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连结业考核的序幕拉开。
训练场上弥漫着紧张与兴奋的独特气息,每一个人的眼神都格外锐利。这不仅是三个月训练成果的检验,更关乎着他们军旅生涯的下一步走向。
射击场上,清脆的枪声此起彼伏。
苏婉宁举枪、瞄准、击发,每个动作都沉稳有序。她没有刻意追求速度,而是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保持每一发的稳定性上。
最终,靶纸上呈现出四十四环的成绩——良好。
对她来说,这已是来之不易的进步。
在她身旁,王和平的靶位传来了更惊人的成绩:四十九环。这个从农村来的姑娘,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在射击上非凡的天赋。
战术场上尘土飞扬,一道道身影在障碍间快速穿梭。
低姿匍匐、高姿跃进、翻越障碍……苏婉宁的动作干净利落。
她的姿态或许不如顶尖男兵那样充满爆发力,但每个动作都精准到位,行进节奏稳定,总能以最合理的体能分配高效通过各个关卡。
而在她身旁,李秀英更是展现出过人天赋。
深厚的洪拳功底让她对身体的控制远超常人,无论是攀爬还是翻越都轻盈如燕,在障碍间灵活穿梭的身姿,引得不少男兵都暗自赞叹。
体能综合考核,是一场意志的较量。
单杠前,苏婉宁咬牙坚持,八个引体向上已是她的极限,汗水顺着下巴不断滴落,成功过关。
考核进入最后一项:带敌情的五公里武装越野。这是对体能、意志与基础战术素养的终极考验。
队伍在模拟战场环境的复杂地形中快速推进。苏婉宁全力调整呼吸与步频,紧紧咬住第一梯队的尾部。
就在通过一片模拟染毒地带时,前方骤然响起尖锐的哨音——
“敌机临空!疏散隐蔽!”
尖锐的哨声还在回荡,所有人已迅速扑向道路两侧的掩体。
苏婉宁一个利落的侧滑,精准隐入一道土坡后方,随即据枪警戒,目光紧紧锁住“敌机”可能来袭的方位。
她这一连串动作反应迅捷、隐蔽到位,让跟在队伍后方监考的沈墨微微颔首。
“敌机”刚刚掠过,解除警戒的哨声响起。众人正要起身继续前进,异变突生——
旁边队伍里一名男兵因起身过猛,脚踝被密生的草藤缠住,整个人失去平衡重重摔倒在地。
他抱住小腿发出一声压抑的痛哼,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有人受伤!”
附近的新兵立刻高声示警。
队伍顿时出现了一阵骚动。带队班长快步上前查看情况,眉头立刻紧锁:
“脚踝严重扭伤,可能伤到骨头了,没法走路!”
他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在这荒郊野外的考核途中,出现这样的伤员确实棘手。
“班长,让我看看!”
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只见女兵陈静迅速穿过人群蹲到伤员身边。
她脸上沾着汗水和尘土,眼神却异常专注。她小心地避开伤处,用手指在脚踝和小腿处轻轻按压、触摸。
“踝关节急性扭伤,肿胀速度很快,必须立即固定,绝对不能再移动!”
陈静语速很快,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她立即抬头看向班长:
“报告!需要两根笔直的树枝做夹板,还有绷带进行紧急固定!”
陈静沉着专业的处置,让周围原本有些慌乱的男兵们都安静了下来,立即有人转身去寻找合适的树枝。
只见她利落地打开随身急救包,取出绷带,准备进行临时固定。
苏婉宁站在一旁,注视着陈静熟练的动作,心中暗自佩服。
她清楚自己不懂急救,贸然上前反而可能添乱。但她并没有袖手旁观,而是立即转向班长提出建议:
“报告班长,他的装备可以由我们分组携带。等伤处固定好后,我们可以轮流搀扶他前往终点医疗点。”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响应。
几名体能较好的男兵率先站了出来,王和平也默默上前,做好了帮忙的准备。何青则主动接过伤兵的部分装具,熟练地分摊背负。
很快,合适的树枝被找来。陈静手法娴熟地用绷带和夹板将伤兵的脚踝稳稳固定。
随后,一名体格强健的男兵主动承担起主要背负任务,苏婉宁、王和平和何青等人则分列两侧,一边协助扶持,一边分担着剩余的装备。
这支临时组成的护送小队,迅速而有序地朝着终点方向继续前进。
“再坚持一下,终点就在前面了。”
苏婉宁一边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努力跟上背负者的步伐,一边对额角渗满冷汗的伤兵轻声鼓励。
夕阳西沉,将一行人相互扶持的身影在训练场上拉得很长。他们踏着尘土,步履坚定,构成了一幅远比任何个人成绩都更动人的画面——
那是战友之间最朴素的信任与担当。
站在高地上监考的沈墨,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他看见了陈静处置伤情时的专业冷静,看见了苏婉宁在突发状况下的组织能力,也看见了何青、王和平等人毫不犹豫伸出援手的朴实与赤诚。
他深邃的眼中闪过一丝动容。
这些女兵身上所展现出的细腻、坚韧与团队意识,不正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女兵可能为这支队伍带来的不同吗?
她们或许在极限体能上不占优势,却在技术、救护、团结和韧性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
这些特质,同样铸就着一支精锐部队的魂魄。
他抬起手腕,对着通讯器平静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
“记录:新兵五连,女兵陈静,战场救护判断准确,处置专业;女兵苏婉宁、何青、王和平,主动分担装备,团结互助,体现战斗精神。此项,列入综合评定重要参考。”
说完,他放下手腕,目光追随着那支相互扶持的队伍,直到他们的身影融入暮色之中。
他深知,仅凭苏婉宁这样的技术天才,或许还不足以撼动孟时序那固执的立场。
但若是一支队伍里——
既有技术尖兵苏婉宁,又有专业救护陈静;既有理论基础扎实的何青,也有吃苦耐劳、枪法精准的王和平;再加上身手不凡的格斗苗子李秀英,以及其他各具所长的女兵……
当这些各怀绝技的女兵凝聚成一个集体,展现出她们互补的才华与坚韧的意志时,这份实实在在的潜力与价值,就容不得孟时序不郑重考量了。
当最后一名新兵通过终点线,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正式落下帷幕。
全连一百二十名新兵全员通过考核,无一淘汰,创造了近年来最好的成绩。
苏婉宁与战友们用汗水与坚韧,共同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接下来,将是决定她们军旅生涯走向的关键时刻——授衔与分配。
而沈墨心中酝酿已久的“女兵班”计划,也终于到了该付诸行动的时候。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征途与山河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