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的手掌还在地面上,指尖陷进压实的土层里。他慢慢收回手,拍了两下裤子,站直身子。
“西区最后一段收工!”他扬起声音,喊得有点破音,“全基地结构加固,宣告——完成!”
远处几个工人听见了,停下动作扭头看过来。有人把手里的工具往地上一扔,直接吹了声口哨。另一个干脆跳起来挥了下手,差点撞到旁边的支架。
卡尔站在墙边,手还搭在注射枪上,听完咧了嘴。他没说话,只是把枪轻轻放回托架,顺手摘了护目镜,拿袖子擦了把脸上的灰。
苏珊从运输道那边走回来,手里拎着最后一个材料袋。她把袋子放在指定位置,松了口气,靠在墙根不动了。
娜娜站在监测台前,光屏上的进度条终于跑到了尽头。绿色区域铺满了整个建筑群模型。她手指轻点,关闭了注浆模拟路径,界面切换成静态报告页。
“所有墙体夹层注入完毕。”她说,“结构应力检测全部达标。”
“总算干完了。”陈浩活动了下肩膀,脖子发出咔的一声响,“我感觉这半个月瘦了十斤。”
“你体重变化在正负零点三公斤之间。”娜娜说,“数据未支持你的主观感受。”
“你就不能等我高兴一会儿再拆台吗?”陈浩翻白眼。
“我只是陈述事实。”
“你们俩又来了。”苏珊笑了一声,抬头看天,“天都黑透了,先吃点东西吧?”
“可以。”娜娜点头,“营养补给模块已准备就绪,加热时间三分钟。”
“行啊。”陈浩搓了搓手,“我现在能吞下一整锅米饭。”
卡尔也笑了下,弯腰去收拾工具箱。他刚蹲下,就听见娜娜的声音变了。
“检测到异常地质波动。”
所有人都停了动作。
陈浩抬脚的动作僵在半空,慢慢落下来。
“频率特征符合山体滑坡前兆模型。”娜娜继续说,语音平稳,但语速快了一拍。
“什么时候?”陈浩问。
“信号源距基地西北十七公里。”她调出地形图,一片红斑在屏幕上亮起,“初步预测滑坡将在四十八小时内发生,影响半径约五公里。”
苏珊站直了身子:“那片是我们刚布好采集点的矿区。”
“前期设备都在那儿。”卡尔低声说,“太阳能板、钻头、还有两台回收机……要是埋了,全得重来。”
陈浩盯着地图,没说话。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了两下大腿,然后停下来。
“刚喘口气,又要开战。”他说。
没人接话。刚才的轻松像被风吹走的纸片,一点没剩下。
娜娜的散热口还在微微发红,风扇没停。她的光屏不断刷新着数据流,新的预测模型正在生成。
“当前风速每秒三点二米,湿度百分之八十九。”她说,“土壤含水量偏高,会加速滑坡进程。”
“也就是说,比预测来得更快?”苏珊问。
“存在可能性。”娜娜点头,“建议启动一级预警响应。”
陈浩抓了抓头发:“有没有可能只是误报?”
“连续三次波形采样一致。”她说,“匹配度百分之九十四。”
“这么准?”他皱眉。
“地质数据库中,同类信号后续触发灾害的概率为百分之九十八。”
“合着就是板上钉钉了。”陈浩叹了口气,“我们才刚把这边搞定,那边就要塌。”
“资源点优先级已重新评估。”娜娜说,“原定开采计划需调整。”
“调整个屁。”陈浩一屁股坐在水泥墩上,“我们辛辛苦苦挖出来的矿脉,还没开始运料,就要被埋?”
“目前无法阻止自然进程。”她说。
“我知道你不会安慰人。”他摆手,“但这时候能不能别说实话?”
“你需要的是决策支持,不是情绪干预。”
“我需要的是希望。”他仰头看她,“哪怕假的也行。”
娜娜沉默两秒:“根据历史案例,七次类似灾害后,有两次资源点部分暴露,便于后续二次开采。”
“所以你是说,说不定塌完还能捡漏?”
“概率为百分之二十八。”
“比零强。”陈浩站起来,“至少不是全输。”
苏珊走过来,盯着地图看了会儿:“如果滑坡真来了,基地这边会不会受影响?”
“当前预测范围不包含主基地。”娜娜说,“但余波可能导致北侧地基松动。”
“那就是还得加固?”陈浩瞪眼。
“局部补强即可。”她说,“工作量约为本次工程的百分之十五。”
“你还真是越说越轻松。”他揉了揉太阳穴,“行吧,先顾不上那边了。现在问题是,矿区怎么办?”
卡尔一直没说话,这时抬起头:“要不要派人去抢收?趁现在还来得及。”
“十七公里,全是碎石坡。”苏珊摇头,“来回一趟就得六小时,还不算装卸时间。”
“而且不知道滑坡什么时候启动。”陈浩说,“万一卡在中间,人就出不来了。”
“远程操作呢?”卡尔问,“用无人机或者遥控车?”
“信号覆盖不足。”娜娜回答,“矿区处于通信盲区,现有设备无法稳定操控。”
“那就只能看着?”他声音低了下去。
“也不是完全没办法。”陈浩忽然开口,“我们可以先做点事。”
“什么?”三人同时看向他。
“标记。”他说,“把所有重要设备的位置标清楚,拍照存档。万一真埋了,以后也好找。”
“这个我能做。”卡尔说,“我带一台记录仪过去,一路录下来。”
“不行。”苏珊立刻反对,“太危险了,你现在去等于赌命。”
“我不进去矿区。”卡尔说,“就在边缘转一圈,拍几张照片就回来。”
“风险依然存在。”娜娜补充,“地质不稳定区域,短时间也可能发生局部塌陷。”
“那怎么办?”陈浩双手一摊,“什么都不做?等它自己塌了,我们连个记号都没留?”
没人说话。
夜风吹过空地,卷起一点尘土。远处的灯杆晃了晃,影子斜斜地打在地上。
娜娜的光屏突然闪了一下。
“新数据更新。”她说,“滑坡预测窗口缩短至三十六小时。”
“这么快?”苏珊皱眉。
“降雨云团正在接近。”娜娜调出气象图,“预计六小时后抵达矿区上空。”
“那就是说,最晚明天下午就得动手。”陈浩摸着下巴,“必须在这之前做完标记。”
“还是太险。”苏珊坚持,“没人知道那地方现在稳不稳。”
“我知道。”陈浩说,“所以我去。”
“你开什么玩笑!”她立刻反驳,“你脚踝还没好利索,走快点都费劲,还想去十七公里外的险地?”
“我速度慢,但稳。”他说,“再说我又不用搬东西,拍个照就走。”
“你不适合执行野外任务。”娜娜说,“综合身体指标显示,你耐力等级为E。”
“你少来。”他指她,“上次你说卡尔操作失误率高,结果他现在干得挺稳。数据不能代表一切。”
“我的分析基于客观事实。”
“事实是,我们现在没人可派。”陈浩环视一圈,“你总不能让苏珊去,卡尔一个人也不安全。至于你——”
他看向娜娜:“你要是出了故障,我们全得喝西北风。”
“我可以远程协助。”她说。
“那就定了。”陈浩一锤定音,“明天一早出发,我和卡尔一起去。你负责后台监控,有任何异常立刻叫停。”
“我反对。”苏珊说,“这不是谁去的问题,是根本不该去。”
“可总得有人做决定。”陈浩看着她,“我们花了这么多力气加固基地,不就是为了能活下去,能继续干活?现在机会摆在眼前,哪怕只有百分之二十八的希望,我也想搏一把。”
苏珊还想说什么,但最后只是抿了嘴,没再开口。
卡尔低头检查自己的背包,开始往里装记录仪和备用电池。
娜娜的光屏持续滚动着数据。她的机体仍然带着余热,风扇转速没有降低。
陈浩走到监测台前,盯着那片红色预警区看了很久。
“三十六小时……”他低声说,“够不够呢?”
“取决于行动效率。”娜娜说,“如果清晨六点出发,理论上有十二小时窗口期。”
“那就别睡了。”他说,“回去收拾东西,四点集合。”
他转身要走,又停下。
“对了。”他回头,“饭还热着吗?”
“加热模块已关闭。”娜娜说,“食物温度降至四十一摄氏度。”
“还行。”他咧嘴,“趁没凉透赶紧吃一口。”
苏珊摇摇头,但还是跟着往生活舱走。
卡尔拉上背包拉链,看了眼外面的天色。
娜娜站在原地,没有移动。她的光屏切换到实时监测模式,红斑区域的边界正在缓慢扩大。
陈浩走到门口,回头看了一眼。
“这次可不能再出岔子了。”他说。
娜娜抬头,声音平静:“我会全程监控。”
“嗯。”他点头,“别让我死在饭点上。”
他笑了笑,转身走进黑暗。
娜娜的散热口红光未退,手指在光屏上划过,锁定矿区坐标。
她的语音系统发出提示音。
“一级预警状态已激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学渣穿越:我在星际荒野求生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