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那就喝到躺下为止。”李景江会意地点了点头。
刚升任戈委会副主任的他分管厂区安保和运输车队,手握实权。以院里人的习性,巴结讨好是免不了的。下午王主任离开后,他就已经领教过一轮——本来想和孩子们一起吃年夜饭,却被络绎不绝的访客搅得不得安宁。最后要不是顾忌李家要用年夜饭,那些人还不肯走。
想到晚上还会有第二波,不如借酒避一避清净。等李放给全家倒完酒,给瑛子开了汽水,大家纷纷举杯。
“快举杯,祝咱们家蒸蒸日上,事业顺利,人人都有好姻缘!”
“干了!”
“干了!”
四个杯子清脆相碰,映出四张喜气洋洋的笑脸。
酒过三巡,大家纷纷动筷。
“弟弟,你这手艺什么时候学会的?狮子头做得真不错。”李念夹起肉丸咬了一口,脸上满是惊讶。
“下乡那会儿没事干,就整天琢磨着吃。”李放笑着解释,语气中带着一点谦虚,“可惜没正式跟过师傅,要是能学好,水平还能再高一些。”
这话不假。在游戏世界里,他确实掌握了不少技能,烹饪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李放前世就是个美食爱好者。在那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各种菜系的秘方网上都能找到,连从前的不传之秘也轻易就能得到。
随着精神力越来越强,那些被遗忘的记忆也变得越来越清晰。现在的李放切肉不用冷冻,刀起刀落之间就能片出薄如蝉翼的肉片;火候掌握得非常精准,五感的敏锐度远超常人。
再加上游戏世界里的顶级香料,配合现实中的基础调料,无论是煎炒烹炸都得心应手。那些藏在记忆深处的菜谱和技巧,如今都成了他厨艺的基础。
“确实比一般餐馆的师傅强。”李景江点头称赞。他走南闯北,尝遍各地美味,这句话分量很重。
“弟弟,如果你真想学做菜,姐回头帮你打听一下,看能不能找个老师傅教你。”李念觉得弟弟多学点本事总没错,自然愿意帮忙,“我记得有个同事好像认识帝都饭店的大厨。”
“别别,真的不用。”李放赶紧摇头,“姐,拜师的事就算了。第一,我已经有师父了,要学的东西还多,哪顾得上再学别的。第二,外人我不放心。”
“李放说得对,我们家现在情况特殊。”李景江点头同意,“再说他师父的事确实不能让外人知道,找师傅的事还是小心些好。”
以前李景江说不定会让中院的何雨柱教儿子几手,但自从上次抢留守名额的事,再加上刚才还想算计自家,这事肯定不能再考虑了。
“姐,你要真想帮我,就帮我多收些旧书吧。”李放笑着给父亲和姐姐斟酒,又给瑛子倒了汽水,“不只是菜谱,像工程机械、农田水利、种地养牲口这些书,对我都有用。”
“收旧书不难,这边就有废品站,回头打个招呼就行。”李念点点头,“不过弟弟,光看书行吗?有些东西没人教是学不会的。”
“没事,我要学不会,还能问我师父。”李放眨眨眼,“我觉得师父还藏着不少本事,每次都是我问一点,他教一点,跟挤牙膏似的。”
“等我多问他些问题,说不定还能多学几手。”
“李放,想学本事是好事,但对师父一定要恭敬。”李景江忍不住叮嘱,“尊师重道是规矩,也是本分,可不能不懂礼数。”
“爸,您放心,我挺尊敬师父的。”李放神情认真,“我师父性格随和,有时候我太客气了他反而觉得烦,现在我们相处得挺好,您就别操心了。”
“那就好。”李景江点点头,对这个儿子他还是放心的,“既然你想多学点,我也会帮着留意,看能不能找个靠谱的师傅带你。”
“要是能遇到靠谱的大师傅当然最好,不过咱也不强求。”李放爽快地接受了父亲的好意,“总之有最好,没有也无妨,宁缺勿滥,关键是一家人 ** 安安!”
“对,平安最重要,来,大家再干一杯。”李景江乐呵呵地举起酒杯。
正事谈完后,四人边吃边聊。
李放没只顾着跟父亲、姐姐说话,也没忘记瑛子。
“瑛子,这两天怠慢你了,来,我敬你一杯,算是赔罪。”李放笑着递过酒杯,“本来打算带你好好逛逛四九城,结果临时有工作走不开。”
“不过没关系,工作不可能天天拦着我,等拜完年,我带你去长城转转。老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那儿虽然没什么好玩的,但冬天的雪景特别美。”
“李放哥,我这两天可开心了,一点都没觉得被冷落。”瑛子笑得眼睛弯弯,脸颊泛着红晕,“念姐和街道办的姐姐们对我都特别好,这儿比我们村热闹多了。”
这话不是客套,瑛子年纪小,还不懂虚情假意。
自从来到四九城,她觉得眼睛、嘴巴、耳朵都不够用。
看到的、吃到的、听到的新鲜事,比她在岗岗营子十一年加起来还多、还精彩。
“你开心就好。”李放习惯性地揉了揉瑛子的头,手感真不错,“这几天我和景江叔忙的时候,你就跟着念姐,等我们有空了,我再带你玩儿。”
“好!”瑛子高兴地点头。
“真乖!”李放又摸了摸她的头。
一旁的李念和父亲交换了个眼神,彼此心知肚明。
虽说有点对不住这小姑娘,可谁让她年纪太小呢。
如果瑛子有十五六岁,他们倒愿意成全这段关系。
但现在,为了李家早日开枝散叶,只能先委屈她了。
除夕夜,李家的团圆饭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
饭后,李景江带着三个孩子悄悄祭奠了亡妻。时局动荡,这类仪式必须小心进行,以免惹出麻烦。
等线香燃尽,李景江仔细收好香炉烛台,又将裹着红布的相框藏进衣柜深处。李放看见父亲眼眶发红,心里一阵酸楚——十八年过去了,父亲对母亲的思念从未减少。
这些年来,他常看见父亲拿着照片独自落泪。作为子女,自然不希望父亲忘记母亲,但人已离去,活着的人还得继续往前走。
李放和妹妹李念都知道,他们迟早要各自成家。虽然孝心不变,但一边打拼事业,一边照顾家庭,终究比不上夫妻间的朝夕相处。
再说,父亲总有退休的一天,怎能让他晚年孤单?
好在李景江也懂年节的讲究,很快收起忧伤,假装喝醉回房休息,把厨房让给年轻人收拾。
果然,陆续有邻居来拜年。李放不卑不亢地以父亲醉酒为由,婉拒了客人,送走了几拨人后,门口终于安静下来。
收拾完碗碟和剩菜,三人开始揉面拌馅准备守岁饺子。俗话说“饺子”谐音“交子”,必须在子时前包好,等新旧交替时吃,既应“更岁交子”的吉祥,也暗合开天辟地、五谷丰登的古老传说。
传说女娲用泥土造人时,正值寒冬,黄土捏成的耳朵容易冻掉。为了固定耳朵,女娲在每只耳朵上穿孔,系上细线,另一端让人用嘴咬住,才算完成耳朵的制作。
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恩德,就用面皮捏成耳朵形状的饺子,里面包上馅料(象征细线),用嘴咬着吃。
传说真假没人深究,但饺子能成为春节必吃的美食,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饺子像元宝,寓意“招财进宝”;
二是饺子有馅,可以包裹各种吉祥的食材,寄托人们对新年的期望。
包饺子时,人们常把金如意、糖、花生、枣、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或糖的人,预示来年甜蜜幸福;花生象征健康长寿;枣和栗子代表早生贵子。
有些地方吃饺子时还搭配其他菜肴讨彩头:豆腐象征全家幸福,柿饼寓意事事如意,三鲜菜代表三阳开泰,十样菜则祈愿十全十美。有的地方过年喜欢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馅料和做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吃法也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将饺子与粉丝肉汤一起煮,连汤一起吃;有的地方把饺子和面条一起煮,叫“金线穿元宝”,图个吉利。
李放一家四口正忙着揉面调馅,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唯一遗憾的是家里没有电视机——即使有也没用,那时电视机很稀有,要么买不起,要么买不到。而且1983年才有第一届春晚,现在只能打开收音机,听点应景的节目。好在晚上七点二十的广播专门安排了春节专题,倒也增添了几分年味。
李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听着广播一边包饺子。虽然比不上后来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但这种温馨团圆的气氛,却是后来那些淡了年味的春节所无法相比的。
包着饺子,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鞭炮声。
按理说鞭炮应该等到午夜才放,但现在正处于特殊时期,过年也被视为旧风俗。若不是上面考虑到百姓的感受,怕引起不满,说不定连过年都会被取消。
百姓也有自己的办法,只要条件允许,家里都会提前买好鞭炮,吃完年夜饭就直接放了。这样既不用熬夜,又不失辞旧迎新的仪式感。
往年过年的时侯,院子里的三位管事大爷总会组织大家聚一聚,就算不一起吃年夜饭,饭后聊聊天也挺热闹。但自从院子里出了那么多事,特别是许大茂当上革委会副主任后,直接把三位大爷都撤了职。
后来许大茂也被免职,闫埠贵好不容易恢复了教师工作,刘海忠还在厂里扫马路,谁也没心思再操办这些事了。至于易忠海,看到李家越来越兴旺,一方面想修复关系,另一方面更惦记让秦淮如为自己生个孩子,也就没再出头。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四合院:棒梗逼我掏出金条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