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里冰冷的空气,仿佛被点燃了。
林小雨“啪”地一声,合上了面前,正在核对的代码手册,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双臂交叉地抱在胸前,这是一个充满防御,和抗拒姿态的动作。她看着情绪激动的柯景阳,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合作,只剩下,一种技术主义者,面对不可理喻现象时的,冷静质疑。
“柯景阳,”她的声音,像她的算法一样,听不出波澜,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需要一个逻辑,完整的理由,而不是那些狗屁理由,一句‘市场疯了’和一本…日记。”
她刻意避开了“笔记”这个词,用了“日记”,表明了,她对其权威性的不认可。
“逻辑?这就是逻辑!”柯景阳指着屏幕上,依然在创出新高的股价,又指了指窗外,营业部的方向,“非理性繁荣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源!泡沫吹得越大,破裂时就越惨!王叔用一辈子,证明了这个道理!”
“证据呢?”林小雨毫不退让,“你的‘非理性繁荣’有数据支撑吗?我的模型监控了,超过一百个技术指标,和资金流数据,目前趋势强度指数,仍在安全阈值之上,动量因子,没有衰减迹象。所有信号都表明,当前上升趋势,具有统计显着性,并未结束。”
她熟练地敲击键盘,调出几张复杂的图表:“看这里,波动率没有异常放大,板块轮动有序,没有出现,末日狂欢式的,普涨垃圾股现象。你的‘疯狂’,在我的数据世界里,不存在。”
柯景阳一时语塞。他无法用“感觉”和“大妈都在讨论股票”来反驳,那些冰冷而精确的数字。他只能紧紧抓着,那本笔记,像是抓着,最后的救命稻草:“有些东西是,数据看不到的!是模型算不出来的!人心贪婪的极点,就是转向的瞬间!我们必须提前离场!”
“提前?多提前?”林小雨反问,“如果市场继续,上涨一个月呢?甚至一个季度呢?我们就要因为,一个无法证伪的‘感觉’,一直空仓错过行情?你知道,这机会成本有多高吗?”
她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在上面快速写下,一行公式:“我们的策略,有严格的纪律。信号进,信号出。现在没有任何,卖出信号出现。如果因为主观感觉,就违反纪律,那和之前,凭感觉追涨杀跌的散户,有什么区别?我们建立,这个模型的意义何在?”
她的逻辑严密,步步紧逼。
柯景阳感到一阵无力,他知道林小雨说的,有她的道理,但他内心深处,那种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烈,王叔笔记里的警告,像警铃一样在他脑中狂响。
“那我们折中一下!”他试图妥协,但语气依然焦急,“不全退,但大幅降低风险暴露!降到三成仓,只保留最核心的底仓!”
“不行。”林小雨直接否决,“模型计算出的,最优风险仓位,现在是七成。盲目降至三成,是过度风险规避,同样是非理性决策。我可以同意,将进攻性仓位,从七成降至五成,保留一部分,强势科技股的进攻性头寸。这是底线。”
五成仓?保留科技股?在柯景阳看来,这依然是站在悬崖边上。
“五成还是太高了!那些高估值的科技股,就是泡沫的核心!一旦崩盘,跌得最狠的就是它们!”他的声音,忍不住提高了。
“但涨得最快的,也是它们!利润就来自于,承担可控的风险!”林小雨的声音,也终于带上了情绪,“你不能因为害怕波动,就拒绝收益!”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锋,谁也不肯退让。
“林小雨!你的模型,看不懂疯狂!”柯景阳几乎是在低吼, 挫败感溢于言表。
“柯景阳!你的感觉无法量化,就是赌博!”林小雨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话语像冰冷的刀锋。
“赌博”两个字,像一根针,狠狠刺中了,柯景阳的痛处,让他想起了,最初破产的自己。
争吵声,在工作室里回荡,服务器嗡嗡的背景音,仿佛也被压了下去。
理性与直觉。 数据与人性。 纪律与应变。
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在这间小小的屋子里,发生了首次剧烈的、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正面碰撞。
激烈的争执,陷入僵局,谁也不肯妥协。市场不会等待,他们的争论出结果,行情依旧在每一秒跳动。是柯景阳的“危言耸听”成真,还是林小雨的“数据真理”获胜?下一根K线,或许就将决定,这场理念之争的初步胜负。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K线之外更新速度全网最快。