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产瓶颈的突破,如同一剂强心针,迅速注入“普罗米修斯”的脉络。官方通报发布后,之前弥漫在业界和资本圈的质疑声浪肉眼可见地消退下去。david的团队趁热打铁,将经过脱敏处理的量产良品率数据和首批“深度专注舱”的实测性能报告,精准投送给那些暂缓决策的潜在客户和发出质询的投资机构。
效果立竿见影。
那两家欧洲客户重新回到了谈判桌,并且将订单数量提升了百分之三十。那家欧洲投资基金撤回了质询函,转而发来了下一轮融资的初步保密协议草案。更多的合作邀约,如同雪片般飞来,其中不乏一些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和寻求转型的传统行业领袖。
“我们正在从‘概念验证’阶段,迈入‘市场验证’的加速通道。”顾知行在核心团队周会上总结道,他面前的屏幕上,销售漏斗模型正呈现出健康的扩张态势,“但下一个挑战也随之而来:如何将这种势头转化为可持续的、规模化的商业成功。我们需要一个标志性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项目,来彻底奠定‘启明星’在高端商用领域的标杆地位。”
就在这时,一个足以震动整个行业的机遇,不期而至。
加密通讯器上,来自陆时砚的提示音总是独一无二的。林微光点开,内容依旧简洁到极致:
「『星链』地球总部项目,核心功能区竞标。资料已同步。集团名义,你主导。」
“星链”!
并非指那个知名的卫星互联网项目,而是硅谷巨头“星云科技”雄心勃勃打造的未来全球总部计划。它被誉为“本世纪最受瞩目的建筑项目之一”,旨在创造一个真正意义上与自然共生、能极大激发创造力和员工福祉的智慧建筑范本。全球顶尖的建筑事务所和科技公司无不摩拳擦掌,希望能够参与其中,哪怕只是分得一小块蛋糕。
而陆时砚所说的“核心功能区”,指的是总部内最核心的研发中枢与顶级创意工作室区域,这正是“启明星”场协同技术最能大放异彩的应用场景!
以陆氏集团的名义参与竞标,但由她林微光主导技术方案……这意味着,陆时砚要将这个可能是“普罗米修斯”诞生以来最具分量的舞台,完全交到她的手上。这是绝对的信任,也是极致的压力。
她立刻点开同步过来的加密资料包。里面是“星链”总部项目的详细规划图、技术规格要求,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不出所料,苏氏集团旗下的建筑科技公司赫然在列,并且据情报显示,他们为此次竞标准备了基于“生命茧房”技术的、极具竞争力的升级方案。
“这是一场硬仗。”林微光深吸一口气,将项目信息同步给核心团队,“我们的对手,不仅仅是苏氏,还有全球最顶尖的几家建筑环境解决方案供应商。”
会议室内,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而兴奋。
“机会难得!”david第一个表态,眼中闪烁着渴望征服的光芒,“如果能拿下‘星链’核心区,就等于在全球最高舞台上拿到了入场券,其品牌价值和示范效应,远超十个普通订单!”
伊莎贝尔则更关注技术细节:“他们的技术要求非常苛刻,尤其是对‘动态环境自适应响应速度’和‘不同功能区场域无缝切换’的要求,几乎达到了我们当前理论模型的极限。我们需要对‘启明星’的算法和硬件接口进行一次深度优化。”
顾知行保持着冷静:“竞标周期很紧,我们需要在四周内提交完整的技术方案和原型演示。资源投入会非常大,而且不确定性能否成功。需要评估投入产出比。”
“这不是简单的投入产出比计算。”林微光环视众人,声音坚定,“这是‘普罗米修斯’技术路线能否被顶级市场认可的关键一战。即使失败,这个过程本身,也会逼迫我们突破技术瓶颈,将产品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她顿了顿,看向伊莎贝尔:“伊莎,你立刻组建核心技术攻坚小组,针对‘星链’的需求,优先攻关动态响应和场域无缝切换算法。我需要你在两周内拿出初步优化版本。”
“明白。”伊莎贝尔毫不犹豫地点头。
“david,你负责收集所有关于‘星链’项目决策层的信息,他们的偏好、过往案例、甚至是企业文化。我们需要让方案不仅技术上领先,更要‘打动人心’。”
“交给我。”david信心满满。
“顾总,麻烦你协调资源,确保攻坚小组和演示准备获得最高优先级。同时,准备一份详细的竞标预算和风险评估报告。”
顾知行点头:“我会处理好。”
分工明确,团队如同精密的仪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微光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星链”竞标中。她与伊莎贝尔的团队一起泡在实验室,反复推演算法模型,测试硬件极限。她审阅david准备的每一份市场分析报告,力求精准把握客户潜藏的需求。她与顾知行反复推敲竞标策略,权衡每一个细节。
加密通讯器另一端的那座“冰山”,依旧沉默。他没有询问进度,没有给出指示,只是在她每次提交关键节点报告后,会准时收到系统自动生成的“已阅”回执。但这种无声的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驱动力。
她知道,他正在注视着。注视着她如何驾驭这支团队,如何破解技术难题,如何应对这场商业角逐。
在一次深夜的技术讨论后,伊莎贝尔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对林微光说:“林,对方要求的‘无感切换’,我们目前的方案,延迟还是高了3毫秒。这3毫秒,在极端敏感的实验环境下,可能会被感知到。”
3毫秒,对于人类几乎无法察觉,但对于追求极致的“星链”项目,可能就是瑕疵。
林微光凝视着屏幕上跳跃的数据流,脑海中闪过陆时砚提供的那些关于非线性控制的资料。量产危机的解决方式,似乎带来了新的灵感。
“也许我们搞错了方向。”林微光缓缓开口,“我们一直在追求‘更快’的切换,但或许应该追求‘更平滑’的过渡。就像……声音的淡入淡出,而非开关。尝试引入一个预判算法和渐进式场强叠加模型,不要追求瞬间切换,而是创造一个短暂的、舒适的‘环境混响区’。”
伊莎贝尔愣了一下,随即眼中迸发出兴奋的光芒:“混响区!避免生硬的切割!对!这样不仅解决了延迟感知问题,甚至可能创造出更优的用户体验!林,你真是个天才!”
新的方向被确定,团队再次投入紧张的调试中。
就在“星链”方案攻坚进入最关键时刻,周景明带来了一份新的情报。
“苏氏似乎察觉到了我们的动向。他们近期频繁接触几位‘星链’项目决策委员会的非技术成员,似乎在尝试进行‘高层游说’。另外,我们监测到,有匿名账号开始在一些专业论坛上,散播关于‘场协同技术长期稳定性存疑’的、看似专业的‘分析报告’。”
对手的反击,从未停止。只是,这一次更加隐蔽,更加针对项目的决策软肋。
林微光听完汇报,神色平静。她早已预料到苏氏不会坐视他们争夺如此重要的项目。
“知道了。继续监控。”她只是淡淡地回应。
她走到窗边,迪拜的夜空繁星点点。量产的门槛已过,但新的、更高的山峰已矗立在眼前。“星链”的邀约,是机遇,也是漩涡,将她和“普罗米修斯”更深地卷入与苏氏的角力,也推向了一个更广阔、更残酷的世界。
她握了握拳,指尖感受到力量。
无论对手使用何种手段,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拿出无可挑剔的方案。
用实力,说话。
她转身,重新走向那片布满代码和图纸的战场。
星光之下,征途未竟。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星光偏要吻烟台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