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意映见差不多了,上前一步道:“这就是做拔丝红薯的红薯,各位都可以尝尝。”
这下众位夫人也不嫌弃跟难民吃一样的了,纷纷让下人过来讨一碗,那些年轻姑娘则是喜欢烤红薯居多。
她们都想尝尝这红遍京城的红薯到底是个什么味儿。
陈意映又看向胡氏:“既然证明了红薯能吃,那将军府该给父皇和本宫的说法,本宫和父皇在行宫等着。”
“太子妃……”胡氏懵了,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见太子妃已经转过身,明显是不愿搭理她,她赶紧询问宋明珠的丫鬟。
丫鬟本就吓的魂不附体,胡氏一问,她赶紧竹筒倒豆子般什么都说出来。
胡氏听闻宋明珠不但胆敢质疑皇上和太子妃施粥的用意,还质疑皇上施的粥不能吃,她一口气没上来直接晕了过去。
丫鬟婆子赶紧上前扶着她掐人中。
片刻胡氏悠悠转醒,一醒过来就赶紧道:“快,快回府。”
她要赶快回禀老夫人,宋明珠闯大祸了。
说完什么也顾不得,直接带着丫鬟婆子离开。
胡氏一群人离开,宋明珠这才注意到她身边除了丫鬟,竟然没有别人了,而刚刚还站在四周的各家夫人,此刻都转而围着陈氏看她施粥,而各家姑娘则是围着赵氏看她烤红薯。
宋明珠跺脚,瞪了丫鬟一眼:“瞎说什么。”
说完,也不等丫鬟直接离开。
丫鬟无法,赶紧跟上去,她也不想说,但自己姑娘捅了这么大的篓子,她要是不说,帮着瞒下来,那她的下场可想而知,能不连累家里人都是好的。
大锅这边要开始施粥了,各家夫人也不管礼仪了,直接端着碗站在锅边边吃边凑热闹。
陈意映也不在意,拿着大铁勺在锅里搅合搅合,看着难民道:“大家都不饿吗?赶紧上前来,莫要辜负了皇上的一片心意。”
周围的难民看着大锅边穿着华贵的夫人们迟迟不敢上前,局促的你推推我,我推推你。有的甚至还直接躲到了后面。
采薇是个急性子,见不得这些难民这样,赶紧上前一步道:“还不赶紧上前来接粥,太子妃给你们亲自盛粥,这是你们多大的福气。”
采薇的一番吆喝,使三三两两的难民迟疑着上前,采薇又道:“粥就这么多,先到先吃,没有就没有了啊!”
这些难民一听粥不多,为了活命,也管不了那么多了,纷纷挨挨挤挤的排好队上前。
采菱眼尖的看到后面有人插队,赶紧大声喝道:“后面的不要插队,更不要恃强凌弱。不然就是排到前面也不给粥。”
采薇见采菱控制住了局面,退到陈意映身后。
陈意映赞赏的看了她一眼,采薇立刻高兴的挺了挺胸。
陈意映见她这样,好笑的摇摇头,转身开始施粥。
第一个上前的是穿着破烂,抱着小孩的瘦弱妇人,孩子大约两三岁,看起来头大身子小,在她娘的怀里缓慢的眨巴着眼,仿佛下一刻这双瘦的突出的大眼睛立刻就能闭上。
这可能也就是这位妇人,在这一群难民中第一个上前的原因吧。
陈意映什么也没说,在妇人伸来的破口大碗里打了稠稠的两大勺红薯粥,把妇人的碗堆的满满的,那煮熟的红薯块甚至都冒出尖来。
妇人见太子妃给了这么一大碗又稠又多的粥,激动的眼圈都红了,赶紧抱着孩子给陈意映鞠了好几个躬,端着碗迫不及待就要找个地方给孩子喂饭。
“等一下。”陈意映喊住她。
这一声,不但妇人的脸色发白,就是周围的难民都不自觉的后退了一步。
各家夫人也看向她,不明白她想干什么,难道觉得给的多了,反悔了?
陈意映没有多解释,而是拿过旁边的一只干净的碗,打了半碗纯米粥,里面没有半块红薯块,递给了妇人。
妇人愣愣不知道怎么办,也没有空闲的手接过,还是跟她站在一起的另一名妇人怯怯的帮着接过。
陈意映看着抱孩子的妇人道:“孩子肠胃弱,先喝点米粥垫垫,再吃红薯。”
妇人听不懂太子妃说的肠胃弱是什么意思,但她知道太子妃是为她家孩子好。
她激动的跪下不住给陈意映磕头。
“起来吧,赶紧去喂孩子,好好把他养大成人。”
陈意映并不需要她的感谢,她多给半碗粥纯粹是这孩子的样子,让她想起记忆深处一位年龄最小的民族英雄,也是同样的头大身子小。
她又看向排队的难民道:“只要是家里有五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来这边多领半碗米粥。”
五岁以下的孩子正是易夭折的年纪,希望有了这半碗米粥,他们能更坚强的活着。
如果施粥赢得了难民的感激,那这为孩子特意所留的半碗米粥则是让他们恨不得肝脑涂地。
一些有孩子的妇人抱着孩子跪在地上不住的磕头,边激动的哭出声,边不住的感谢。
也有一些妇人,她们没抱着孩子,她们只是痛苦的跪在地上失声痛哭。
看着这一幕,陈意映侧过头不忍再看,看着她们这样,她深刻了解她们是怎样努力挣扎活着。
旁边一些心软的夫人,也难得的起了恻隐之心,对于施粥这事也多了几分真心。
理智些的夫人看陈意映的眼神又有了一些变化,她们心里都觉得这位太子妃不但有手段,还有……善心。
还特别喜欢小孩子。
打算之后再去行宫的时候带上自己家的孩子。
陈意映打了一会儿粥,就把勺子交给早就跃跃欲试的采薇她们。
城外的难民不算太多,至少比京城的少了很多。尽管如此这边还是煮了整整两大锅红薯粥再加上其他家族的粥,才勉强是够了。
只是这才是初冬,离过完整个冬天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难民也会只多不少。
陈意映心里闪过丝犹豫,光靠她和这些大家族施舍的星星点点只怕不够……
在这些难民又一次磕头表达感激之情的时候,她看了眼各家夫人,心里有了决断。
一人的力量终归有些弱,而且她的红薯还要留种,肯定不可能全部吃完,那这粮食的缺口只能从各家多出了,还要让她们出的心甘情愿,上赶子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演了一辈子贵妇,重生她不干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