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AI侦察系统的研发进入关键阶段时,轩峰的办公室几乎成了临时作战室——墙上贴满了能量波动图谱和算法流程图,桌上堆着厚厚的环境参数手册,电脑屏幕上同时运行着三个窗口:左侧是实时能量数据接收界面,中间是算法模型调试面板,右侧是边境地形模拟图。小李和另外两名核心成员轮流守在电脑前,眼睛里都带着熬夜留下的红血丝。
“轩哥,还是不行!”小李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指着屏幕上跳动的红色警告框,“在模拟风沙环境下,传感器接收到的能量信号噪声太大,系统把自然武脉者的能量波动误判成了低危强化人,识别精度只有78%,没达到军方要求的95%以上。”
轩峰走过去,俯身盯着屏幕上的波动曲线——风沙干扰下的曲线像是被揉皱的纸,原本平缓的自然武脉波动里,夹杂着很多尖锐的杂波,正好落在算法设定的“低危强化人”频率区间里。他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之前应急AI系统的抗干扰模块代码:“之前做应急系统时,处理过地震波的杂波干扰,咱们把那个模块的‘自适应滤波算法’改改,加入武脉能量的特征阈值——自然武脉的能量波动虽然平缓,但有固定的‘呼吸频率’,比如每分钟12-15次的能量起伏,强化人没有这个特征,咱们用这个做区分点。”
小张立刻接过代码,开始修改参数。轩峰则走到窗边,从口袋里掏出王班长给的U盘,插入备用电脑——里面有实战记录的自然武脉者内力运行数据,比如王班长出拳时,腰腹到手臂的能量传导有0.3秒的延迟,这个“传导延迟特征”之前没加入算法。他把这个数据转换成量化参数,补充到算法模型里:“再加上这个!强化人的能量是爆发式的,没有传导延迟,自然武脉者不管是攻击还是防御,都有内力在身体里传导的时间差,这是另一个关键区分点。”
团队忙到凌晨三点,终于完成了算法优化。小李带着倦意点击“开始测试”,屏幕上的模拟场景切换到“边境风沙地带”,传感器开始接收预设的能量信号——第一组是模拟自然武脉者的能量,曲线虽然有杂波,但算法通过“呼吸频率”和“传导延迟”两个特征,精准标注为“善意目标,无威胁”;第二组是低危强化人的能量,没有这两个特征,被标注为“低危目标,建议跟踪”;第三组是恶意强化人的狂暴能量,直接触发红色预警,屏幕上弹出“高危目标,距离9.2公里,能量峰值1800单位,建议拦截路线:沿3号巡逻道向东北方向机动,预计8分钟后抵达拦截点”。
“识别精度96.3%!”小李惊喜地叫出声,声音里满是兴奋,“达到军方要求了!”
一周后的正式测试在军方的模拟训练场进行。李参谋带着三名技术人员坐在观测席上,面前的大屏幕实时显示系统的识别结果。训练场里,两名士兵分别携带模拟自然武脉和恶意强化人能量的设备,在10公里外的沙丘间移动,另外两名士兵则模拟普通边境居民。
“开始!”随着李参谋的指令,系统启动。屏幕上很快出现四个闪烁的光点:代表普通居民的两个光点显示“无能量异常”;代表自然武脉的光点标注“善意目标,能量强度320单位,传导延迟0.28秒”;代表恶意强化人的光点则立刻变成红色,旁边弹出详细数据:“高危目标,能量强度1950单位,无呼吸频率,无传导延迟,当前位置:东经109.3度,北纬41.2度,建议拦截路线:启用2号无人机侦查,地面巡逻队从西北方向包抄。”
“再测极限距离!”李参谋补充指令。模拟设备被移到10公里边界线,信号强度减弱到之前的三分之一。系统依旧稳定识别,只是识别时间比之前慢了0.5秒:“报告!10公里极限距离,识别精度95.1%,识别时间1.2秒,符合要求!”
李参谋站起身,走过去拍了拍轩峰的肩膀,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很好!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之前担心在复杂环境下系统会失灵,现在看来,你们不仅解决了干扰问题,还找到了强化人和武脉者的核心区分点,这对边境侦察太重要了。”他转头对身边的技术人员说,“按照这个版本,准备制作实装设备,下周开始在边境试点部署。”
轩峰松了口气,看向身边的团队——小李正和小张击掌,眼里的疲惫被成就感取代。他拿起桌上的矿泉水,喝了一口,冰凉的水滑过喉咙,才感觉到喉咙的干涩。电脑屏幕上,系统还在持续监测着模拟目标,光点稳定闪烁,没有出现一次误判。
“接下来就是实装测试了。”轩峰对团队说,“咱们留两个人跟进军方的设备调试,其他人先回去补觉,后面还有得忙。”他心里清楚,这个系统不仅是完成了公司的任务,更重要的是,里面的武脉识别算法,以后或许能用来监测灭脉者的踪迹,为对抗灭脉者又多了一层保障。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珠魂:十二武脉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