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材料实验室的恒温层里,氩气保护罩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陆研新半蹲在操作台旁,镊子夹着薄如蝉翼的纳米陶瓷基片,目光紧锁在原子力显微镜下——那是珠峰计划第三阶段的核心载体,低温抗压强度始终差0.3Gpa,连换三批烧结工艺都没能突破阈值。
“滴——”腕间表带突然传来极轻的震动,是元宝狗独有的加密传音。她不动声色地将基片放回惰性气体盒,指腹贴着表带纹路摩挲,耳中钻入小家伙混着机械运转的电子音:“姐,别死磕烧结温度,今早给你送样的氧化锆粉末,批号尾号618,我查了质谱仪后台,杂质硅含量比标准高0.02%,刚好卡你要的晶界结合力。”
陆研新指尖微顿,立刻划开实验台的触控屏调取原料检测报告。果然,三天前入库的那批氧化锆,硅元素的检测值临界合格线,而她竟因急于推进进度,跳过了二次复检,把所有精力耗在了烧结曲线的调整上。
“还有你昨晚标‘废弃’的3号基片,”元宝的声音压低,像是在躲实验室的移动巡检仪,“我趁清洁机器人充电时蹭了权限,把退火时间从2小时拉到2小时15分,用激光测了下,表层显微裂纹直接少了一半,强度能冲上去!”
她猛地转头看向角落的废料箱,晨光透过防辐射玻璃斜进来,刚好照在贴着红色标签的3号基片上。陆研新迅速戴上防静电手套,指尖悬在烧结炉的参数面板前,又想起什么,对着腕表轻问:“你怎么绕开的原料库红外——”
“嘘!尾巴毛都被扫描仪燎了两根!”元宝急声打断,“张教授的车刚进园区,手里攥着总指挥部的进度表,赶紧调参数!”
传音戛然而止,实验室门口已传来脚步声。陆研新指尖落定,将退火时间设为135分钟,又换了另一批低硅氧化锆粉末,重新铺展在陶瓷基片表面。镊子划过金属托盘时,腕间又飘来句小声嘀咕:“成了的话,给我换罐深海鱼油,特供款,别拿普通的糊弄!”
烧结炉的嗡鸣渐起,陆研新看着显微镜下逐渐致密的晶界结构,嘴角不自觉地扬了扬。窗外的风卷着梧桐叶划过玻璃,她仿佛能看见元宝蹲在走廊监控死角,爪子扒着平板电脑,尾巴尖儿因紧张而绷紧的模样——这只特工狗,总能在她困在材料性能瓶颈时,从最不起眼的检测数据里,撬开通往突破的缝隙。
烧结炉的升温指示灯跳成稳定的绿色时,实验室门口的脚步声也近了。陆研新刚将重新制备的4号基片固定在检测台上,张教授的声音就跟着推门进来的风飘了进来:“研新,总指挥部那边催得紧,低温抗压的数据——”
话音未落,原子力显微镜的检测界面突然弹出一行亮绿色数据:0.32Gpa,超出预设阈值0.02Gpa。陆研新指尖顿在触控屏上,余光瞥见张教授快步凑过来,老花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扶,指着屏幕上的晶界图像直点头:“成了!这晶界致密性,比上批好太多!”
“滴——”腕间表带又轻震了下,元宝的传音带着点邀功的得意:“姐,我就说吧!那0.02%的硅杂质最坑人,现在换了料,再加上我算的退火时间,保准稳!”
陆研新忍着笑,对着腕表极轻地“嗯”了声,转身向张教授解释:“是原料里的硅含量超标影响了烧结,还有退火时间延长15分钟,能有效减少显微裂纹。”她刻意略过元宝的功劳——总不能说基地的科研突破,靠的是一只会钻质谱仪后台的特工狗。
张教授却没追问细节,翻着检测报告突然抬头:“对了,今早原料库报了个小异常,说昨晚有台清洁机器人在氧化锆存储区停留超时,你碰见了?”
陆研新心头一跳,刚要开口,腕间传来元宝急慌慌的传音:“甩锅给我!就说我帮你取样本时碰了机器人开关!”她清了清嗓子,顺着话头道:“是元宝,昨晚帮我取废弃样本,可能不小心碰到了机器人的巡检程序。”
“那小家伙,倒比人还机灵。”张教授笑着摇头,忽然指向检测台角落的3号基片,“这废弃样本怎么回事?表面光泽度看着比新的还好。”
陆研新刚要解释,腕表里元宝的声音又冒出来:“别说是我测的!就说你昨晚加班时随手调了参数!”他压下笑意,把3号基片推到显微镜下:“昨晚试了下调退火时间,没想到效果不错,打算后续做组对照实验。”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广播突然响起:“各实验组注意,珠峰计划总指挥部将于两小时后召开线上会议,汇报第三阶段突破进展,请陆研新团队准备核心数据演示。”
张教授立刻站直身子:“赶紧整理数据,我去联系技术部做ppt!”他快步走出门,刚带上门,陆研新就对着腕表轻问:“你刚才说尾巴毛被燎了?没事吧?”
“没事没事,”元宝的声音立刻软下来,“就是有点焦味儿,你要是汇报完能早点回来,帮我梳梳毛呗?还有那深海鱼油,可别忘了——”
“知道了,特供款。”陆研新笑着切断传音,指尖划过检测屏,将4号基片的各项数据导出。窗外的阳光刚好落在屏幕上,映得那些代表着突破的数据格外清晰——这一次,珠峰计划的脚步,又往前迈了扎实的一步。
寒温破界声
低温模拟系统的显示屏上,数字稳稳停在-60c,红色的应力监测曲线像被拉平的弓弦,始终没越过预警阈值。陆研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持续载荷48小时”倒计时,指腹无意识摩挲着腕间表带——还有最后半小时,只要撑过去,珠峰计划第三阶段就算真正落地。
“滴——”传音突然响起,元宝的电子音里带着点急促:“陆哥,不对劲!总指挥部的实时监测后台,刚才有个Ip地址蹭了咱们的测试数据,我查了下,是隔壁‘极光计划’的实验组,他们上周刚卡在-50c的低温应力上!”
陆研新瞳孔微缩,立刻点开系统的权限日志。果然,三分钟前有个临时授权账号访问了测试数据,备注栏写着“技术交流”,但签发人竟是极光计划的负责人李教授——对方和他们一样,都是冲着珠峰北坡的装备研发名额来的。
“他们要抄参数?”陆研新压低声音问,目光扫过实验台上的聚四氟乙烯垫片,这是元宝提醒的关键缓冲方案,也是这次测试能稳定的核心。
“不光抄,我刚截了他们的内部消息,说要改改垫片材质,抢先给总指挥部报‘突破-60c’的成果!”元宝的声音透着气鼓鼓的电流杂音,“我已经把咱们的核心参数加密了,但他们要是用了相似的方案,到时候评审会说不清楚!”
陆研新指尖敲了敲实验台,脑子飞快转着。极光计划比他们早启动半个月,要是被抢了先,后续的装备实地测试名额很可能被截胡。他抬头看向低温系统的取样口,突然想起什么,对腕表说:“元宝,帮我查极光计划上次提交的材料报告,他们用的低温垫片是什么材质?”
“查了!是玻璃纤维的,耐低温上限就-55c,根本扛不住-60c的持续载荷!”元宝的声音顿了顿,“哦对了,他们实验室的液氮罐今早空了,正从咱们基地调货,批号就是你上次淘汰的897尾号那批!”
陆研新眼底亮了亮,转身对守在一旁的张教授说:“张教授,极光计划那边可能要借用咱们的测试方案,但他们的垫片材质和液氮纯度都不达标,我想提前做组对比实验,把咱们的核心优势标出来。”
张教授刚要开口,低温系统突然“嘀嘀”响了两声,屏幕上弹出“测试完成”的绿色提示——48小时持续载荷,应力值稳定在安全范围,基片无任何微裂纹!
“成了!”张教授猛地拍了下桌子,拿起手机就想给总指挥部打电话,却被陆研新拦了下来。
“张教授,等两分钟。”陆研新迅速从耗材柜里翻出玻璃纤维垫片,又找了个空的反应瓶,倒了点897批号的液氮,“咱们做组对照,同一批基片,换他们的垫片和液氮,让数据说话,比光报结果更有说服力。”
张教授眼睛一眯,立刻懂了:“好小子,考虑得周全!赶紧测,我倒要看看,他们怎么抄!”
陆研新刚把玻璃纤维垫片垫进夹具,腕间传来元宝的传音:“陆哥,极光计划的人已经去领液氮了,我让仓库的机器人‘慢’点搬,给你争取了十分钟时间!还有,他们的应力计算公式错了,把低温下的弹性模量算成常温值,结果得虚高15%,我刚在他们的草稿文件里标了红圈!”
他忍不住勾了勾嘴角,将基片固定好,注入897批号的液氮,启动了对照测试。屏幕上的应力曲线刚跳出来,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往上飘,不到三分钟就越过了预警线,基片边缘的显微图像里,已经出现了细密的裂纹。
“果然不行!”张教授凑过来看得清楚,指着屏幕笑出声,“这数据一对比,谁是真突破,谁是瞎凑数,总指挥部一眼就能看明白!”
陆研新刚要说话,张教授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总指挥部的来电。他接起电话,刚说了句“测试成功”,语气突然顿了顿,随即把手机递给陆研新:“总指挥部让你接,说有个‘技术问题’要问你——好像是极光计划的人刚给他们发了‘突破报告’。”
陆研新接过手机,还没开口,听筒里传来总工程师的声音:“研新,极光计划说他们也突破了-60c,用的方案和你们相似,你说说,你们的核心优势在哪?”
他看了眼屏幕上悬殊的对比数据,又想起腕间元宝的提醒,语气沉稳:“总工程师,核心在两点——一是聚四氟乙烯垫片的应力缓冲,二是低硅氧化锆原料的纯度,极光计划用的玻璃纤维垫片和897批号液氮,根本扛不住-60c的持续载荷,我们刚做完对照实验,数据随时能传过去。”
听筒里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总工程师的笑声:“好!我就等你这句话!极光那边的报告刚发过来,我看数据就不对劲,果然是抄作业没抄全!你们把测试数据和对照实验结果发过来,专家组评审会直接定你们进实地测试!”
挂了电话,张教授拍着他的肩直笑:“好小子,关键时刻不慌!这下咱们珠峰计划算是稳了!”
陆研新刚要回应,腕间传来元宝得意的传音:“陆哥,我就说吧!他们抄作业都能抄错,还想抢咱们的名额?对了,双份深海鱼油别忘了,我还帮你揪出了‘数据小偷’,功上加功!”
他忍不住低笑出声,看向窗外——阳光正好,透过防辐射玻璃洒在实验台上,映着那片通过-60c考验的纳米陶瓷基片,泛着冷而亮的光。而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有那只总能在暗处扫清障碍的特工狗在,接下来的实地测试,就算面对珠峰北坡的冰天雪地,也一定能稳稳拿下。
雪线前的暗哨
实验室的庆祝声还没散,陆研新的腕表就震得急促——不是元宝的传音,是总指挥部发来的加密文件,标题栏“珠峰北坡实地测试预案”几个字透着沉甸甸的分量。他刚点开文件,张教授就拿着一叠物资清单走过来,眉头微蹙:“研新,实地测试点定在海拔5800米的前进营地,那边的低温舱设备上周报了故障,总指挥部让咱们带套备用的低温传感器,还有——”
“滴——”元宝的传音突然插进来,打断了张教授的话,电子音里没了往日的跳脱,多了点凝重:“陆哥,别忙物资!我查了前进营地的设备维护日志,上周的‘故障’是人为的!负责检修的工程师,三个月前刚从‘极光计划’借调过来,他给低温舱的传感器动了手脚,把温度校准值调偏了2c!”
陆研新指尖猛地顿在文件上,抬头看向张教授:“张教授,前进营地的低温舱检修记录,能调出来吗?”
张教授愣了下,随即点头:“我让助理发过来。”话音刚落,陆研新的平板就收到了文件,元宝的传音紧跟着响起:“翻到第17页,校准记录里的‘标准值’被改了,原始数据我恢复了,实际偏差是2.1c,要是带着咱们的基片去测,结果得比实际低15%的强度!”
陆研新迅速翻到第17页,果然,校准表格里的“-60c标准值”被篡改成了“-57.9c”,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他捏着平板的指节微微泛白——这哪是故障,分明是极光计划不甘心,想在实地测试里动手脚。
“他们还没完了?”张教授凑过来看清了改动,气得拍了下桌子,“上次抄数据不成,这次想毁咱们的测试结果!”
“不止这个。”元宝的声音压得更低,“我查了前进营地的物资库,咱们要带的备用传感器,库存里有三个被拆过包装,我对比了出厂编码,是返修过的次品,极光计划的人上周以‘设备清点’的名义进过物资库!”
陆研新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到实验台旁,拿起那片通过-60c测试的基片。阳光透过玻璃落在基片上,却没让他觉得暖——实地测试不像实验室,环境复杂,一旦设备出问题,再想补救根本来不及。
“陆哥,我有个主意!”元宝的传音突然亮了点,“咱们别用营地的备用传感器,我从基地的保密仓库里调了套军工级的低温监测仪,精度能到0.01c,极光的人没权限碰那边的库存。还有,我伪装成营地的监控系统,他们只要靠近咱们的测试设备,我就给你发警报!”
陆研新眼底掠过一丝暖意,对着腕表轻问:“保密仓库的权限你怎么弄来的?”
“嘿嘿,我帮仓库管理员修过三次巡检机器人,他给了我个临时授权!”元宝的声音透着得意,“还有,前进营地的厨师是我‘网友’,他说极光计划的人昨天订了去营地的直升机,比咱们早到两天,肯定是去盯梢的!”
张教授听着两人的对话,忍不住笑了:“这小家伙,比咱们的情报员还厉害!”
陆研新收起平板,对张教授说:“张教授,咱们分两步走——第一,重新申领保密仓库的军工级传感器,避开物资库的次品;第二,让助理提前去前进营地,把咱们的测试设备单独锁起来,元宝盯着监控,不让人碰。”
张教授立刻点头:“就这么办!我现在就联系总指挥部,把校准记录的改动报上去,让他们查那个借调的工程师!”
陆研新刚要回应,腕间传来元宝的小声嘀咕:“陆哥,这次去营地,深海鱼油得装保温箱带过去,那边太冷,冻成块就不好吃了。还有,我要跟你一起去,营地的监控系统我熟,能帮你盯着极光的人!”
他忍不住勾了勾嘴角,对着腕表说:“行,带你去,但你得变形成充电宝,别让人发现。”
“没问题!”元宝的声音瞬间雀跃,“我这就去收拾‘行李’,军工级监测仪我已经让机器人送过来了!”
挂了传音,陆研新看着桌上的基片,又看了眼平板上的实地测试预案。窗外的风卷着落叶划过玻璃,他却觉得心里稳得很——有那只总能提前挖好“陷阱”、铺好“后路”的特工狗在,就算珠峰北坡的雪再大、风再烈,极光计划的那些小动作,也掀不起什么波澜。
张教授拿着手机打完电话,笑着走过来:“总指挥部说会严查那个工程师,还让咱们放心,军工级设备直接从总部调,比咱们想的还快!”
陆研新点头,将基片小心放进惰性气体盒。他知道,接下来的实地测试,不仅是对纳米陶瓷基片的考验,更是对他们的一场“暗战”,但只要有元宝这个“暗哨”在,这场仗,他们赢定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萌宠特攻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