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板滑落的声响过后,卡尔起身走到屋檐下,把那块松动的铁皮重新拧紧。他拍了下手上的灰,没说话,转身回到主控室。
灯光还亮着,照在四个人脸上。没人急着离开。刚才那一声轻响像是提醒——房子还没彻底安全,但至少,能坐下来喘口气了。
陈浩靠在椅子上,腿搭在另一张凳子边缘,手指敲着膝盖。他盯着天花板看了一会儿,忽然开口:“灯是亮了,可咱们不能光靠这个活着。”
苏珊正用布擦手,听了这话抬眼看他。
“我是说,”陈浩接着说,“屋顶修好了,电也通了,水沟清了,看起来啥都行了。可再过一个月呢?三个月呢?零件坏了拿啥换?吃的用完了去哪儿找?”
娜娜站在控制台前,屏幕亮着。她没等指令就调出了能源消耗曲线和物资储备表。图表一条条展开,红色警戒线停在第四十七天的位置。
“按当前消耗速率,基础生存系统将在47天后进入临界状态。”她说,“若无新增资源输入,第92天起将逐步断供照明、净水与温控。”
屋里安静了几秒。
“也就是说,咱们撑不了三个月就得开始省电省水?”陈浩问。
“准确来说,是从第48天开始强制配给。”娜娜回答。
卡尔皱眉看着图。“要么找到新东西补上缺口,要么想办法减少消耗。减消耗太慢,唯一的出路是找新资源。”
“所以得动起来。”陈浩坐直了,“不能一直缩在这儿。”
“动也有两种动法。”卡尔手指点了点桌面,“一是往西北荒漠带探矿脉,那边地质数据有异常信号,可能是高浓度金属沉积区;二是尝试对外发信,联系其他幸存者团队,交换技术或物资。”
陈浩眼睛一亮:“有人的地方就有希望啊。”
“也有可能是麻烦。”卡尔盯着他,“我们不知道外面有没有人,更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愿意合作。上次接收的那个信号,到现在都没确认来源。”
“可当初要不是那个信号,苏珊也不会来这儿。”陈浩看向她,“你不觉得,有人回应的感觉挺好的吗?”
苏珊放下布,轻轻揉了下手腕。“我觉得现在谈联络还太早。我们连自己有多少底牌都不清楚。要是别人比我们强,我们去找人家,就成了累赘;要是别人想抢东西,我们连跑都来不及。”
“那就先增强自己。”卡尔说,“勘探矿脉虽然费时间,但风险可控。只要路线规划好,补给带够,哪怕中途出问题也能撤回来。”
“问题是那边环境恶劣。”苏珊摇头,“昼夜温差大,沙暴频繁,没有遮蔽物。一趟来回至少五天,路上吃喝拉撒全得自己扛。万一遇到极端天气,可能人就回不来了。”
“不出去更危险。”卡尔说,“困死比累死慢一点而已。”
娜娜插话:“根据现有数据模拟,两种方案均存在不可控变量。外部联络成功率估算为31.6%,主要风险为遭遇敌对单位或信息误导;资源勘探成功率57.3%,主要限制因素为体力负荷与导航误差。”
她调出一张矩阵图,横向列着“风险等级”“耗时”“收益预期”,纵向是两个选项的各项指标对比。
“短期来看,勘探优先级更高。”她说,“不仅能获取原材料,还能积累野外行动经验,为后续接触提供谈判资本。”
陈浩盯着图看了半天,叹了口气。“你们的意思是,先别急着找人聊天,先把自家本事练硬?”
“差不多。”苏珊点头,“就像打架之前得先学会站稳。我们现在连走远路的装备都不齐,谈合作太早了。”
“可我一直以为,人多才安全。”陈浩低声说,“一个人修屋顶,两个人搬东西,三个人守夜,四个人……总比一个强。”
“人多也意味着责任多。”卡尔说,“多了嘴要吃饭,多了人要管事。要是带回来的是个疯子,或者骗子,咱们这点家当一夜就没了。”
“我不是说马上组队。”陈浩摆手,“我是说,不该完全断了这条路。我们可以边探矿边发信号,双线走。反正现在电力恢复了,发个低功率广播也不费劲。”
娜娜立刻回应:“可以启用备用天线阵列,每日定时发送简码求救信号,内容包括坐标、生存状态与合作意愿。功率控制在最低阈值,避免暴露位置。”
“这主意不错。”陈浩笑了,“既不耽误找资源,又留了个后门。”
“但信号内容必须加密。”苏珊提醒,“不能直接写‘我们有粮有电快来’,得让人听懂是朋友,听不懂是废话。”
“加个暗语就行。”陈浩想了想,“比如‘饼干还有三包’,懂的人知道这是接头暗号,不懂的以为我们在数零食。”
卡尔哼了一声。“听起来像个笑话。”
“可有时候,笑话比密码还好使。”陈浩咧嘴,“真到了绝境,谁还记得复杂口令?能记住‘最后一包留给伤员’这种话的,才是真队友。”
屋里气氛松了一点。
娜娜继续操作界面,把“阶段性资源勘探”列为下一阶段建议方向,并标注配套准备事项:地形测绘、补给清单、应急通讯包组装、体能评估。
“接下来七十二小时无降水预报。”她说,“适合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是否启动勘探计划,请做出决策。”
四个人都没立刻回答。
陈浩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甲缝里还有泥。他想起昨天搬支架时差点摔跤,想起半夜守灯时眼皮打架却不敢闭眼。他知道,这次要是出门,不会比修屋顶轻松。
苏珊翻开笔记本,开始记要点。她写下“防护服检查”“水袋容量测试”“备用电池数量”。
卡尔反复查看气象模型,放大西北区域的风速变化图。他在地图上画了三条可能路线,每条都标了预计耗时和风险节点。
娜娜的屏幕停留在可行性分析页,光标闪在“最终建议”栏,等待输入。
陈浩忽然问:“如果我们去了,发现那儿啥都没有呢?白跑一趟,浪费时间和力气,怎么办?”
“那就回来。”卡尔说,“至少知道了那里不行。”
“如果发现了东西,但搬不回来呢?”
“那就标记位置,下次带更多人来。”
“要是遇到人呢?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就是……陌生人。他们问我们从哪儿来,要不要一起走,你怎么答?”
卡尔沉默几秒。“我说,我们还在考虑。”
“我也是。”陈浩点点头。
苏珊合上本子。“现在的重点不是遇见谁,而是能不能走出去,再走回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确保每次出发都能回家。”
娜娜看着三人。“目前团队共识倾向优先开展资源勘探,同时维持低强度对外联络。此方案综合风险最低,且具备战略延展性。是否正式立项?”
没人反对。
但也没人点头。
陈浩抬起手,指了指屏幕。“能不能先派个无人机出去试试?让它飞一段,看看路上啥样,再决定人去不去?”
“无人机续航不足。”娜娜说,“最远只能覆盖单程三分之一路程,无法完成往返侦察。”
“那就改造一辆遥控车。”陈浩说,“装个摄像头,绑个电池,让它慢慢爬过去。就算半路没电,也能传回一段影像。”
卡尔思索片刻。“可以拆一台废弃电动车的电机,配上太阳能充电板。速度慢点,但能走远路。”
“我负责外壳加固。”苏珊说,“防沙防摔,还得防水。”
“我去翻工具箱。”陈浩站起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轮子。”
娜娜立即更新任务列表,新增“远程探测载具改装”项目,并分配职责。
四个人重新动了起来。
陈浩弯腰打开储物柜,翻出一堆旧零件。他拿起一个生锈的齿轮,看了看,扔进盒子里。
苏珊拿着测量尺比划遥控车底盘长度,嘴里念叨着材料厚度。
卡尔蹲在地上画电路图,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娜娜站在控制台前,屏幕上不断跳动着新的参数。
主控室的灯依旧亮着,照在每个人的背影上。
陈浩从一堆废料里抽出一根金属杆,突然停下动作。
他看着那根杆子,愣了几秒。
然后慢慢抬头,看向窗外。
远处地平线上,一道浅灰色的雾气正缓缓升起,贴着地面蔓延,像一层薄纱盖住了荒野。
他没喊人。
只是握紧了手里的铁棍,指节微微发白。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