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门”基地,超维计算中心。
与“蔚蓝”深海之下的绝望和混乱截然不同,这里是一片极致秩序与理性构筑的领域。
无数冷却管道如同银色血脉,滋养着中央那庞大而静谧的【伏羲】与【蚩尤】生物主脑集群。
空气中弥漫着低温带来的微凉和某种奇特的、如同雨后竹林般的清新气息——这是高度活跃的灵能回路与生物基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副产物。
林风站在主控台前,眼中布满了血丝,但瞳孔深处却燃烧着近乎亢奋的光芒。
他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得几乎留下残影,与两台主脑进行着常人无法理解的高速交互。
周围,数十名来自地球及各殖民地的顶尖科学家(部分为全息投影)同样全神贯注,处理着海啸般涌来的数据流。
殖民扩张带来的压力,如同最炽烈的熔炉,反而极大地催化了人类科技的进化速度。
来自不同极端环境的需求——希望星的地质钻探、潘多拉的生物对抗、幽渊星的隐蔽观察、“蔚蓝”的深海抗压、乃至“新家园”的远程探测——形成了无数个技术突破的爆发点。
而这些突破点产生的海量数据和奇思妙想,正通过星际网络,源源不断地汇聚到【伏羲】和【蚩尤】这里,被分析、提炼、重组、推演!
“报告!基于‘希望蓝晶’共振原理和潘多拉奇异生物信息素编码方式,新型超导材料‘幽弦’的理论模型完成!
【伏羲】模拟显示,其临界温度和电流承载能力将是现有材料的三十倍以上!”
“收到!立刻将参数发送至材料合成部,启动首批试验性制备!”
“【蚩尤】基于‘蔚蓝’事故数据及幽渊星提供的远古耐压结构模型,优化了大型空间结构应力分布算法版本7.0,已上传至各殖民地工程网络!”
“好!通知‘金乌’船坞和所有殖民地建设部门,立即应用新算法进行结构安全复核!”
突破如同井喷般发生。人工智能、材料学、能源系统、生物工程……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在以惊人的速度迭代。
而最引人瞩目的突破,发生在通讯领域。
一名年轻的研究员激动地几乎语无伦次:“林……林工!【伏羲】刚刚完成了对月球‘静海之眼’遗迹中那段异常量子纠缠信号的最终破译!我们……我们可能找到了超越现有超光速通讯的方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来。
现有的量子通讯(基于量子纠缠)虽然超光速,但需要预先分配纠缠粒子对,且难以实现任意点对点的实时通讯,更像是一种超光速的“电报”。
而“静海之眼”那段信号中蕴含的某种奇特量子编码方式,似乎指向了一种更为玄奥的原理——并非利用纠缠,而是直接对时空的某种底层泡沫结构进行“调制”,实现信息的瞬时传递!其理论极限,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无视距离的超距通讯!
“我们将其暂命名为‘时空涟漪通讯’,”研究员努力平复呼吸,“虽然目前只能理解其皮毛,模拟出的发生器体积庞大且极不稳定,但……但这扇门,已经被推开了!”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未来人类舰队即使在最遥远的深空,也能与地球实现近乎无延迟的指挥协同!意味着各殖民地之间的联络将不再有滞后!这意味着战略层面的绝对信息优势!
整个控制中心沸腾了!就连林风,也感到一阵难以言喻的激动。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这近乎是触摸到了宇宙的某种底层规则!
然而,在这全球性(乃至星际性)的技术狂欢背后,一股潜流正在悄然涌动。
地球,华夏,西北某地下指挥中心。
一场级别极高的闭门会议正在举行。与会者并非全是军方或政府官员,还包括了许多顶尖科学家、大型国企负责人、乃至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
全息屏幕上,正展示着近年来一系列技术突破的溯源分析图。一个清晰而惊人的趋势呈现出来:
超过70%的颠覆性技术,其核心突破点或关键灵感,均直接源于华夏主导的项目——“南天门”计划、“烛龙”能源、月背遗迹研究、“启明”计划、以及由华夏科学家主导解析的“静海之眼”和远古基因编码。
屏幕上另一组数据则显示,在同盟资源调配中,华夏及其紧密关联的殖民地(希望星、幽渊星等)承担了超过50%的“金乌”计划资源上缴任务,而一些其他盟国和殖民地则贡献有限,甚至在某些技术合作中设置壁垒。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院士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同志们,形势已经很清楚了。我们并非要否定同盟的重要性,面对‘清理程序’,人类必须团结。
但是,当前的同盟架构,效率低下,内耗严重。许多关键技术的共享和转化,因政治扯皮和某些势力的私心而步履维艰。”
“反观我们自身,”他切换画面,显示出华夏本土及各华夏殖民地的生产效率、技术转化率、社会动员能力的数据,
“我们的体系,在应对生存危机时,展现出了更高的效率、更强的凝聚力和更远的战略眼光。我们的人才,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组织方式,才是这些技术得以爆发的基础!”
“我们必须思考,”另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接口道,“在确保同盟整体战略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保障我们自身文明分支的利益和安全?如何让我们的技术优势,更快、更直接地转化为我们整体的生存优势,而不是在无休止的协调和妥协中被稀释?”
会议的主题逐渐明确:在人类同盟的大框架下,寻求华夏文明圈(包括地球华夏本土及主要由华夏后裔开拓、文化同源的希望星、幽渊星等殖民地)更高程度的技术自治、资源协调自治和战略决策自主权。
他们主张,成立一个名为“炎黄共同体”的内部协调机制,在同盟章程允许的范围内,优先实现共同体内部的技术共享、资源调剂和人才流动,形成更高效的“小循环”,以更好地支撑整个同盟的“大循环”。
“同根同种,文化同源,面临生存危机时,我们更应信任彼此,凝聚力量。”会议主持人最后总结道,“这不是分裂,而是为了更有效地生存,也是为了在未来不可避免的同盟内部博弈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确保我们的文明传承和利益不受损。”
会议决议被严格加密,通过一条独立于同盟通用网络的、绝密级的量子通讯链路(运用了部分最新突破的技术)发送往希望星和幽渊星。
李振邦和白锐几乎同时收到了这份来自“根”的密讯。
李振邦看着屏幕上“炎黄共同体”的构想,沉默良久。他想起了“金乌”征调时的艰难,想起了星际理事会上与其他代表的争执。最终,他缓缓点了点头。
白锐则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便将信息归档。于他而言,这不过是理性计算下的最优解。高效、可控、减少不确定性,符合逻辑。
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酝酿。技术爆炸带来的不仅是力量的提升,也悄然改变了人类文明内部的力量格局和凝聚力模式。在星际同盟的宏大叙事之下,基于文化、血脉和利益的更小、更紧密的团体,正在本能地寻求自保与自强之道。
同根同种的呼唤,在冰冷的宇宙深空中,似乎蕴含着一种古老而坚韧的力量。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开局手搓EVA,吓哭校花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