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的状况,时好时坏,多数时间陷入昏睡状态,偶尔清醒片刻,也只是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柯景阳守在病房里,感觉自己像是,在看守一盏,即将油尽灯枯的烛火,压抑而无力。
这天下午,王叔难得睡得很沉。柯景阳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林小雨发来的消息,只有一个地址,外加一个简洁的表情符号。
他犹豫了一下,看了看病床上,呼吸平稳的老人,对护士站交代了几句,悄悄离开了医院。
地址指向,一栋位于老城区的,临街小楼,外墙斑驳,楼道里弥漫着,旧书籍和灰尘的味道。他爬上三楼,在一扇深色的木门前,停了下来。门边新钉了,一块简单的小木牌,上面是用黑色,记号笔手写的三个字。“雨算法”。字迹工整,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锐气。
门虚掩着。柯景阳轻轻推开门。
一股新鲜的油漆味,混合着电脑硬件,散热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很小,不到二十平米,原本的住宅结构,被简单地改造过。墙角堆着,未拆封的电脑配件箱,一根网线,像黑色藤蔓一样,从天花板垂落,连接着桌上,两台嗡嗡作响的服务器。
最引人注目的是,几乎占据了,一整面墙的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代码(随机指标)……无数柯景阳认识,或不认识的符号,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理性,与野心的蓝图。
林小雨背对着门口,站在一张巨大的升降桌前,正踮着脚,费力地挂一幅装饰画。她依旧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齐耳的短发,利落地别在耳后。那幅画,不是什么风景油画,而是一张放大的、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图。
柯景阳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林小雨吓了一跳,转过身,看到是他,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局促感,随即被惯有的冷静覆盖。“你来了。”她拍了拍手上的灰,“你看这里布置得怎么样?”
她问的,是这间工作室。
柯景阳环视四周。简陋,甚至有些寒酸,但处处透着一股,极致的功能主义,和属于她的秩序感。每一根线都捆扎得整齐,每一本书都按类别排列,键盘边放着一杯,喝了一半的黑咖啡,像极了它的主人,高效、清醒,带着一丝苦行僧般的执着。
“很好,”他点点头,由衷地说,“很有你的风格。”
他从身后,拿出一个小纸袋,递了过去:“祝贺乔迁之喜,呃…工作室开张大吉,恭喜发财。”
林小雨疑惑地接过来,打开。里面是一盆,小巧翠绿的绿萝,栽在一个纯白色的陶瓷盆里,生机勃勃。
“绿植?”她挑眉,似乎觉得这个礼物,和她这里冷硬的,科技感格格不入。
“嗯,”柯景阳有点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王叔说…做投资,活下来、活得久最重要。这玩意儿好养,给点水就能活,希望你的‘雨算法’也能…稳定生长。”
他用了王叔教导他的,核心逻辑。
林小雨愣了一下,低头看着,手里那抹柔软的绿色,又抬头看了看,白板上那些,冰冷坚硬的公式。紧绷的嘴角,似乎柔和了,那么一毫米。她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把绿萝放在了,服务器机箱的顶上。冰冷的黑色机器,与鲜活的生命绿意,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共生。
“名字想好了?”柯景阳没话找话说,打破了沉默,指着门外的牌子。
“‘雨算法’,”林小雨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马克笔,在复杂的公式圈外,写下这两个字,“‘雨’是我的名字,也是‘数据如雨’的意思。算法的目的,是剔除所有情绪干扰,从暴雨般混乱的,市场数据里,找到那条,真正能赚钱的路径。”
她的眼神锐利,充满了,挑战者的光芒。
柯景阳看着,满墙的天书,又看了看那盆,在机器热风中,微微颤动的绿萝。他忽然觉得,林小雨走的是一条,和他截然相反的路。
王叔教他的是“道”,是心法,是承认脆弱,并与之和解,从而获得平静。 而林小雨追求的是“术”,是利器,是试图用绝对的理性,超越人性,从而掌控市场。
两者殊途,但或许…最终会同归?
“你会成功的。”柯景阳轻声说,不知道是在对她说,还是在对自己说。
林小雨没有回头,只是专注地看着白板,仿佛已经沉浸入,由数据和逻辑构成的世界。
“嗯,”她应了一声,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必须成功。”
林小雨的量化工作室,正式启航,她坚信算法,能战胜市场情绪。然而,冰冷的机器,与复杂的代码,真的能完全捕捉,市场的诡谲多变吗?柯景阳送上的绿萝,寓意“稳定生长”,但这间充斥着野心,与公式的小屋,首先需要面对的,会是怎样的,一场疾风骤雨呢?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K线之外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