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严在梓潼城头树起“清君侧”大旗的消息传到洛阳时,司马昭正将沾血的匕首浸入洛水——司马懿捏着军报的手背暴起青筋:“竖子……竟真成了事?”
---
洛阳,司马府邸深处。
夜色浓重,唯有书房一灯如豆。司马昭跪坐在父亲司马懿面前,低垂着头,看似恭顺,但紧抿的嘴角和微微颤抖的指尖,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方才在洛水边处置最后几个“知情太多”的随从时,溅上的几点温热,仿佛还在他手背上灼烧。
高平陵之变,他奉父命屠戮曹爽全族,手段酷烈,震惊朝野。虽然后来将所有罪责推给了几个“胆大妄为、误解上意”的部将,但明眼人都知道,真正的操刀者是谁。当时,恰逢诸葛亮猛攻潼关,魏国局势危如累卵,司马懿为了稳定内部,共同御敌,不得不暂时将司马昭“打入大牢”,以平息物议,堵住忠于曹魏的旧臣之口。
然而,诸葛亮退兵后,内部的清算便接踵而至。以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为首的曹魏旧臣,立刻旧事重提,咬住司马昭屠戮宗室这一点不放,在朝堂之上屡次发难,言辞激烈,直指司马懿教子无方,纵子行凶,包藏祸心。他们试图以此为契机,削弱甚至扳倒权势日益熏天的司马氏。
那段时日,是司马昭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他深知,自己成了父亲政治棋盘上的破绽,他被囚于阴暗的牢狱,听着外面父亲与政敌的激烈交锋,到了后来甚至到了三堂会审,重新要给他定罪的地步,司马昭感受着命运的悬于一线。恐惧、不甘、怨恨,种种情绪啃噬着他。
就在司马懿也感到压力巨大,只能以让司马昭潜入敌国长安,策反蜀汉重臣李严!这样基本不可能完成的必死任务为理由,暂时将司马昭送出洛阳避祸之时,司马昭不但没有按照司马懿规划的那样逃离避祸,反而真的去进行了,竟然还成功了!
如今,他回来了。带着足以震动天下的“成果”——李严在梓潼举旗反叛的消息,已然通过秘密渠道,先一步传回了洛阳。司马昭通过此举不但化解了自身危局,而且重创了蜀汉,为父亲掌控全局立下了不世之功!
司马懿捏着那份薄薄的、却重逾千钧的密报,手指因用力而指节发白。他那张向来古井无波的脸上,此刻也难以抑制地浮现出震惊、狂喜,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他目光锐利如鹰,死死盯着跪在面前的儿子,仿佛要重新审视这个一度被他视为“鲁莽”、“需要磨练”的次子。
“你……”司马懿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竟真的……做成了?”
司马昭抬起头,脸上已恢复了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疲惫与后怕:“父亲,孩儿幸不辱命!李严已反,蜀汉内乱已起!此乃天赐我大魏之良机!”
他顿了顿,补充道:“至于刘放、孙资等人……如今,他们还有何理由,再纠缠于昔日之事?”
是啊,还有什么理由?一个成功策反敌国托孤重臣、引发其大规模内乱的“功臣”,其价值,早已远远超过了屠戮一个已然失势的曹爽全族的“过错”。在巨大的现实利益面前,道德指责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司马懿知道,从这一刻起,司马昭不仅彻底安全了,其在大魏朝堂的地位,也将一跃千丈,再无人能轻易撼动!
“好!好!好!”司马懿连说三个“好”字,猛地站起身,脸上终于露出了毫不掩饰的兴奋与杀伐决断,“昭儿,你立下大功了!起来说话!”
他亲自扶起司马昭,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李严叛乱,非同小可!诸葛亮必定要亲自率军平叛!蜀汉内部必然震动,防线空虚!此正是我大魏挥师西进,收复失地,甚至直捣黄龙的大好时机!”
“传令!”司马懿转身,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沉稳与威严,却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亢奋,“即刻召集众将,于大将军府议事厅紧急军议!”
次日,魏国朝堂。
果然,当司马懿将司马昭“洞察先机,不畏艰险,成功策动蜀汉内变,李严已于梓潼树旗反叛”的消息公之于众时,整个朝堂一片哗然!
此前一直揪住司马昭有指使家丁屠戮曹爽之嫌不放的刘放和孙资,此刻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们看着站在司马懿身旁、神色平静甚至带着一丝谦逊的司马昭,仿佛吞了一只苍蝇般难受。他们精心策划的攻击,在这巨大的“功劳”面前,瞬间土崩瓦解,变得可笑而无力。
刘放张了张嘴,还想说些什么“手段酷烈,非仁者之师”之类的酸话,但看到司马懿那冰冷扫视过来的目光,以及满朝文武,尤其是司马氏一党那毫不掩饰的兴奋与推崇,他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他知道,大势已去。经此一事,司马氏的威望和权力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再也难以制衡。
龙椅上,年幼的皇帝曹芳自然也听闻了此事。在司马懿“委婉”的陈述和群臣的附和下,他只能下旨,褒奖司马昭“忠勇可嘉,智略非凡,于国有大功”,之前的一切“误会”自然一笔勾销,并令其名义上继续“戴罪立功”,随军参赞。
一场足以颠覆司马昭甚至波及司马懿的政治危机,就这样被一纸来自敌国的叛乱消息,轻而易举地化解了。朝堂之上的暗流,暂时被这股更强大的“外部胜利”所带来的兴奋感所压倒。
然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权力的重心,正在不可逆转地向大将军府倾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