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午后,蝉鸣聒噪,平添了几分闷热。荣国府内,虽依旧花木扶疏,亭台掩映,却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压抑气息。
街面上巡逻的兵丁似乎比往日多了些,偶有快马疾驰而过,蹄声踏碎坊间的宁静。
府里的下人虽不敢妄议,但眉眼间也带着几分惶惶然,传递物品时脚步都放轻了许多。
这种山雨欲来的凝重感,最终汇聚到了荣庆堂。贾母斜倚在榻上,手里捻着一串沉香木佛珠,闭目不语,但微微蹙起的眉头泄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
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李纨等人皆屏息凝神地坐在下首,连平日里最活泼的宝玉,此刻也安静地坐在角落,脸上带着少有的忧色。
黛玉和宝钗坐在一处,两人虽强作镇定,但紧握的帕子和偶尔交换的担忧眼神,显露出她们的不安。连东府的尤氏也过来了,堂内济济一堂,却鸦雀无声。
终于,王夫人忍不住,率先开口,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虑:“老太太,近来这京里的风声…可是越来越紧了。
听说北边打得厉害,京营也开拔了,这…这京城里头,巡夜的兵马也多了好几倍…环哥儿他…日日早出晚归,在礼部当值也就罢了,还常被召进宫里去…我这心里,实在是七上八下的。”
邢夫人也附和道:“可不是嘛!昨儿个连宫里都遣人悄悄送信出来,让府里近日务必谨慎,少出门,少应酬…这…这分明是…”
她没敢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是宫里有变,连元春都感受到了危险。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贾母身上。贾母缓缓睁开眼,目光扫过一张张惶恐的面孔,最后落在坐在稍远位置、沉默不语的贾环身上。
她叹了口气,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你们都察觉到了…看来,这京城,是真的要起风了。”
她看向贾环,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回避的询问:
“环哥儿,你如今在朝为官,又常伴驾前,见识比我们都广。这眼前的局势…你心里,到底有个什么章程?总得让家里老少,有个底才是。”
一时间,所有目光都投向了贾环。黛玉和宝钗更是屏住了呼吸,眼中满是关切。
贾环站起身,走到堂中,先是对贾母深深一揖,又环视众人,神色沉稳,不见丝毫慌乱。
“老祖宗,母亲,各位婶婶、兄长、姐姐,”贾环声音清晰而平静,“近日京中确是多事之秋。北境虏寇猖獗,陛下忧心国事,圣体欠安,朝廷上下自是格外警醒,加强戒备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他避重就轻,先安抚众人这是国家常态,随即话锋微转,语气凝重了几分:
“然则,树欲静而风不止。确有一些宵小之辈,或想趁国家危难之际,兴风作浪。陛下圣明,早有部署;朝中忠良之臣,如王子腾尚书、北静王爷等,亦同心协力,拱卫社稷。”
他目光坚定地看向贾母:“孙儿蒙陛下信重,位列朝班,自当竭尽绵薄,与诸位大人一道,匡扶朝纲,稳定人心。至于家中…”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安抚,“只需如常度日,谨言慎行,紧闭门户,约束下人,不妄议国事,不招惹是非,便可无虞。陛下…和上面,自有安排。”
他没有透露任何具体计划,但言语中透出的镇定、以及对皇帝和重臣的信任,像一股沉稳的力量,稍稍驱散了堂内的恐慌气氛。
贾母听罢,深深看了贾环一眼,眼中闪过欣慰和复杂。她活了大半辈子,历经风雨,如何听不出贾环话里的深意?
“好,好。”贾母点了点头,重新捻动佛珠,“环哥儿既然这么说,那我们便听你的。
传我的话下去,各房各院,从今日起,无事不得随意出府,下人仆役严加管束,若有生事者,直接撵出府去!一切…等这阵风过去再说。”
王夫人、邢夫人等连忙应下。
宝玉走到贾环身边,低声道:“环兄弟,若有需要我…或者‘文萃报’能做些什么,你尽管开口。”
贾环拍拍他的肩膀,微微一笑:“二哥哥有心了。眼下…静观其变便是。”
黛玉和宝钗也走了过来,虽未多言,但眼中的担忧和支持,贾环尽收眼底。他对着她们轻轻点头,示意她们安心。
安抚了家人,贾环走出荣庆堂,抬头望向湛蓝却隐含燥热的天空,深深吸了一口气。
府外的蝉鸣,依旧声嘶力竭,仿佛在预示着这个夏天,注定不会平静。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红楼:我的好感度系统炸了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