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风波悄无声息地平息,贾环安然度过一劫,其在府中的地位却愈发稳固。
贾环也不负所托,将各项产业打理得蒸蒸日上,进项颇丰,连贾母都听闻了,难得地夸了一句“环哥儿倒是个能办事的”。
这日,贾环正在书房核算总账,忽得门房急报,说周翰林周老先生的车驾到了府门,指名要见他。
贾环心中一惊,忙整理衣冠,快步迎出。只见周老先生竟只带着一个老仆,青衣小轿,悄然而至。
“学生不知老先生驾临,有失远迎,万望恕罪!”贾环深深一揖。
周老先生笑着扶起他:“不必多礼。老夫今日得闲,想起你那日诗会上所言,有些意犹未尽,故特来寻你聊聊。怎的,不请老夫进去坐坐?”
贾环忙将老先生请入书房,亲自奉上香茗。
周老先生也不客气,坐下后便打量这书房,只见陈设简朴,书籍却堆叠如山,案头文稿累累,墨迹犹新,不由颔首:“嗯,是个勤勉向学之所。”
二人便从诗文字画谈起,渐渐及于经史子集,民生经济。
周老先生学问渊博,见解精深,每每发问,皆切中要害。
贾环凝神应对,将自己平日所学所思,结合处理实务的体会,谨慎道出,虽偶有稚嫩之处,却每每能别出机杼,令周老先生眼中异彩连连。
谈及兴浓处,周老先生忽道:
“你那日诗会所言‘藏拙守分’,固然是稳重之道。
然老夫观你文章气象,隐有峥嵘之色,非池中之物。过于藏拙,反失本真。
大丈夫立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该显锋芒时,亦当仁不让。”
贾环心中震动,忙道:“学生谨记老先生教诲。”
周老先生又笑问:“近日可有什么新作?让老夫瞧瞧。”
贾环便取出近日所作的几篇经义文章并一首感怀时事的五言古诗呈上。
周老先生仔细看过,沉吟良久,方道:
“文章老辣,已得制艺三昧,明年秋闱,大有可为。至于这诗……”
他指着那首古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语虽直白,却力透纸背,非亲历者不能道!有此仁心,方是好官胚子!”
他越说越是欣喜,竟当场提笔,在那诗稿空白处,写下一段品评跋语,盛赞此诗“
关切民瘼,沉郁顿挫,得杜工部遗风”,并落款钤印!
此举非同小可!周老先生乃文坛领袖,其品题一字千金!有此跋语,贾环这首诗乃至其诗名,必将随之传扬开来!
贾环又惊又喜,忙大礼谢过:“老先生厚爱,学生愧不敢当!”
周老先生扶起他,意味深长道:
“非是老夫厚爱,是你自己争气。北静王爷没有看错人。好生砥砺,将来庙堂之上,必有你一席之地。”
送走周老先生后,贾环看着那幅墨迹未干的题跋,心潮澎湃。
他知道,这不仅是文名上的肯定,更是来自清流文官体系的一种隐性认可与接纳!
果然,不过数日,周老先生为贾环诗稿题跋之事便悄然传开。
贾环“才名”更盛,连国子监几位博士都听闻了,竟主动向贾政递话,询问贾环何时可入监读书。
贾政喜出望外,立刻为贾环打点行装,择吉日送他入国子监进修。
入监之日,北静王府甚至派人送来了贺仪。
贾环以秀才功名、案首身份,又得周老先生品题、北静王赏识,入监后虽年纪尚轻,却无人敢小觑,反而多有结交之意。
【叮!获得周翰林高度评价并题跋!宿主‘文名’达到新高!获得清流文官体系初步认可!成功进入国子监!社交圈层、学识提升速度大幅增加!隐性状态‘清流瞩目’激活!】
贾环在国子监中,依旧保持低调勤勉,广交益友,切磋学问,眼界胸襟为之大开。
他偶尔回府,处理积压事务,举措愈发沉稳老练。贾府上下,已彻底将其视为未来支柱。
唯有宝玉,对这一切漠不关心,只一日日更沉浸于自己的诗词佛理之中,与贾环几乎再无交集。
黛玉则依旧深居简出,偶尔从丫鬟口中听闻贾环消息,也只是默然片刻,望着窗外纷纷落叶,不知在想些什么。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红楼:我的好感度系统炸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