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适应能力,有时候强大到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就比如此刻的苏晓蔓。
想当年,她苏大小姐的人生永远是那么多丰富多彩,天天和一群小姐妹们吃喝玩乐,跟不不想回家,除了到规定的回家点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回家,日子好不快活。而现在,她的世界就是她的卧室、餐厅和卫生间,三点一线的生活枯燥到令人发指,可她却感到前所未有地充实。以前在外面玩,当时很快乐,可是夜深人静之时总感觉很空虚,少了点什么,而现在的生活虽然枯燥,但让自己很心安。
自从那晚的电话打通后,苏晓蔓的自学之路就像是开了挂。白天的孤独与挫败感总能在夜晚那半小时的答疑解惑中被治愈。杨明宇总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偶尔夹杂的一点也不好笑的冷笑话,将她脑子里那团乱麻的知识点梳理得清清楚楚。
于是,苏晓蔓的书房里出现了一幅堪称诡异的景象:一个曾经的小公主,此刻穿着棉质睡衣,头发用一根铅笔随意地挽在脑后,正对着书本或题目奋笔疾书,嘴里还念念有词。
“左手……右手……安培……楞次……哎呀烦死了!”
她的母亲在门外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眼神复杂到了极点。
有多久没见过女儿这么认真的样子了?
在苏曼丽的记忆里,女儿的世界总是光鲜亮丽的。她穿着精致的裙子,优雅地弹着钢琴,她完美,却也遥远。
而现在,她走下了神坛。她会因为一道题抓狂,会因为解出难题而露出傻笑。
丈夫出事后,她整个人都垮了。她像一只鸵鸟,整天借酒消愁,拒绝面对现实。她歇斯底里,她把所有的负面情绪发泄给了身边人——她的女儿。
她甚至已经做好了这个家就此分崩离析的准备。
可她没想到,在她放弃抵抗的时候,那个她以为最脆弱的女儿却在另一个人的帮助下开始了自救。
苏母的目光,从女儿身上缓缓移到了自己手中紧紧攥着的一张纸上。
那是前几天,杨明宇第二次家访离开时留给她的。
上面没有长篇大论的安慰,只有几行简洁明了的字:
“苏晓蔓妈妈:
晓蔓已经开始战斗,您是她唯一的后方,请务必坚强。
清点家庭资产做好最坏的打算,也为最好的结果做准备。
尽快联系律师,法律是目前最有效的武器。
照顾好自己和晓蔓的身体,这是一场持久战。”
苏曼丽就是靠着这张纸,才勉强从崩溃的边缘爬了回来。
她看着房间里那个奋笔疾书的背影,又看了看手里的纸条。
是啊,女儿都在战斗了,她这个当妈的,还在矫情什么呢?
苏妈妈深吸一口气,转身走进了书房。她打开了那个她曾经看都懒得看的保险柜,将里面所有的房产证、银行卡、股票账户明细全都摊在了桌上。
苏妈妈感到了恐慌。她这才发现,自己对这个家的财务状况几乎一无所知。她只知道怎么花钱,却不知道这些钱从何而来,万一哪天真的没了,她们母女又该如何为继。
整整一个下午,她都在打电话。联系银行,咨询理财经理,拨通了杨明宇推荐的那位律师的电话,预约了咨询时间。
每做一件事,她心中的恐惧就减少一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脚踏实地的踏实感。
原来,直面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未知的恐惧和无所作为的软弱。
傍晚时分,苏母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厨房,准备随便热点剩饭对付一下。可当她打开冰箱,看到冰箱里面只有那几样时,一个念头忽然冒了出来。
她从橱柜的角落里翻出了一包干银耳。这是以前保姆买的,她自己从来没碰过。
她按照包装上的说明,泡发,清洗,撕成小块,放进锅里,加入冰糖和红枣。她甚至因为不熟悉燃气灶的操作,打火时燎到了自己的头发,发出一股焦糊味。
她手忙脚乱,姿态狼狈,完全没有了平日里贵妇的优雅。
但她的眼神却专注。
锅里的小火“咕嘟咕嘟”地炖着,白色的水汽冒开来,带着一丝甜香,将这个冰冷空旷的家,带来了暖意。
一个小时后,一碗银耳羹送到了苏晓蔓的书房门口。
她轻轻地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女儿有些不耐烦的声音。
苏母推开门,看到女儿果然还埋首于题海之中,连头都没抬。
她将那碗银耳羹轻轻地放在书桌的一角,尽量不打扰到她。
“晓蔓,学习累了吧,妈……妈给你炖了碗糖水,你趁热喝。”
苏晓蔓的笔尖一顿。
她缓缓地抬起头,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母亲。在她的印象里,母亲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别说炖汤,连开水都很少烧。
她又看了看桌上那碗热气腾腾的银耳羹,看起来竟然还挺像那么回事。
“你……做的?”苏晓蔓的语气里充满了不可思议。
“嗯。”苏曼丽有些局促地点了点头,两只手紧张地在围裙上擦了擦。
母女俩陷入了一阵尴尬的沉默。
苏晓蔓不知道该说什么,是该夸一句“辛苦了”,还是该问一句“你没放毒吧?”。毕竟,这几天她们之间时好时坏。
最终,还是苏母先打破了沉默。
“晓蔓,是妈妈不对。”
苏晓蔓舀汤的勺子停在了半空中。
“妈妈以前……太软弱了。”苏母的眼眶红了,她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话说得更清晰一些,“你爸爸出事,我……我慌了神,我把所有的气都撒在了你身上……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这是苏晓蔓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母亲对自己说“对不起”。
她看着眼前这个脆弱和无助的母亲,感觉既陌生,又心疼。
“我……我今天下午把家里的账都理了一遍,也联系了律师。杨老师说得对,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不能自己先乱了阵脚。”
她向前一步伸出手,轻轻地覆在了女儿的手背上。
“晓蔓,以前都是爸爸在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活得太安逸了。现在,他不在,这个家不能塌。”
她郑重地说道:
“以后,我们娘俩一起把这个家撑起来。”
她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大颗大颗地滚落下来,滴进了那碗还冒着热气的银耳羹里。
她丢下勺子,猛地站起身,扑进了母亲的怀里,放声大哭。
这一次的哭声,没有了恐惧和委屈,更多的是释怀。
苏曼丽也抱着女儿,任由眼泪无声地滑落。她笨拙地拍着女儿的后背,就像小时候哄她睡觉时一样。
这个拥抱迟到了太久。
母女俩在这一刻,终于达成了真正的和解。她们不再是互相伤害的刺猬,而是彼此取暖的依靠。
哭了许久,苏晓蔓的情绪才渐渐平复下来。指着桌上那堆笔记,像个邀功的孩子一样说:
“妈,你看,这些都是我们班同学给我送的笔记。”
“我们理科班的,还有文科班的……他们都对我可好了。”
苏母看着那些写满了不同字迹的纸张,看着上面那些温暖的涂鸦和鼓励的话语,心中充满了感激。
她知道,真正撑起这个家的不仅仅是她们母女俩。
还有那个素未谋面的杨老师,还有那个叫“14班”的温暖集体。
是他们,在她们母女最黑暗、最绝望的时候,送来了第一缕光,点燃了第一捧火。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让你带个差班,你全员本科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