,四者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健脾祛湿、化痰降脂之效。
-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将药材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煮沸,再小火煎煮30分钟左右,取汁服用。
- 疗程:一般以1 - 3个月为一个疗程,具体疗程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严重程度,在医生指导下确定。每服用一个月后,建议复查血脂等指标,观察疗效并调整用药。
- 适用人群:适用于脾虚痰湿型高血脂患者,常见症状有形体肥胖、肢体困重、头晕头胀、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稀或黏滞不爽、舌苔白腻或厚腻等。
- 注意事项:
- 孕妇慎用,以免药物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 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冰淇淋、油炸食品、辣椒等,以免影响药效。忌烟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 若在用药期间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 方子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 ,并定期监测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若正在服用其他药物,使用本方剂前需告知医生,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血管清淤指南血脂养护日常方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