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山县有位公子,名叫王瑞亭,生得眉目清俊,性情温雅,最出奇的是他精通乩卜之术。所谓乩卜,便是扶乩请神,待神明降坛后,通过沙盘上的字迹与人交流。王公子请来的这位神明,自称“何仙”,说是吕洞宾纯阳真人座下的弟子,也有人说,他本是吕祖骑乘的那只仙鹤,修得灵性后成了仙。
这何仙每逢降坛,从不搞那些装神弄鬼的把戏,反倒爱与人谈论诗文、品鉴文章。当时有位太史公,名叫李质君,是远近闻名的文人,竟也甘心拜何仙为师,平日里写了文章、作了诗,总要请何仙用朱笔圈点、黄笔批注。何仙的点评向来条理分明,切中要害,哪里该增、哪里该删,说得一清二楚。李太史后来能在文坛站稳脚跟,笔下文章愈发精妙,多半是得了何仙的指点。久而久之,当地的读书人都对何仙敬服不已,纷纷前来请教,把他当成了文坛的“引路神”。
不过这何仙有个规矩,旁人来求他决断疑难事,他总爱讲道理、析利弊,极少直言吉凶祸福,更不会用“命中注定”这类话搪塞人。正因如此,大家更觉得他通透实在,不像那些江湖术士,专靠危言耸听骗钱。
辛未年那年,朱文宗大人奉命到济南主持科举考试。考完之后,考生们心里都揣着块石头,纷纷来找王瑞亭,请何仙断一断自己能考个什么名次。何仙也不推辞,只让众人把考试时写的文章交上来,他一篇篇读过后,便在沙盘上写下评语和预估的等第,字字恳切,倒像是个经验老到的考官。
当时有个乐陵县的考生,名叫李忭,是个出了名的好学之人,平日里捧着书本就舍不得放下,思考问题也比旁人深入几分。他本想来亲自求问,可偏巧那天家里有事,没能赶来,只好托了个相熟的朋友,把自己的文章带过来,请何仙代为评判。
何仙看过李忭的文章后,很快在沙盘上写了“一等”二字。众人见了,都替李忭高兴,说他这几年的苦没白吃。可没等大家的话说完,沙盘上又多出几行字:“方才评李生为一等,全是凭文章好坏判断。但我观此生命运,近期运势极差,恐怕要遭鞭打的责罚。真是奇怪!文章的水准与他的气运竟完全不符,难道文宗师爷判卷不看文章好坏吗?诸位稍等,我去提学署探探情况。”
这话一出,众人都愣住了——科举考试考得差,最多是名次靠后,怎么会挨鞭子?可大家知道何仙从不说虚话,只好屏息等着。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沙盘上终于又有了动静,何仙的字迹再次出现:“我方才到了提学署,见文宗师爷正忙着处理各种公务,心里焦虑的根本不是考生的文章。所有阅卷的事,都交给了幕府里的六七个人。你们猜那些幕客是什么来头?有靠捐钱捐来的监生,有靠祖上荫蔽的纨绔,前世全是些没根基、没德行的货色,大半是饿鬼道里出来的游魂,四处乞讨为生的主儿。他们在黑暗的地狱里待了八百年,眼睛里的精气早就耗光了,就像人在深山洞里待久了,突然出来见了天日,连什么是正常的光亮都分不清,哪还能看懂文章的好坏?里头倒有一两个是上辈子做人、积了点德的,可阅卷时都是分着批次来的,李生的文章未必能落到他们手里啊。”
众人听了,都替李忭捏了把汗,连忙问何仙有没有挽回的办法。沙盘上很快写了一句:“办法其实最实在,是人人都懂的道理,还用得着问吗?”大家琢磨了一会儿,才明白何仙的意思——无非是让李忭多找些有学问的人看看文章,要是真有本事,总能被人认出来。
朋友把何仙的话传给了李忭,李忭心里又怕又疑。他实在不相信自己的文章会落到外行手里,便带着文章去找孙太史子未请教,还把何仙说他要遭责罚的事说了一遍。孙太史仔细读了李忭的文章,连连称赞,说这文章立意新颖、文笔流畅,就算拿不到一等,也绝不可能差到哪里去,劝李忭别把乩语放在心上。
有了孙太史的肯定,李忭心里踏实多了,渐渐把何仙的话抛到了脑后。可等放榜那天,李忭挤到榜前一看,整个人都僵住了——自己竟然只得了四等!按照当时的规矩,考了四等是要受“夏楚”之刑的,也就是用荆条或竹板打手心,这可不就是何仙说的“犯夏楚”吗?
孙太史听说后,也大为震惊,赶紧把李忭的文章找出来重新细读,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也没找出半点儿毛病。他又气又无奈,叹着气说:“石门公(朱文宗的尊称)向来有文名,断不会这么糊涂。定是幕府里那些醉醺醺的蠢货,连句子都读不通顺,才把好文章判成了四等!”
经此一事,众人更觉得何仙神异非凡,纷纷赶到王瑞亭家,点上香火,对着乩坛叩拜致谢。这时,何仙又在沙盘上批了几句话,是写给李忭的:“李生莫要因为一时的委屈,就心生惭愧。你应当多抄几份自己的试卷,让更多人看到你的才学,把你的文章好好显露出来,明年科试必定能得优等。”
李忭记着何仙的话,真的把自己的试卷抄了好多份,送给亲友、文人传阅。久而久之,连提学署里的人都听说了这件事,知道有个叫李忭的考生,文章写得好却被误判,特意挂出告示安慰他。到了第二年科试,李忭果然不负众望,考了前几名,何仙的灵验,在当地也传得愈发广了。
异史氏(蒲松龄自称)说:“幕府里尽是这般没本事的幕客,也难怪京城里那些容貌丑陋的妇人住的巷子里,到了晚上连张空床都没有——这些没德行的家伙,连好文章都认不出,又怎么会懂得欣赏好人,只好去那种地方寻欢作乐罢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饮茶杂话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