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警示框像一滴突兀的血珠,溅落在“交易成功”那看似平静的湖面上。陈时指尖的温热瞬间褪去,理性思维立刻接管了那丝刚刚冒头的不安。
“登录异常”、“地理位置快速变更”——在他的系统设计里,这通常关联着账户被盗、恶意刷单,或者更糟,欺诈行为。平台用户的安全是他架构底层逻辑时就重点考虑的维度,但他从未想过,自己第一次使用,就精准地踩中了预警机制的雷区。
他几乎是本能地切回到后台管理员视图,调取“chronos”账户的实时数据流。加密的日志文件飞速滚动,Ip地址、设备标识符、登录时间戳……冰冷的数据洪流中,试图打捞出一个清晰的轮廓。
数据不会说谎,但解读数据的人却可能被误导。最近的几次登录,Ip地址的确在短时间内横跨了城市的不同区域,从宁静的高档住宅区跳到嘈杂的城郊物流园,又跳回市中心的核心商务区。这不符合一个正常用户的移动逻辑,更像是有人在使用虚拟定位软件或劫持了多个代理服务器在操控这个账户。
是职业骗子?还是一个陷入某种麻烦的用户?
他瞥了一眼那个侧影头像,那份简介里“清理过去”的语句,此刻读起来竟带上了一丝诡秘的色彩。
书房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又轻轻合上。周卓真的走了,只留下那个芝士蛋糕和一室更显沉重的寂静。方才那段关于“时间交易”的对话,此刻像一句谶语,萦绕不散。
他拆开纸袋,拿出那块精致的蛋糕。甜腻的香气更浓了,但他毫无食欲。这蛋糕像是一个句号,周卓用它为他们二十年的时间画上了一个体面却感伤的终止符。而她临走时那句话,则像一把钥匙,无意间打开了他通往“余温”平台的那扇门。
一种强烈的冲动促使他想做点什么,来对抗这种被命运和算法共同推搡的虚无感。他需要证明,即便是情感残值,也能通过理性的方式被妥善“处理”,而不是任由其浪费腐烂。
他再次聚焦于“chronos”的数据异常上。这不再仅仅是一场交易,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一个系统漏洞的可能证明,或者说,一个能让他暂时忘记自身困境的绝佳谜题。
他调出内部通讯系统,手指悬在“安全运维团队”的呼叫按钮上,但犹豫了一下。深夜为一个个例触发预警而吵醒整个团队,这不符合他的风格,尤其这个个例还是他自己拍下的。更深处,一种不愿旁人插手的好奇心在作祟。他想自己先弄明白。
他复制了异常Ip序列,接入了一个外部的网络拓扑地图。光点开始在城市网格上闪烁、跳跃,轨迹混乱得毫无规律可言。但在几个跳跃点之间,他注意到一个微弱的模式:每一次从偏远地点跳回市中心后,总会有一个短暂的登录发生在毗邻大学城的一个老旧小区附近,停留时间极短,几乎像是信号抖动产生的噪点。
这个噪点,是意外,还是某种规律?
就在这时,他的私人手机震动了一下。不是工作消息,也不是系统推送,而是一条来自未知号码的短信。
“陈先生?抱歉深夜打扰。我是沈余。感谢您拍下我的时间。关于周六的咖啡,地点能否定在‘屿咖啡’?大学路的那家。时间您方便吗?”
短信措辞礼貌,甚至带着一丝匆忙下的歉意,完全不像一个正在实施欺诈的人的口吻。而且,她直接叫出了他的姓。平台为了保护隐私,交易双方在见面之前看到的都只是Id和模糊信息。
她是如何知道他的信息的?
陈时的后背微微绷紧。管理员权限可以查看真实信息,但普通用户绝无可能。漏洞?还是她另有途径?
他迅速回复,试图控制对话节奏:“可以。时间我没问题。沈女士,平台显示您的账户有些异常登录提示,您方便解释一下吗?为确保双方安全。”
他紧紧盯着屏幕,等待对方的反应。是狡辩、否认,还是直接消失?
几秒钟后,回复来了,语气似乎更加急切,甚至能透过文字感受到一丝疲惫和无奈:
“非常抱歉给您带来困扰和担忧。我刚刚在处理一桩紧急的客户善后事宜,涉及多个地点的数据存取和权限确认,可能使用了不同的网络和设备,造成了登录记录的混乱。我以我的职业信誉担保,这绝非恶意行为。平台的安全核查我已收到并提交了解释说明。”
紧急的客户善后事宜?数字遗产规划师?深夜?
几个关键词串联起来,似乎为那异常的地理位置跳跃提供了一个勉强说得通的解释。但“职业信誉”这种词,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值多少权重?
陈时的手指在键盘上停顿了片刻。理性告诉他,应该立刻终止这场风险未知的交易。但另一种更复杂的情绪——对周卓那句话的反叛、对自身专业判断的自信、以及对这个散发着神秘气息的“沈余”和她所谓“紧急事宜”的好奇——压倒了谨慎。
他最终回复:“理解。周六下午两点,‘屿咖啡’见。”
他选择了继续。他想亲眼看看,这个能触发他系统警报、深夜处理“身后事”、还能弄到他私人号码的女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交易似乎回到了正轨。时间地点都已约定。
陈时关闭了后台数据界面,将那块芝士蛋糕放进冰箱,仿佛也将今晚所有混乱的情绪暂时冷藏起来。他重新坐回电脑前,试图继续之前中断的工作,但代码行变得难以聚焦。
那个异常的数据点,“chronos”——沈余,像一个无法被忽略的bug,侵入了他的系统。
他再次打开那条预警日志,目光落在那个被标记为“噪点”的、大学城附近的登录记录上。沈余主动将会面地点定在了“屿咖啡”,就在大学路。
这真的是巧合吗?
她解释了自己账户的异常,理由听起来合理,却又太过巧合,像是一个精心编排的故事。她处理客户事宜的“多个地点”,是否恰好覆盖了那些异常Ip的区域?她如此巧合地将见面地点定在了那个“噪点”出现的区域附近?
一个处理数字遗产的人,为什么会需要频繁切换地理位置?什么样的数据存取需要在深夜进行,甚至不能使用稳定安全的网络?
她声称提交了解释说明给平台,但他作为最高权限的管理员,并未收到任何来自安全团队关于此事的异常解除报告。
沈余的解释看似合理,却处处透着值得深究的细节。那个大学路附近的“噪点”登录与会面地点的高度重合,是纯粹的巧合,还是一个刻意留下的、不易察觉的破绽?
这场看似普通的咖啡约会,其背后隐藏的,究竟是如她所说的职业行为,还是一个更为复杂、甚至危险的漩涡?
陈时意识到,他拍下的或许不仅仅是一杯咖啡的时间,更是一个巨大的、未知的谜团。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时光折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